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的一天,清朝奉天辑安县民众在修筑道路时,发现了一块残断的石碑,石碑是用赭红色含石英粒的岩石凿刻而成。残碑是整块石碑的左上角,碑的表面光滑整洁,背面也作了修琢。残碑长39厘米、宽30厘米、厚8厘米。碑文为典型的汉代隶书阴刻,笔法遒劲古朴,凿刻规整,由右往左竖行斫刻。可释读的字体为七行,47个字,另有3字已残,共计50字。
其中第一行字是“正始三年高句丽反”,第二行字是“督七牙门讨句丽五”,第三行是“复遗寇 六年五月 旋”,第四行是“讨寇将军魏乌丸单于”,第五行为“威寇将军都亭侯” ,第六行“行裨将军领玄”,七行“裨将军”。
毋丘俭东征高句丽的纪功碑
残碑被发现之后, 引起当时学术界极大的重视。诸史家们都对碑文内容进行考证,大家公认王国维的考释最为精辟,他考证后的碑文内容如下:
正始三年高句丽反 督七牙门讨句丽五年一无 复遗寇六年五月旋师 讨寇将军魏乌丸单于寇娄敦 威寇将军都亨侯 行裨将军领夫菟太守王颀 行裨将军
此碑正是安邑侯毋丘俭东征高句丽的纪功碑。这表明,《三国志》中记载的毋丘俭东征高句丽的事是真的。另外,毋丘俭也在平定公孙渊的叛乱中立功。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他的篇幅,但他却在正史中留名。那么,他的平叛及东征过程是怎样的呢?
在开始介绍平叛及东征前,我们先了解下毌丘俭的是如何崛起的。
初为太子师,后被魏明帝委以重任:从尚书郎迁至幽州刺史,是曹魏史上最年轻的封疆大吏黄初三年三月,曹叡被立为平原王,正式确定了太子的地位。为了培养太子各方面的能力,提前为继位做好准备,曹丕诏命高堂隆为平原王傅,母丘俭、何曾、吉茂等一干人等为文学属官。母丘俭从此进入了曹魏的政治核心圈。
黄初七年的五月十七日,魏明帝即位。此时曹氏宗族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而司马氏却如日中天。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曹叡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重用原平原王府中的故人,在这种背景下,毌丘俭被委以重任。《三国志.魏书.王毌诸钟传》中记载:
毌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父兴,黄初中为武威太守,伐叛柔服,开通河右,名次金城太守苏则。讨贼张进及讨叛胡有功,封高阳乡侯。入为将作大匠。俭袭父爵,为平原侯文学。明帝即位,为尚书郎,迁羽林监。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出为洛阳典农。
毌丘俭先后出任尚书郎、羽林监、洛阳典农等职务。他表现出色,工作卓有成效,深受魏明帝的喜爱。后被委任为荆州刺史,负责西线上的防卫事宜,他也完成了从文官到武将的角色转换。到了青龙三年,毌丘俭又被迁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等职,开始负责幽州地区的外交要务。这一年,毌丘俭成为曹魏史上最年轻的封疆大吏。
毌丘俭
魏明帝迁毌丘俭为幽州刺史的目的,是为了东征反叛的辽东割据政权公孙渊,以及日益壮大、屡犯边陲的高句丽。机会很快就出现了。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魏国在西线的压力减轻,开始腾出手来处理辽东问题了,辽东战役即将打响。
辽东形势:新三国之争-公孙渊独立,高句丽屡犯边境1、三国外第四国:野心膨胀的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称燕王叛魏
东汉未年,群雄逐鹿中原,英雄辈出。各路诸侯都想在乱世之中称王,彼此之间征战不休。但与分崩离析的中原不同,当时的辽东地区却是一片极乐净土,大量中原民众前往避难,俨然是世外桃源。而辽东地区的掌权者,正是公孙度。
初平元年,经同乡徐荣推荐,公孙度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走马上任后,铁腕治乱,打压辽东的世家大族。辽东郡中的豪门望族如田韶等家,因在平时的来往上没有给予公孙度恩惠,就都被他找借口杀了,像这样被他诛灭的豪族就有一百多家,此举使郡中的人个个惊恐万状。公孙度借此树立了个人威信,成为名符其实的辽东王。此时中原正值关中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董卓焦头烂额,自顾不暇,而袁绍、曹操等人羽翼未丰。公孙度就借机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出入都参照皇帝的标准。
公孙度
公孙度病逝后,由其子公孙康继位。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在柳城击败了乌桓。此时藏身乌桓的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度,公孙度设计斩了两人并将首级送给曹操。后公孙康又大破进犯辽东的高句丽,在原属乐浪的屯有县以南设置了带方郡。因公孙康杀两袁有功,又平定高丽确保了辽东边境的安宁,曹操默许其割据状态。
公孙康死后,因其子公孙晃和公孙渊等年纪尚小,众人于是拥推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但公孙恭后来因病渐渐变成了阉人,不能处理政事。公孙渊长大后,一直不忘重夺其父之位,公元228年,公孙渊趁公孙恭病重之时,以武力逼叔父退位。因木已成舟,为稳定后方,魏明帝无奈只好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孙权知道公孙渊早有不臣之心,便派人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虽拒绝了,但他内心已渐渐有了想法,并公然出兵阻击了魏国派出的使者。公元237年,野心膨胀的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定年号为绍汉,并自行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给边疆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并且再次对吴称臣,联合东吴公然叛魏。
公孙渊定年号为绍汉
2、屡降屡叛的高句丽:
西汉建立的时候,高句丽还只是一个小国。西汉划分其为高句丽县,属于玄菟郡管辖。高句丽从东汉初年开始就不断犯境,两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上百年。
建武十二年,高句丽太祖王将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建武三十二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了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到了曹魏时期,辽东太守公孙度割据辽东。公元190年,高句丽投降归附辽东,随后又反叛侵犯边境。公元209年,兵强马壮的公孙康出兵大破高句丽,毁坏了他们的城池,高句丽随后又反扑攻打玄菟,但再次被击败逃走。不过,高句丽的实力犹存。
公孙渊称帝后,联合东吴反魏。如果他再与实力犹存的高句丽联手,魏国就将处于东、南两边受敌的不利局面。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魏国决定主动出击。
高句丽
魏国的辽东战略:主动出击,各个击破诸葛亮逝世后,蜀国由温和派蒋琬主政,暂时没有进攻魏国的计划。燕国虽然已与东吴结成战略联盟,但东吴新败,而且魏已在南边驻有重兵防御东吴。因此,曹叡决定对燕国、高句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联合高句丽消灭公孙渊,再进击高句丽。
第一阶段辽东战役:联合高句丽诛杀公孙渊灭燕,收复辽东景初二年正月,曹叡派司马懿、幽州刺史毌丘俭率四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出征辽东。在出发前,魏国依计划传书要求高句丽出兵相助。高句丽本就长期对辽东保有觊觎之意,而屡屡打败他的公孙家族早就是他们的眼中钉了,因此收到魏国要求夹击公孙渊的诏书后,高句丽马上配合出兵:派主簿大加率数千精兵帮助魏军作战。
司马懿
当年六月,魏国大军到达辽水。公孙渊惊慌失措,急令数万兵马沿辽水坚壁高垒固守,企图阻止魏军渡过辽水。但公孙渊哪里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毌丘俭对手,魏军先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安排在南线多插旗帜,假装要进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另一边却悄悄将主力渡过辽水。然后再施以引蛇出洞之计,派魏兵直逼燕军的襄平大本营。
此时襄平大本营内兵力很少,但存放着燕军的粮草,在江边高垒内的燕军慌忙出来截击。司马懿、毌丘俭于是指挥魏军痛击来敌,连战连捷三次,并且乘胜包围了襄平城。此时恰好下雨,连续下了一个月的大雨,雨一停,司马懿、毌丘俭马上在襄平城周围堆起土丘,建造瞭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昼夜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到了八月份,城中粮食吃尽,出现人吃人现象,死者不计其数。公孙渊此时想投降,但司马懿、毌丘俭不同意,公孙渊无奈率兵从城南突围出去,司马懿、毌丘俭纵兵围攻,公孙渊最终战死于梁水边。
平叛公孙渊路线
司马懿、毌丘俭趁势攻破襄平城,燕国灭。至此,雄据辽东48年的公孙家族被消灭,辽东重归魏国。毌丘俭此战因功被封为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三国志.魏书.王毌诸钟传》中记载:
帝遣太尉司马宣王统中军及俭等众数万讨渊,定辽东。俭以功进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剿灭公孙渊后,辽东边境出现权力真空,高句丽必然会再犯边境。下一步,魏国就要寻找机会出兵征讨高句丽了。
第二阶段东征战役:毌丘俭大破高句丽,保辽东边境平安四十载在辽东战役中,高句丽派兵参加了魏军的行动,但辽东平定后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心里一直愤愤不平,再加上公孙渊被灭后,辽东地区形成了权力真空,高句丽东川王于是趁机频频向辽东边境进攻。公无242年,东川王开始侵扰西安平县,试图占领整个鸭绿江河谷,切断朝鲜半岛与中原地区的陆路联系,最终达到占领朝鲜半岛上乐浪及带方二郡的目的。曹魏政权识破了高句丽这一战略企图,借机派幽州刺史毌丘俭出兵东征高句丽。
1、第一次东征高句丽
正始五年,毋丘俭带领魏军步骑一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二万余人到沸流水布阵,随后继续西进。双方在梁口遇遭,各之排兵布好阵,再击鼓冲锋。毋丘俭亲自率领一队骑兵列在阵前,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砍杀,有如当年在逍遥津无敌的张文远。魏兵受主帅英勇激励,人人以死相搏,东川王抵抗不住大败,魏军斩首数千级。
东川王率少数残军狼狈逃回丸都城据守。丸都城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魏兵围城后一时无法破城。毋丘俭绕山观察,发现丸都山的西北面山体非常陡峭,上面的守兵很少,是个很好的突破口。于是就采取避实就虚、正面佯攻、从西北偷袭的战术:选派精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再把马脚裹起来走路,并瘵战车吊上山去。
毋丘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
魏兵突然出现犹如天降神兵,东川王猝不及防,魏兵很快攻破了丸都山城。东川王在军士的拼死掩护下从正门突围出去,逃往东濊。第一次东征战役结束,魏军完胜。《三国志.魏书.王毌诸钟传》中记载:
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梁音渴。〕宫连破走。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
2、第二次东征高句丽
正始六年,毌丘俭再次兵分三路出征高句丽。一路由玄菟太守王颀率领,北上到沃沮追剿、擒拿东川王。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率领,南下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东濊等濊貊种落。毌丘俭自率一军在丸都坐镇。
魏军一路势如破竹,王欣击破沃沮各部落,一直追击到北沃沮与肃慎边境的滨海地带,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刘茂、带方郡太守弓遵水灵也一举攻破臣属高句丽的东秽,东秽不耐侯举城投降魏军。
毌丘俭第二次东征高句丽
毌丘俭此次东征使高句丽国力大损,在随后的四十余年里,高句丽无力再进入辽东半步,始终向魏、晋纳表称臣。《三国志.魏书.王毌诸钟传》中记载:
结语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
曹叡继位后,曹氏宗族已经人才凋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重用原不原王府中的东宫故人。做为东宫故人,毌丘俭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曹叡先安排他担当文职,后又让他担任幽州刺史,负责东北方向的防务。
当公孙渊建立燕国,联合东吴反魏时,毌丘俭判断出东吴、燕、高句丽有联合抗魏的可能,于是奏明魏明帝。魏明帝决定要各个击破燕、高句丽两国。
在同司马懿联合高句丽消灭燕国后,毌丘俭两次东征高句丽,打败高句丽东川王。直接导致担惊受怕的东川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毋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使原来属于高句丽统辖的岭东秽貊地区,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让魏国的势力范围达到现在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地区,此后四十余年间,高句丽再无力向辽东入寇,只能向魏、晋纳表称臣。
结合出土的纪功残碑及《三国志》中的记载,我们可知道,毌丘俭虽然低调,但他却是战功卓著的魏国安邑侯,而且是曹魏史上最年轻的封疆大吏。东征高句丽使他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