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空港于2019-09-01
9月6日是我的老师,中国盆景教育家贺淦荪先生去世的纪念日。以前的我天真无知,从没想过老师有一天会离开我们,没能很好地珍惜和老师在一起的每一天,我深深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楚。这6年来,我只能靠对老师的片片回忆找到一点安慰;靠对老师的绵绵思念找到一份真情;靠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来报达教师的恩情。老师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党,工作认真负责,艺术追求执着。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应该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是艺术工作者最起码的良心;一个艺术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既要从传统的艺术土壤里吸收营养,又要结合当下生活的思考和社会变革实践,从审美上把握生活规律,找到创作的源头活水,这样才可能“发前人之所未发”、“道前人之所未道”。老师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但他从不以老师的身份而自居,对待学生就像亲人与朋友一样,无论是理论知识、专业技法,还是示范、指导,老师都做得一丝不苟。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人生前行的航标灯和引路人。以下是老师诸多学生中的几位代表,简述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神奇的雨林≫ 作者:刘传刚在刘传刚印象中:恩师贺淦荪先生对我,可以说有再造之恩。先生在做人品德、艺术思想、理论系统、创作实践、授业传教等方面让我终生受益。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慈爱宽厚,对我的耳提面授,经常犹如醍醐灌顶。先生也为我打开了一扇光明的窗,把我领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一、做人品德。先生常讲“人品很重要,人品决定艺品,没有好的品格,谈何艺术”、“做人做事要多为别人考虑,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在于先生30多年的交往中,这一点确实让我感受深刻,铭记心间。二、艺术思想与理论系统。先生的艺术思想是我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实践的指南针。先生说“广学博采、有所取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灵活运用”。先生还对我说“做盆景要学好文学、诗词、书画等,运用美学原则和哲学辩证法作指导……”先生的理论系统更是底蕴厚实、涉足全面。诸如: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系列等。三、创作实践。先生是一个十分注重盆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创作了大批深受海内外盆景同仁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如:“风在吼”、“西风烈”等。这些作品的创作迄今虽说有的已几十年了,但仍然能让人怀想并带来美好的回忆。四、授业传教。先生也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家。施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我为自己此生能就学于先生门下而深感庆幸。先生不仅教我如何做事,更教我如何做人。先生的质朴与宽厚、正直与坦荡、谦逊与善良、豁达与开朗、热情与温暖时刻都在影响着我。先生是用知识和心血滋养我成长。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时,总能得到先生的鼓励,然后强调说:“成绩已成为过去,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要夹着尾巴做人,做一个既有高尚情操又有艺术趣味的人……”这些谆谆教诲,时至今日还萦回在我的脑海中。≪天涯劲风≫ 作者:刘传刚≪弄潮≫ 作者:刘传刚贺淦荪先生为刘传刚题字≪飞龙在天≫ 作者:邢进科邢进科的印象中:中国动势盆景的创始人、一代宗师贺淦荪先生驾鹤西归,已经6年时间了,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千,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贺老不仅是我从事盆景创作的恩师,更是我人生历程中,无限景仰的楷模。贺老先生是美术学院的教授,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学养深厚,尤其,于美学理论研究颇深,他以传统文人的儒雅风度、宅厚仁心地感染和教育了所有的故旧门生。作为一个谦谦君子,他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人交往之间慎心唯谨、不染一尘,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礼物,乃至生命最后一息,谆谆叮嘱儿女拒纳礼金,一切从俭,不得铺张、不添麻烦,表现出了一个新时代知识分子、一位万人崇敬的一代大师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作为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贺老以其自身极高的文化涵养和广博的艺术境界,付诸动势盆景实践,敢为人先、注重创新、亲自操持,创作出了“海风吹拂五千年”、“秋思”等艺术性、时代感、政治性高度融合的动势盆景作品,成为盆景创作实践中的敢于继承、勇于创新的时代弄潮儿。斯人已去,风骨犹存。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贺老以前是我老师,现在、今后仍将永远是我老师。先生仙逝6周年之际,搜索枯肠,赋诗一首,以作纪念:吾师豪气干云霄,千山万树乐逍遥;惟楚有才今胜昔,动势盆景林中飘。≪喆≫ 作者:邢进科贺淦荪先生为邢进科题字≪孤柳春早≫ 作者:冯连生冯连生的印象中:1987年我拜贺老先生为师,贺大师所作的动势盆景和树石盆景极其吸引我。他的树石盆景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因材制宜、树石相依、多式组合、按意布景、组合多变。另外,树木盆景的动势造型是以贺老的动势盆景理论为基础,极具动感,以形传意,神采天然。贺老先生尊重传统,将深厚的美学基础和书法功底融入到盆景制作中,创造了动势盆景、树石盆景,并发表了完整的理论。≪高洁图≫ 作者:冯连生贺淦荪先生为冯连生题字≪高山流水≫ 作者:张志刚张志刚的印象中:我从1994年10月开始,就在武汉贺老师家中学习,可谓朝夕相处。八年多的学习生活,以及后来十多年的谆谆教导对我的成长影响巨大,不光是盆景技艺上的提高,更多受老师人品、德操的影响,在品行上的修行及思想观念的端正,都大受脾益。尤其自己在价值观、审美观及世界观的建立,均受老师诸多影响。2000年元旦前夕,贺老师专门赠我一幅字,“研究高新技艺,促进中外交流,让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弘扬民族传统,讲求意境神韵,让世界了解中国盆景”。并嘱托了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将来争取为国争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盆景要立于世界之林,一定要充分发扬民族特色,形成自己的个性风采,而追求意境神韵是我们的艺术之本,走树石结合之路则是一条阳光大道,一定要坚持下去……这10多年来我牢记恩师教导,默默耕耘,勇于实践,力求创新,并兼收并蓄,扩大交流,以务实的态度,以作品说话,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修养,已得到业内一些前辈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我的盆景技艺是老师手把手教的,所以在盆景作品中都有老师的影子,那就是“神采天然,以动为魂”。开始学习时,老师教给我的第一堂课不是基础的盆景栽培技艺,而是形式美法则和艺术辩证法,后来开始教我练字。他说一个盆景作家,必须具备多方素养,尤其是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取决于你以后的发展高度。在后来的盆景实践和景观创造中,这些理论观点给我莫大的帮助,令我受益无穷。贺老师是动势盆景的开拓者和领跑者,风动式是其中一种,但他从不主张我们一“风”到底,而是强调“形式多采、不拘一格,师法造化,以动为魂”,在用材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我现在走的路也是他当初积极探索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引领中国盆景走向世界的康庄大道。≪舞动的山林≫ 作者:张志刚≪风起云涌≫ 作者:张志刚贺淦荪先生为张志刚题字≪樵夫之作≫ 作者:张先觉张先觉的印象中:
2013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随着对中国盆景艺术的不断探索,联想起恩师的教诲,似乎觉得贺老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贺老立足盆景艺术的世界高度,立足中国盆景艺术的文化根脉,大胆展望了民族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是因为这条路在盆景艺术的创作中最具表现力、最能充分表现自然美、反映社会美、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我们只能见景才能生情,看到丛林才能联想茫茫林海,只有群峰方能展现万水千山,只有树石结合才能同时表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对于作者,只要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有多大的本领就能发挥出多大的本领,有多少艺术才华就能体现出多少艺术才华,这也是让中国盆景能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也是贺老在1993年10月15日,在“湖北省第三届盆景评比展览会”的盆景理论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创新民族盆景诗情画意、天人合一的20字浓缩经典。贺老对盆景艺术的创新从不懈怠,贺老的盆景艺术思想与时俱进,贺老的盆景艺术创新理念没有清规戒律,贺老的艺术理论和盆景作品始终与民族正能文化血肉相连。每当看见墙上挂着恩师为我的题字,“古树名木作伴,高山流水知音”,一幅幅与贺老常在一起探讨盆景艺术的往事,犹如隔日。点点滴滴、一贞贞画面立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曾和贺老在学术研讨会上,在参展大会中,在途中的火车里,在贺老的家中……,贺老只要谈起盆景艺术,精神立刻抖擞起来。在那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我也大胆的按老师的旨意,放开了我的见解。贺老在2012年,仍然带病和我谈他对盆景艺术创新的理念和想法,语言表达入木三分,用词精准字字珠玑。我曾和贺老多次就一种观点、一种形式,一个布局、一盆效果,一句投机话语,不谋而合的对视一笑。那是我永远永远值得回忆的往事,永远永远为之践行的艺术创新理念。1985年直到现在,我的初心依旧。一位中国盆景艺术的教育家,是准确对贺老一生从事自己心爱的盆景艺术事业的最好赞誉。有朋友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恩师对盆景艺术的诠释,我的感受就是请你研究贺老多件作品中的那件创作于1983年的盆景《秋思》,那里面德和艺都有。≪林韵≫ 作者:张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