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偶尔有针尖刺痛感 【国医大师郭诚杰医案】甲乙配穴针刺法妙治乳腺增生病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6 04:12:45
分享:

-导语-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乳腺疾病,中医属“乳癖”范畴,好发于30-50岁女性。其患病率高,占乳腺疾病的70%以上,直接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该病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其癌变率约为3%-7%。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开创了针刺治疗乳腺疾病的先河,被誉为“国内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第一人”。

典型案例

TITLE CONTENT

胡某,女,31岁,医生

∨-1976年6月20日初诊-

主诉

双侧乳房肿块4年,逐渐增大伴胀痛2月余。

病史

4年前休息时自觉双乳胀满不适,自己触及双侧乳房外上部各有约2cm×2cm的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病。 近2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心情郁闷,乳房出现胀痛,肿块渐渐增大,经前10日左右即感乳房胀痛加剧,月经过后胀痛略减,肿块较经前略小,但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故。 一周前因琐事与其丈夫发生口角,连续3天情绪不佳,加之近期工作劳累,两乳胀满疼痛难忍,来诊。

刻下

精神不振,面色润而略黄,双乳胀痛,触之有肿块,胸胁、小腹胀满,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舌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

专科检查

乳头无溢液,双乳外上象限与内上象限各触及有6cm×6cm×3cm包块,边界尚清,质中度,活动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诊断

乳腺增生病

辨证

肝气郁结,气血阻滞,致痰湿凝滞成核,结于双乳,证属肝郁型。

治则

疏肝理气散结

治疗

甲乙配穴针刺法主穴:甲组—天宗 肩井 肝俞 乙组—屋翳 膻中 足三里配穴:外关 阳陵泉刺法:天宗穴-针尖呈25°向外下刺入1.5寸,局部有胀重感;肩井穴-针尖向前平刺1寸,局部有胀麻感,并向肩臂放散;肝俞穴-针尖呈45°向下刺入1寸,局部胀麻感明显,并向下放散;屋翳穴-尖以25°刺入1.5寸,局部有胀感;膻中穴-针尖向下平刺1寸,局部胀感明显,针感可向双乳扩散;足三里穴-直刺1.5寸,局部有胀感;外关穴-直刺1.0寸,针感可向上传导;阳陵泉穴-直刺1.5寸,局部有胀感。 上两组穴位每日交替使用,每次留针20分钟,8次为1个疗程。-1976年6月28日二诊- 双乳疼痛明显好转,扪及左右乳房肿块减小变软,左乳外上象限2cm×2cm包块变软,右乳外上象限3cm×2cm×1cm包块无压痛,月经前无不适感。疗效显著,患者信心大增,继针。-1976年7月22日三诊- 经四个疗程治疗,经前乳房再未有胀痛,双侧乳房外上象限之包块消失,患者愈,一切复常。

今日所获

郭老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肝失疏泄,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经行乳旁及两胁肋,若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肿块发于乳房。 本例患者病程已4年之久,近数月来包块明显增大至6cm×6cm×3cm,且经前疼痛加重,触压也痛,引起重视而治疗。 根据“乳癖”病因在肝的特点,郭老在组穴配方上“从肝论治”,主穴上分为甲乙二组,两组穴位共奏疏肝理气,补益气血,散结止痛之功。-解穴- 甲组:天宗为小肠经穴,是临床治疗乳疾的经验效穴;肩井隶属胆经,肝胆互为表里,针刺本穴可舒肝胆之气;肝俞为肝之气血转输聚集于背部的穴位,有调畅肝气之功。 乙组:屋翳为足阳明胃经穴,因胃脉贯乳,该穴又居乳上,可畅胃经经气又可直接作用于乳;膻中处两乳之间,又名“上气海”,有宣通胸部气机之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宣畅阳明经气的作用,并有养胃健脾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如脾胃健运,气血充盈,不但可以加强抗病能力,而且可以防止肝火犯胃。 配穴: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理胸胁之气、止痛和胃效著;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有疏肝利胆之功,肝胆互为表里,以增疏肝解郁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法操作中,每次针刺肩部或上肢穴位时,应取得感传沿经脉上至肩,下传手指的针刺效应。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