四川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拥有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已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3处风景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与岷山山脉交界处,东与彭州、郫县、温江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西北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北方向阿坝山区的咽喉要道。都江堰市市成都核心区外围第三圈层的中等城市,距成都约50公里,在成都1小时范围圈内,是大九寨环线和大香格里拉环线的关键节点,是联系卧龙和阿坝地区的门户。
都江堰在成都市的交通区位关系
展开剩余87%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是紧邻都江堰市市区,沿山麓分布着6个城镇,城景关系十分密切。岷江穿出宝瓶口即是平原,岷江水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着广阔的成都平原。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与都江堰市区的关系
综合现状图
规划总图
分级保护规划图
游赏规划旅图
景区规划
风景区划分为 7 个景区。各景区应加强游览组织、景观环境控制、游览解说 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
都江堰景区
面积 10.05km²,7 个景群,56 个景点。 净化各类与游览无关的建设,充分展示水利文化;加强游览组织与管理,扩大游客容量。修建游步道,加强都江堰景片和灵岩寺景片的联系,游步道建设以青石材料 为主,维护其古朴风韵。改造二王庙宾馆和四川出版社创意中心的景观环境。 整治都江村景观环境,保留农田,搬迁工厂,改造为川西传统民居特色村落。 实施拆除与景区保护无关,破坏风景名胜区环境的建构筑物。如人字堤南海酒店、都江堰景区围墙与外江溢洪道之间的都管局高工楼等。适时拆除灵岩寺的宾馆,维修灵岩寺并对外开放;修建灵岩寺至灵岩山顶的游步道。适时改造道解都江堰用地为游览区。
青城前山景区
面积 9.08km², 1 个景群,34 个景点。 限制各类建设,加强游览组织,充分展示道教文化。 于玉清宫所在山谷脚下开辟景区第二出入口,形成全山道观游览环线。 修建天然图画至月城湖游步道。 景区入口外移,现青城山门入口处停车场改为游人集散广场。 对山门路遗留的 8 户村民房屋进行景观改造。
青城后山景区
面积 25.44km²,5 个景群,51 个景点。 限制各类建设,加强游览组织,充分展示自然山水,解决交通瓶颈。 开辟通灵沟、神仙沟景片,修建游步道,形成大游览环线,扩大游客容量。 控制泰安、红岩等村镇建设和居民人口,新增人口迁往青城山镇区。 加强旅游交通管理,使用环保车接送游客。
赵公山景区
面积 11.79km²,5 个景点。 保护自然景观环境,以财神文化为主题,加强风景建设。建设游步道,适当建设文化小品、风景建筑等,其建设体量宜小不宜大,风貌宜传统。开放玉堂熊猫基地,作为景区的重要游览组成部分。 加强旅游交通管理,使用环保车接送游客。
王婆岩景区
面积 15.88km²,1 个景群,12 个景点。 保护遗址遗迹,加强风景建设和游览组织。 开放小九寨游览,整修游步道。原址原规模恢复上皇观,整修青皇观-上皇观-八卦台-文昌宫的步行游览环线。
鸡公堰景区
面积 11.84km²,9 个景点。建设游步道,加强风景建设,结合现有景点完善游览组织。 开展登山游览、健身、农家休闲活动。 控制居民人口和村庄建设。
红岩景区
面积 20.64km²,不开展大规模的游览活动,不对景区内的景点进行分级评价, 有 14 个未评级景点。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环境,控制游人进入,仅开展科考、探险活动。 恢复红岩景区南北向车行游览路。 完善景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安置环境监测设备。
道路交通规划图
浏览设施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道路交通规划
利用已建成的成灌高铁、公路、城市道路和环山路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建设都江堰市至成都的沙西路、成郫灌干道,建设灌温路联通成都双流机场。
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设置 4 处风景区出入口和 6 处景区出入口,并设立风景区标志物。建设“一纵一横一通道、城景相联”的总体游览道路系统,局部根据需要设 置车行游览支路。围绕主要景点建设步行游览道。步行游览主道一般宽度为 2~3m,登山游步 道宽度 1.5~2.5m,采用当地材料。栈道宽度 1.5~2m。次要步行游览道宽度 1.5m 以内。步行游览道的选线和建设形式应在详细规划和设计阶段确定。保留使用月城湖至上清宫、泰安古镇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古寨 3 条索道, 并保证游客游览安全;研究玉垒山至灵岩山索道改建的可行性,并符合国家规定 程序与要求。
交通设施规划
保留离堆公园、青城前山、青城后山 3 处景区入口停车场。菁苔沟口、汤家 沟口和灵岩山脚增建 3 处停车场,其绿化覆盖率宜大于 50%。在离堆公园入口、青城前山景区入口、五里社区入口、灵岩山脚建设旅游交 通换乘中心。在青城前山景区入口、玉堂镇、汤家沟旅游村、灵岩山脚共设置 4 个自驾游 服务基地。
道路及交通设施控制要求
城景联接道路应建成景观道路,加强道路绿化,控制道路两侧用地的建设。 车行游览路要求避开生态敏感地段和重要动物栖息地,对开挖地段、取土地段实施生态修复,预留生物通道,道路两侧加强植被防护。步行游览道不宜进行路面硬化,不应改变土壤及地貌。 进入景区游客须换乘环保旅游车或步行游览。 在游人高峰日,可限制环山路和后山景区道路的社会交通。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