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七。
九十九年前的十一月初七晚上八点,中国西部甘肃省白银、固原一代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里氏8.6级甘肃大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 "环球大震"。
地震震中的纪念石碑
那场可怕的地震,宏观震中在今天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镇高窑湾古村。这里农历十一月上旬的历史平均最低温度是零下八度左右。震区居民二十七万人,其中仅白银所属会宁、靖远、平川三县死亡人数就达十余万,房屋牲畜更是倒塌死伤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黄泉。当时的北洋政府没有救援,赈灾几乎为零,派出考察队更是四个月之后……
今日心祭生灵,但愿我们能多了解地震预防知识,少受自然灾害之痛。所幸今日之中国,国家富强,科技发达,还有如兰州大学任继荣所属团队考察研究、撰文呼吁。我坚信,认识地震、预防地震、学会保护,就能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还生灵一个清风丽日、终生安宁。
作者故乡会宁县刘家寨子乡,南四十公里连宁夏西吉县,北三十公里与平川区接壤,东三十公里接宁夏海源县,西与会宁县县城毗邻。鸡鸣三县,狗吠两省。因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是靖会两县主要的产粮区。清朝后期至民国时代,大量外地人迁徙而来,樊家、苗家、王家、冯家、张家、陈家……分别从靖远冯家园子、樊家柸、张堡、县城、三滩、碾湾等村而来。自古这里就是旱阜码头、商贸重镇,许多平川、靖远的老年人,也许没去过会宁县城,但大都走过刘家寨子,寻口粮、贩牛羊,奔波生计。刘家寨子旧属靖远县管辖;解放后,划归会宁县。
刘家寨子镇现有人口两万多人,鼎盛时常住人口三万二千多人。居民大多是地震后从秦安、通胃、静宁、靖远等县移居到此,原住户大都因为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而绝户,十村九空。笔者受任继荣教授之托,数次借回乡机会,沿途寻访幸存者。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至今大多去世,几乎无人可访,因而搁笔至今。
昨晚,冷风袭窗,哗啦作响,因而失眠至子夜。翻看,朋友们大都进入梦乡,唯任教授还在网上提示十一月初七,心潮难平,不写无以还任教授重托,不写愧对震中幸存的后裔之称。思前想后,便以特写的形式,撰文纪念,是为心祭。
地震带方位图
震前景象
地震前,刘家寨子一马平川。从刘寨田上社和王山村而下,由稍沟社庙湾社直去,从屈岔社和任岔社而出,六"川”交汇至张湾行政村。这里平坦舒展,土地一般呈块状,从七八十亩到百二十亩不等。在农耕时代,这祥的宽田大地实在不多;出力少,运输方便,稍有雨水,便粮丰草茂,养育一方百姓不是问题。
刘寨集市原在北庄裴家湾一线。老堡子山高大挺拔,两翼自由舒展,属海原南华山和平川屈吴山的余脉,远看像一顶纱帽,静搁在刘家寨子川。据老人回忆,当年铁匠铺、染房、当铺、油房依山而建。山上寺庙林立,新龙宝寺就是在震前寺庙遗址上的重建而来。北庄社王家、樊家、冯家、回民家、南庄社刘家,裴家湾张家,都是当地富户,或有生意,或有庄稼,或有牛羊。
这里与陇东、陕北一样,同属黄土高原。因黄土有不易坍塌的特点,所以百姓就地取材、挖窑洞而居,既节约建筑材料,又冬暖夏凉。地震时值寒冬,又下大雪;一场大地震,山走了,地破了,人没了,牲畜不见了。沿川一条荒草渠,原来一步能跨过,却被地震撕成一丈多宽、七八尺深的裂谷。人畜大都被滑落的山体掩埋而活活闷死。据老人讲,地震当天有几个去观看牛皮灯影的小孩幸免于难,半个月后,他们还能听到废墟里马叫狗嚎……其惨状非是亲历,都不敢相信。
口述地震
幸存者懒大爷已是过了百岁的老人。
据他回忆:地震时,他只有八岁,那晚他非要跟大一点的孩子去看牛皮灯影戏,结果家里大人不让去。等大人们都睡熟后,他悄悄从被窝里爬出来溜了出去,还没跑出院门,只听轰隆隆一声,人像过筛子一样,抖擞的无法站立。他摔倒爬在院中,只闻到呛鼻子的土腥味,振天的响声,抖动的历害......大震过后,他才慢慢缓过神来:原来地动了。懒大爷在院里爬了一夜,天亮一看,什么都没了。
您哭了没?我问。哭啥呀,害怕!他说,后山走到前川了,当川一条大口子。
那您挖窑洞救亲人没?我用手刨了一天,满手都是血呀,没有铁锹,冰天雪地的没办法啊……老人眼里含满泪花。
地震前您和老人们有啥感觉没?唉,娃娃呀,那时咱小,超着呢,我爷爷一月前就给我说:天要收人了,阴家过兵着哩......
啥意思啊?他问爷爷。他爷爷那时六十多岁,饥饿加疾病已卧床不起,说自己每晚都能听到有许多人凌乱的脚步声,连哭带喊的。几个夜里,爷爷都让我出去看看,结果我啥也没看到。
还有啥预兆?我家养了一只白狗,地震前几天拴不住,连哭带嚎,渗人得很。结果放开后,它跑到寺弯嘴的山头上,仰天嚎叫。家里的水缸,缸外都湿漉漉的,母亲还说,家要进财。还有养的一头猪,突然象发情了一般,到处乱拱,院子都被它拱烂了,晚上赶不回猪圈。
该我们没命,都不懂这些怪相是大灾的预兆,事后明白都迟了。胡家后面的那个小山丘,每年清明我都要挂纸,那里面压了我最亲的五位亲人啊……老人的泪水夺眶而出,伤心的无法言语。
樊伟华老人说,他家是从靖远迁移而来,因为占地多,家道盈实。结果一场地震,什么都没了。
震前,他有个给回民家放羊堂哥,晚上回到家给他说,你看奇怪不,今天放羊到老坟弯,碑子坟里爬出了几条麻蛇,这大冬天的,不冬眠,爬出来不知要干什么?又过了几天,他回家说,现在轻松多了,裴家湾十几丈深的井水居然快溢满了,手一伸,就能提上一桶水……
冯孝章老汉说,他的父亲说过,地震十几天前,他家养的五头牛不爱吃草,净掉眼泪。震前三四天,牛死活不进窑洞;没法子,又把他们栓到院里。结果半夜三更的,几头牛冲天直叫,十分吓人。他爸气的用鞭子抽打过,甚至还请阴阳先生讲过迷信。他家养的一只老母鸡,居然每天爬到窑洞门槛上打鸣,一气之下,父亲把它杀了……
震后惨状
大地震发生后,时逢旧社会交通信息闭塞、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救灾成了一纸空文。陇原大地哀魂遍野、疾病流行。老家在外地有亲戚的,闻听大地震了,步行三五天后,赶至刘寨,领走了幸存的大人小孩。无家可归者,躲在土坎取暖,聚在一起苟活。老人们说,那几天人不分东西南北,谁家有啥就吃啥,空前团结。
刘寨寨子川地有一个涝池,当年站在池底,看不见老堡子山头,地震后被一劈两半,中间横亘一条大裂谷,一半在北庄社,一半在南庄社。
北庄邵天雄家宅后面,原有王家依山而挖的十多眼窑洞,仅绵养就有三百多只,人口近二十,全部在地震中被埋在山中。
震后惨状
岘湾樊家老宅后面,是最早从海原移居的杨姓回民住所,原本牛羊成群,地震全部被滑落的山体掩埋。
撸沿嘴冯家,地震当夜很多人在其家窑洞观看牛皮灯影戏,最后全部遇难。多年的雨水冲刷,人骨悬吊涯上,随处可见。
杨兆荣家,系我从天水迁徙此处最早的族人。几位亲人都被山体掩埋,听过杨兆荣父母讲地震的惨剧,因而每次从那道山坡上经过,都让人心有余悸。
刘寨南庄刘先生,一个堡子,二十口家眷,终剩他一人。那个堡子后被刘寨乡政府占用,解放后被拆除。
被地震震裂的大树
陈庄陈家,族人几十口,大多被震落的山体掩埋。全家灭门者,粗略统计有一百多户;幸存一男半女者,三百多家。刘寨行政村王庄社,主山靠南,地震造成山体移位,后山被移到了前川,人们习惯统称前山为烂山,原居民皆被山题掩埋。新塬乡老庄河,山体移位,乱岗林立,如丘似冢,居民基本都在地震中丧生。
据我的一位天水本家亲戚七十年代回忆,他步行四天四夜到达刘寨,看到没有未破的山,无有完整人的家,那种悲凉不敢提起。三九严寒,人们悲伤惊恐的眼神,让他死都忘不掉,真是"相逢无语,唯有泪千行"。
震后,随着人口的回迁增加,由乡绅杨儒林老先生牵头,恢复集市于今地。
祭日诘问
九十九年了,当年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或已活到耄耋之年,或已和黄土沾连。有多少人因为突然的灾难而家破人亡、命丧黄泉?他们是无辜的,也是最为悲惨的一代人。国人不应忘记他们,更不应小看地震的破坏力。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还有离现在最近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亲历者,因而学会一些防震救灾的知识,不只是保护自己和家人,更是对罹难者在天之灵的最好安慰!
汶川地震,国家强盛才是百姓的依靠
九十九年了,我们为那场灾难的罹难者做了什么?立碑慰籍,警示后人?还是修馆纪念,科普防灾?没有,都没有,至少我在当地没有看到过。人们偶尔谈及,好像是一段虚无缥缈的历史,可悲可叹!
九十九年了,世事难料,地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谁在为防震减灾夜不能寐?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知识分子的醒悟和责任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当今社会,幸有任继荣教授和他的团队,让经历过苦难的心灵有所慰藉。
九十九年了,大震能震响纽约广场的大钟,却不能打动北洋政府的无能无耻。四个月后,才迟迟派人在地震区外转了一圈,没有救灾,没有安置,那是对普通生灵生命的最大亵渎!千古成恨,没齿难忘。强大的国家才是百姓永远的依靠,廉洁高效的政府永远是百姓头顶的青天。
九十九年了,我把自己所思所知赘述成文,裂谷烂山摄入成像,传递给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和我的读者,牢记过去,为那场大地震的罹难者默哀,就在今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科学防灾,愿悲剧不再!
作者杨进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