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让球迷开心的日子,欧洲杯、美洲杯,赛事进行得如火如荼。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许多诸如“为什么没中国队?”、“姚明在哪?”、“皇马进决赛了吗?”的段子出现在朋友圈里。是啊,每次精彩大赛到来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球迷”,无论是懂球的“真球迷”,还是假装懂球“伪球迷”,或者是干脆连假装都不假装的“真·伪球迷”,都会在家里电视机前、餐厅电视机前、酒吧电视机前、广场电视机前看球。
即使中国队真的不在里面。
全世界的人们,无论他们是什么人、身在哪里、处于什么样的境遇中,都会为一场精彩的比赛呐喊欢呼、激动和紧张、兴奋和失落。
这是为什么呢?爱看球赛究竟是种什么心理?
感官享受
其实无论男球迷还是女球迷——特别是女球迷,都会去欣赏球场上的帅哥或者猛男。对,即便是同性之间,也是有“好色”属性的。看比赛时,捎带看人,这是“真球迷”;假装看比赛,实际看人,这是“伪球迷”;看比赛就为了看人,这是“真·伪球迷”。
一场比赛下来,各得其所。
当然,对于真球迷来说,看到精巧的技术、流畅的团队配合、精彩的个人表演也是一种感官享受。
归属感
经过上万年的演化,人类已经成为非常完善的“社会动物”,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多么的“独”,我们都需要和别人联系。通过与周围人的互动,体验一种归属感:我属于某个群体。
有心理学实验证明,当自己喜爱的球队获胜,我们体内会分泌大量睾丸激素,而当自己喜爱的球队输球时,体睾丸激素分泌也会减少。而睾丸激素被认为与竞争意识、男子气概、乐观情绪相关。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喜爱的球队赢球时,球迷会对球队更加认同,反之,则会表现出排斥。在另一个实验中,当赢球时,球迷们会用“我们赢了”“我们发挥得很棒”“我们是冠军”这样的表达形式,而输球时,球迷们往往会说“他们输了”“他们发挥得不好”。
对,现实就是这么现实。
还有,归属感也包含从众心理。在赛事火热的环境中,周围许多人都在聊着比赛,如果我不跟着说两句,不聊点赛场内外的八卦,很容易变成孤家寡人。
移情与投射
球迷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竞技比赛当中,激烈对抗的场面可以很好地满足人性中的好斗本能,同时也能体会到协作、坚韧、荣誉、团结等感受。特别是对球星的崇拜,就是球迷将自己内心的英雄主义情怀,转移到了这位球星身上。
移情可以让我们体会那些由于自身限制而在现实中很难体会到的情感。用个现在流行的词就是:“代入感”。这也是各种经营类、竞技类电子游戏很火爆的原因。
许多非球迷不理解为什么远在大洋彼岸与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球队比赛,怎么会让这里的球迷兴奋不已?其实,喜欢一支球队也好,一名球员也罢,都是有原因的。这很像一句废话,但其实这里面包含一个心理投射的原理。
可能是因为某个球队的风格、某个球星的颜值、某个教练的经历、或者某种技战术的流派、哪怕是某个球队的队服颜色,符合或者曾经符合我们内心的一些“框框”,我们就会认同他们,进而变成他们的球迷。
打个比方,一个身材矮小的球迷,往往也欣赏如梅西、萨维奥拉这样的小个子球员;而天生讨厌黄色的人,也很难喜欢上瑞典和乌克兰队;我也相信,热爱C罗的女球迷,并不是因为他任意球踢得好。
一旦你认同了某个球星、某支球队,成为了他们的球迷,你就不再冷静客观,而变得狂热、好斗、情绪化。
这样很棒,不是吗?
预期与意外
如果我预测德国会赢乌克兰,结果它真的赢了,我会因此感到一丝丝得意:看,我预测得多准。这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奖赏模式,很好理解。但如果总是强队胜、弱队败,这样的比赛——好比乒乓球——很快就会没人爱了吧。
好在足球赛场上经常上演“以弱胜强”、“单骑救主”、“补时绝杀”、“金球致胜”、“XX神话”这样的好戏。
足球比赛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意外。
精彩激烈而富有悬念的比赛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让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我们就会感到紧张。比赛结束,我们在说“卧槽真好看”的同时,大脑里也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以缓解紧张,这种物质能让我们感到愉悦和痛快。
在抽鸦片的时候,大脑也会分泌内啡肽,所以看比赛是会上瘾的哟!
情绪宣泄
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里累积的负面情绪也越来越多。负面情绪就像灶火上的高压锅,如果装太多就必须泄出去,否则很可能变成炸弹。足球比赛正好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释放压力的通道。
试想一群人在马路上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如果不是美容美发店或者保险业务员在培训,大家肯定认为哪个疯人院被“飞越”了,但如果这是一群球迷,那无论他们多么歇斯底里,行为多么癫狂,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人们需要足球比赛,足球比赛有助于情绪的宣泄,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助于世界和平。
善哉,善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