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仲 95岁清华教授开直播上热搜,网友:这很清华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8 00:16:04
分享:

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成为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围绕着这道“必答题”,全国各地各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许多老师走上了“网红主播”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因为网络堵塞等问题,各种直播导致的翻车现场和段子层出不穷,甚至有老师笑称“被病毒逼成了网红”。

这样一场被迫的“大练兵”,不仅检验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更考较着每一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众声喧哗中,清华大学95岁物理系教授张礼老师的课受到学生、网友的追捧。

一门小众精深的课缘何登上热搜?值得深思。

清华教龄最长的老师和教师“新人”携手直播

2月20日上午9:20,背着电脑包、戴着口罩、骑着电动车,32岁的清华物理系助理教授胡嘉仲出发了。不一会儿,来到目的地。几声轻扣,95岁的清华物理系教授张礼笑脸盈盈地打开门。房门左侧便是张礼的书房。书房不大,略有年代感的家具静默无声,五斗橱上还贴着字迹娟秀的英文,注明用途。张礼的书桌紧靠着窗户,上面压着玻璃板,一个老式的台灯,几本全英文的专业书籍,最中间一台簇新的电脑格外醒目。胡嘉仲调出张礼电脑里雨课堂的二维码扫描页面。“成功登录!”张礼拿起自己的手机,轻轻一扫,笑着说。这是清华大学春季学期课程《量子力学前沿选题》的在线课堂现场。清华园里教龄最长的张礼将和刚刚入职一年的胡嘉仲联手授课,和身处天南地北的学生在“云端”相会。“张先生,在线上课您紧张吗?”“哈哈,不紧张,有嘉仲在,我就放心了!我把软件、硬件都交给他。”张礼笑言:“嘉仲是非常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有他加入,这堂课突破了理论物理的研究层面,引入了实验物理的角度,变得更前沿、更丰富,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搭伴儿’,挑战无极限!”张礼说。《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这是张礼整整讲了22年的课,也是胡嘉仲从教生涯的第一门课。“挑战”,则是教了71年学的张礼一直践行的“教学黄金法则”。“张先生的课不像一般基础课程,先生的课有很多内容是前沿的,书本上可能写不太清楚的,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这让我们觉得非常有收获。”十年前,还是学生的胡嘉仲就曾坐在课堂里听得如痴如醉:“后来我在博士期间选择从事量子物理超冷原子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受到张先生的影响与启发。”“在线上课对您来说是一个挑战吗?”“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我的年龄让思维没有年轻时那么敏捷了!”张礼的笑声洪亮又充满底气。这对“师徒+搭档”选择了雨课堂+群的方式挑战在线教学。

“敢于想大问题,才能出大人物!”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量子效应里非常重要的内容——超导,让我们先了解一下BCS wave function。”张礼打开全英文的PPT页面。9:50,准时开课。95岁的张礼随性自在地靠在椅背上,手边的讲义放在桌前,其他再无任何文字材料。但他其实并不看讲义,有时看向电脑,有时干脆望向窗外,那些略显艰深的超导理论的延展及故事像泉水一样,自然地汩汩流淌出来。窗外初春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犹如蒙上一层温煦的光。“这门课张先生讲授了不知多少次,但他依然坚持每年亲自准备讲义,这次联合授课,他主动找我就课堂的内容设计又讨论了不知多少回。先生的精神,确实可敬、可佩!” 教师“新人”胡嘉仲感慨地说。从1998年开设这门课开始,张礼就是这么做的。对于授课质量,他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坚持。每次课前,张礼要用至少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备课,课程所用的PPT都是他亲手制作的。“即使是我很熟悉的东西,也要再认真考虑怎么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张礼说:“讲课是很活的东西,不是每堂课都一定能讲好。”于是,哪一堂课讲得好了,下了课后张礼就会感到“说不出的高兴和满足”,而万一某个问题没讲清楚,心里就会“非常别扭”,“我回去就会琢磨,等下次上课前再讲一遍。”除了备课,张礼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看文献学习上。在张礼的办公室里,柜子里、桌子上全都堆着满满的打印装订好的文献资料,而他的电脑桌面上,也存着密密麻麻的文献资料。“我的这门课叫做《量子力学前沿选题》,前沿当然因时而异,课程就必须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所以我也可以活到老、学到老,享受物理学的高超和美丽。”而为了让自己“跟得上科学的前沿”,他还参加了自己的学生、清华高研院教授翟荟建立的“冷量子气体”课题组,“我自己做不了什么新的科研,但是我参加到这个组里有个好处,就是让我不至于完全被科学甩掉,让我知道现在科学在做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我的教训,愿同学们不再重复”

“同学们要敢于想!敢于想大问题,才能出大人物!”张礼反复地强调。在他看来,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是科学家身上必备的素质,对于培养年轻的研究者而言尤为重要。在71年的教学生涯中,起初张礼希望尽量让学生学懂知识,后来他发现,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兴趣和钻研课程的动力。“物理学中真正有创造的,是会找问题,知道问题在哪里。”在这方面,张礼有过刻骨铭心的教训。张礼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做理论物理研究生时,发表了关于“电子-正电子系统的定态及其湮没转变”的论文,国际知名的多电子原子理论创始人之一福克院士对论文很满意,希望他在这个方向上继续突破。为此还给了他一年相当于博士后的职位。然而当时的张礼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进一步深入的重要意义,于是只计算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交了差。十几年后,一位美国教授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凝聚态的多电子系统,并由此创立了“正电子湮没谱学”。“而我当时,甚至连这个任务都没有意识到,空把时间浪费掉了,这不是一个科学家的思维。”回忆起这段经历,张礼连连摇头叹气:“在学生时代,讨论、争辩、质疑的过程我都没有训练过,我可真不希望学生们将来重复我的教训!”于是,张礼在授课中总是希望能够尽量让学生理解,一种思想的创始者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问题的。如何做到呢?张礼发现,最好的方法是作案例分析。于是,他去看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报告,了解他们是怎么工作、怎么获奖的,然后把这些东西讲给学生。“我是冲着张先生和胡老师选这门课的!” 家住山西晋中的清华物理系大四学生张中弛激动地说:“这次两位老师一起开课真是很大的惊喜!张先生讲课思路很严谨,逻辑清晰,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娓娓道来;胡老师十分了解现在的科研前沿、实验技术和很多新的思想,两位老师相互结合,让这门课程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也更容易理解。除课堂之外,我也从里面感受到了一种尊师重道的传承,长者倾囊相授,学生传承、反哺老师,学术道路才能越来越通畅。”“自己知道1、2、3,就教给学生1、2、3,这不是一位好教师。教师必须爱自己的学生,要把对于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张礼感慨说,“教了这么长时间课,教出感情来了。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情绪不那么高,只要一想到明天还要上课呢,就常想起穆桂英的一段唱词,‘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立刻情绪就不再低沉了。”

网友:我再也不逃网课了!

面对95岁高龄仍敬畏讲台、不惧挑战的老爷子,网友们纷纷点赞:疫情隔绝了空间,隔绝不了知识和精神。谁说在线教育需要的只是工具呢?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懂教育、敬畏教育的“网红主播”,给这样的“网红主播”点赞!内容:光明微教育公众号,作者:邓晖 高原 刘蔚如责编:张永群编辑:常莹 吴亚琦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