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案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与修补处理方法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7 01:48:43
分享: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属于工程质量通病,对于通病要从根本上解决,找出原因,避免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减少混凝土裂缝。

下面聊一聊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通病修补的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随意加水,改变砼的水灰比;

3、浇筑过程,模板未提前加水湿润,导致砼入模的温度较高;

4、浇筑时,没有对混凝土厚度进行测定,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5、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反应强烈;

6、对于抗渗混凝土、缓凝型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14d;

7、砼浇筑完毕后。没有及时进行浇水养护;

8、过早的拆除模板;

9、未达到规定强度就在上部施加荷载、作业等。

10、混凝土内钢筋生锈体积膨胀,时间久了混凝土的裂缝越来越大。

11、温度应力引起裂缝;是因为温差造成的。

12、收缩引起裂缝:在干燥的情况下,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向外散失,引起混凝土由外向内的干缩变形裂缝。

二、预防措施:

1、施工的时候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设计,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供水量。

2、需要优选原材料,原材料的问题也应相当的重视。

3、控制砼入模温度、保证保护层厚度;

4、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5、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6、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

7、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8、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9、浇筑完毕及时浇水养护;

10、不得过早拆模,在上部施加荷载、作业等;

11、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混凝土中掺加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折能力,起到拉结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降低内部钢筋被腐蚀的风险

三、混凝土裂缝修补处理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结构件无论是现场浇筑或是预制的,常见裂缝按其结构类型、受力特征、所处环境和使用不同,裂缝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也会有较大的差别。

1.钢筋混凝土梁

钢筋混凝土梁侧面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

这种裂缝是在拆模后逐渐产生的,其表现特征是:

水纹状龟裂缝: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梁的上下边缘,沿梁的全长呈不均匀性分布,裂缝较浅最大至箍筋表面;

竖向裂缝:此裂缝多沿梁长度方向每隔一段则出现一条,其高度严重者会达到整个梁截面髙,形状有时呈中间宽两头窄,深度不均,一般在20mm左右,接近主筋部位。

产生此类裂缝的原因通常是:水纹裂缝主要是由于模板太干未浇湿,尤其是使用未浇湿透的木模板,更容易产生此类裂缝;竖向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养护浇水太少,特别是拆除模板后,未及时浇湿或因天气炎热,在太阳照射情况下,容易产生类似的裂缝,此类裂缝属于混凝土塑性收缩和干燥裂缝。预防的措施是加强浇水次数并覆盖防暴哂。

对水纹及竖向裂缝轻微者可以不做处理,对较严重者可用环氧水泥嵌缝修补;如水纹缝比较严重且混凝土强度不高,甚至有剥皮脱落现象,则将松疏部分凿除干净后,再用髙强水泥砂浆嵌缝抹平。

钢筋混凝土梁沿主筋裂缝

这种裂缝多在工程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在梁下部侧面或底面主筋部位,裂缝随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发展。其原因是钢筋开始锈蚀形成的氧化铁膨胀造成的,通常称为“先锈后裂”。

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保护层太薄;使用了含氯盐的外加剂;使用环境中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浸入混凝土;拆模过早沿钢筋保护层裂缝。

预防的措施是:钢筋骨架施工时固定好,主筋下部保护层厚度提前控制准确;外加剂掺用前做适应性分析的试配;对混凝土构件外部条件允许时采取防腐处理;模板拆除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和构件同强度养护试块抗压值来确定。出现的这种裂缝会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严重者会危及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因此,必须认真采取嵌缝或加固的方法处理。先将缝剔宽再用环氧胶泥嵌补,然后采用补强措施,如外包型钢、外包钢筋混凝土套,顸应力水拉杆加面、粘贴钢板加固等。

钢筋混凝土梁垂直裂缝或斜向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施工阶段,在使用时也会出现,属于荷载作用的裂缝。垂直裂缝出现在梁的跨中居多,主要是因正截面抗裂和抗弯强度不足;面斜向裂缝多发生在梁的两端,因斜截面抗裂和抗剪强度不足。

这两种裂缝如果判断是设计造成的,主要是截面尺寸选择不当、正截面受拉筋偏小、斜截面横向筋少配置;如是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即混凝土实际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受拉主筋保护层过大移位或少放、横向筋少放、施工荷载过大;如使用造成的,主要是超负荷过多。

钢筋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处斜向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在主次梁结构的体系。特点是在次梁与主梁的交接处,次梁下部两侧出现斜向裂缝,这种裂缝是由荷载过大产生的。

其主要原因:混凝土强度过低、加密筋或吊筋配置不够、吊筋移位。

防治措施是:按施工图及设计规范要求配置横向筋,施工时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钢筋保护层准确不移位。出现这种裂缝需要加固补强,处理的简单办法是采用粘貼钢板的加固方法。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在连续梁的支座负弯矩处。

主要原因是:负弯矩筋数量不足、位置偏移。

处理时可采用粘贴钢板法、外包型钢、包钢筋混凝土外套法等加固。

钢筋混凝土大梁两端上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在工程交付使用以后,其特点是裂缝分布在大梁两端呈斜向缝,形状上口大下口小。

产生这类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大梁两端约束力较大,如薄腹大梁两端上部有刚性的天窗架,由于天窗钢架与薄腹梁两端埋件焊接牢固,当簿腹梁在荷载作用产生变形时,在梁两端会产生较大弯矩和剪切力,造成梁端出现裂缝。

预防的措施是在梁端设计时考虑配置一定数量的构造筋,当裂缝出现后可用粘贴钢板的方法加强。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圈梁、基础梁的裂缝

这类裂缝多数呈斜向缝,多出现在梁跨中位置,也有出现在梁端部位,且大部分贯穿整个梁截面。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棊不均匀下沉,因此裂缝的走向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方向相一致。对裂缝的处理,要首先査明地基下沉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使地基不再继续下沉,然后对混凝土梁进行加强处理。其加固处理的方法用外包铟钢或粘贴钢板的简单办法处理。

2.钢筋混凝土柱

柱顺筋方向裂缝

这种裂缝多数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为沿柱子纵向主筋位置的裂缝,其缝长及宽度有随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加大的趋势,深度一般达到主筋的位置。这类裂缝绝大多数属于钢筋锈蚀胀裂。造成裂缝的原因和预防处理办法同上述钢筋混凝土染沿主筋裂缝相似。

钢筋混凝土柱水平裂缝及水纹状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在拆除模板时或拆除后才可发现,其特点是水纹状裂缝多沿柱四角出现,呈不规则的龟裂;严重者则沿柱高每隔一段距离不等出现一条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大小不一,轻者肉眼仔细可看出,重者则有2-3mm,深度大多数不超过30mm。这些裂缝属塑性收缩和干燥过快的干缩裂缝。

产生的原因:模板过分干燥,天气炎热未采取防护措施,覆盖及保湿工作太差.预防的措施是将模板充分浇水湿润,加强覆盖保湿的防护。

处理的办法是:荇混凝土强度等级能满足结构需要,要将裂缝咯为凿槽用高强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嵌缝密封;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使用要求时,除对裂缝密封处理外,还需对柱进行包型钢或柱外包混凝土套加固。

钢筋混凝土柱纵向劈裂裂缝

这类裂缝在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均可能出现。其特征是多在柱的中部出现纵向劈裂,有时在柱端部和柱拫部也会出现,

造成劈裂裂缝的原因是:设计出现失误;混凝土强度过低;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超载。这种裂缝属荷载作用的应力裂缝,危及结构使用安全,发现后应立即采取加固处理。

一般处理方法是:劈裂较轻者,用包型钢或用预应力撑杆加固;劈裂较严重者,用包钢筋混凝土套的办法加强。

钢筋混凝土柱x型裂缝

这种裂缝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或柱经严重撞击后出现,属严重震动作用造成的剪切型裂缝。其裂缝危及结构使用安全,认真检杳裂缝的严重程度,采用包型钢或包钢筋混凝土套的办法加强柱的竖向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柱一侧水平裂缝

这种裂缝是在偏心受压柱中产生,属荷载作用应力造成的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荷载值偏大超过设计值;混凝土强度过低;钢筋直径偏小数量不足。这种裂缝会危及结构安全使用,必须采取加固处理,

其方法是:粘贴钢板,外包型钢,包钢筋混凝土外套加强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