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课的看法 我们采访了5位师生和家长,请他们谈谈对网课的看法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8 05:39:55
分享:

初中语文课上,老师拿出两张对比图,问学生:一百年前的人躺着抽大烟,一百年后的人躺着干什么? 同学纷纷回答:"上网课”“上网课”“上网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没错,这是全民网课的第三周了。在这次网课大规模实践之前,不少人认为线上教育才是教育的未来:打破地域限制,与名师零距离对话;时间管理灵活自由、足不出户知天下事等等。 疫情的契机,让线上教育大范围提前试水。在半个多月的实践中,人们和未来的教育模式相处得怎么样?他们对网课的期待实现了么?又发现了它的哪些缺陷? 笔者采访了身处其中的一些人。

01“名师零距离”的副产品

为了避免网络拥堵,很多学校在设计网课时都进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合并班级,选取较优秀的老师统一授课。某些地区甚至实现了全区统一授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听几堂区重点老师的课。“名师零距离”这一期待算是部分地实现了。那么,它的后续影响是什么?

@初三-政治黄老师:“名师零距离”的另一面是“师生远距离”

我在带整个区的初一历史课,每次直播都有一两千学生,形式类似讲座,没什么针对性,也很难互动。所以我很少提问,只是把该讲的东西讲完了,至于学生接受了多少,听课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基本解决。

另外,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每个老师的教法和进度肯定不一样,所以每天上课我都能在评论区看到“我们老师不是这么讲的”“我们还没讲到这里”的讨论。网课相当于强制统一了教学进度,把互动型课堂变成了讲座,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个挑战。“名师零距离”的另一面是“师生远距离”。

之前还有家长问我“老师,我孩子有没有来上课?”我都被逗笑了,这我哪儿知道,我又不在你家上课。据我所知,我自己原来带的班级总共37个人,有6个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进过群。因为他们回农村过年了,上不了网,这个网课开多久,他们就会旷多久的课。其他学校和班级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但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等到真正开学之后,这种强行统一进度下面隐藏的进度不统一,就会立刻暴露出来。

@高二-语文刘老师:再这样下去,有一批老师会失业

我跟你说再这样下去,如果并没有影响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的话,校长真的会发现学校并不需要那么多人。

我在国际学校教课,算是私企。我们学校从昨天开始就按新的薪酬标准算了,那些没有参与线上教学的老师就没有钱了。平时分班是限于教室的容量,但网课就没有人数限制。

所以,疫情再不结束,如果网课完全普及,且被学生、家长习惯和接受,那我们学校马上面临的就是大规模裁员。所有的教育机构都一样。

02“时间管理自由”的悖论

人们对网课的另一重期待是:时间管理的灵活自由,甚至像孔明那样“宅家便知天下事”。尤其对于大城市的师生来说,还节约了路上往返的时间,延长了各自的课余、业余时间。 但本次采访的结果,与笔者最初的设想背驰:几乎所有的网课参与者,都表示网课延长了工作和学习时间,把一个本来朝9晚5的教、学工作,硬生生变成了996。这种改造是无形的,就像线上办公一样,当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消失了,工作就会渗透进了生活里,最终两者合二为一。

@初三-政治黄老师:我现在时时刻刻盯着手机、电脑,感觉很伤身体,学生也一样

这感觉有点像普及之后,无形中延长了工作时长。因为大家都在线上办公,所以谁都能随时随地找你聊工作。 首先,我上课会碰到很多技术问题,比如网卡、学生迟到或者没打卡,包括你们网上能看到的很多段子,老师忘记开麦、忘关摄像头等等,都是现实中会发生的。 其次,我所有的工作都是线上操作:答疑、改作业、催他们交作业,有的时候一催就催到晚上九十点。 我现在时时刻刻盯着电脑、手机,经常觉得想吐,腰椎、颈椎都非常不舒服。而且上网课对家庭其他成员也造成了一些影响。我在上网课的时候,担心家里信号不好,就要求其他人都不能上网,不能用手机,并且保持安静。尤其是家里有宝宝,你要避免他闹出比较大的动静。 对学生来说,这样上网课也很伤害他们视力和身体,包括新闻里说的那个线上体育课,连体育课都要盯着屏幕,那这视力得坏成什么样儿?

体育网课,来自网络

@初中生-王家长:一整天什么事都做不了,全在帮孩子上课打卡和交作业

有些学校把监督学生上课的压力转嫁给了家长,甚至要求我们帮孩子签到、打卡所有的课程。我感觉一天到晚什么事都干不了,就剩签到了。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想:今天哪个卡没有打?哪个作业就没交?哪个课忘了上了?手机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群,时刻要看老师在里面说了什么。 有的老师要求家长把作业打印或手抄一遍给孩子做,我的天,我哪儿有那个时间。后来看到网上有家长在PAD上蒙一层保鲜膜,然后让孩子用马克笔答题,是个办法,还挺聪明的。

我孩子的学校,为了避开网络拥堵的时间段,上课时间都安排在饭点:早上7:30-9:00点,中午12:00-13:30,晚上18:00-19:30。然后全家人的作息饮食时间都要跟着调整。我太难了,疫情赶紧过去吧。

03学习的自觉与惰性

本次采访中有个高频词——“学习自觉性”,很多老师表示网课全凭自觉。自觉的学生,人在法国,每天克服时差上课;不自觉的学生,一边挂着网课,一边打游戏,在全班安静的时,不小心外放出震彻寰宇的“全民出击!”坦白说,师生间的“网络情缘”基本是靠学生的学习自觉来维系的。那么,作为新的教育模式——网课,对“学习自觉性”到底是产生了推力还是阻力?

@高三-万同学:网课的回放功能,造成了听课的惰性

我还是更喜欢学校上课,有比较好的互动。上网课的好处是会换不同的老师来教,接触到不同的教学思维。另外,网课有回放功能,可以复习。但是其实有了这个功能之后反而造成了听课的惰性,也不那么集中精神、也不想记笔记了,因为反正可以回放。

@高二-语文刘老师:网课其实是一个全景监视的教育模式

我们学校自己买了一个正规上课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的一些交互工具会比其他平台好很多。比如我可以在上面点学生上去答题,学生也可以直接举手提问。而且学生在进入这个系统之后他的整个界面会被锁定,除非他退出这个教室,不然他是没有办法在屏幕上做其他事情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在系统上可以看到谁到了、谁没到:他进来就相当于签到了,如果他退出去我这边会有提示。另外,我有权限可以随时开启任何一个学生的摄像头,我可以共享任何一个学生的屏幕,我可以知道他在屏幕上在干嘛。当然我没有这么做,因为觉得没有必要。

如果规范的网课开始普及,学生的自由和隐私是受到侵犯的,他们更可能在一种全景监视的环境中学习,这其实是很不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的。

之前钉钉被小学生的差评攻陷。小孩子是很讨厌被逼着做一件事的,钉钉本来就是狼性公司文化下的一种管理软件,它有强制性,上班还可另说,上学是很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在被严格管控和监视之下,很难去谈学习热情。

04 亚群体的意外活跃

网课最为人诟病的是: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老师对学生的体贴和关照都会大打折扣。事实上,有很多新的交流模式在萌动;很多隐藏的信息,正沿着网线显现端倪;很多一贯沉默亚群体开始主动发声。

@高二-语文刘老师: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互动反而更多了,他们把发言当成了发弹幕

有很多人说网课会减少师生间的互动,但我觉得可能不一定。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儿,有的学生原来上课从不说话,但现在发言频率变高了。可能是不用面对面,他觉得自己在一个网络世界里,就可以自由表达看法,像发弹幕一样聊一聊,展现出了和现实生活里完全不一样的性格。

还有一个学生不小心在弹幕里暴露了自己的恋情。

那天我在上课,有个男生提问,我没有看到。这个时候有一个女生出来说了一句“老师谁谁问你什么什么”。然后学生后面全部跟着评论“撒什么狗粮”“狗粮吃饱了”等等。然后我很震惊,哇,原来他俩在一起了。

网课有独特的沟通和互动方式,能让你看见一些平时忽视的东西。

@小学-美术牛老师:网课严重挤压了课外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

现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天网课上到晚上八点多,我们作为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都只能八点之后开始辅导。而且时间拉得很长。

现在课外培训机构的压力很大,因为大家都在家里上网课,如果我们不每天跟学生和家长互动,刷刷存在感,他们很容易就把你忘掉,所以我必须每天在班级群里保持活跃,关注每一个孩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次疫情,让我们和曾经憧憬的未来教育模式——线上教育,进行了一次短暂地、沉浸式地相处。如果不是疫情,或许不会有任何力量能让所有的学校、老师、学生大规模采用网课教育。在这次短暂的体验后,大家的体感相对一致,那就是网络教育很难全面取代面授,它只能是实体课堂的辅助和配角。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糙的结论。这次网课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网络卡顿、无形加班、互动减少等,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平台的开发不够完善,选择不够精准,流程设计不够合理导致的。正如国际学校的刘老师说:“很多人抱怨抖音、快手上面开网课,因为涉及敏感词语,而导致直播间被封。这不是网课的问题,这是平台选错了。你不能把教育和娱乐平台强行嫁接,然后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就说线上教育不靠谱。”

或许我们真正应该讨论的是:到底是“线上教育”这个目标错了,还是我们通向目标的手段错了。 有人说,这次网课的实践打破了人们对“未来线上教育占主导”的幻想。其实,幻想破灭的时候,是直面现实问题的最好时机。或许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本就不是取替关系或主配角关系,而是各司其职和因材施用的关系。

撰文:李牧谣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