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收藏,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很有可能感染上寄生虫病,包括肠寄生虫、血液寄生虫或其他内脏寄生虫等,以肠寄生虫病最多见。
驱肠虫药种类很多,和其他药物一样,用法不当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呕吐、肝功能损害、脑炎综合征等。盲目服驱虫药,会让寄生虫产生或增强抗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难度,而且驱虫不当可能会使蛔虫窜进胆道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
所以,治疗时必须根据肠道寄生虫的类别和患者机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疗效好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孩子染上蛔虫病的特征
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面部出现“虫斑”、夜间磨牙,这些症状都不足以判断孩子患了蛔虫病,因为其他疾病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
最准确的方法是:带孩子去医院化验大便,确定有无寄生虫,是哪种寄生虫,并遵医嘱有针对性地选用驱虫药。
家长如何在家判断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有蛔虫。
常用驱虫药
说到驱虫药,很多80后父母一定会想到儿时吃过的宝塔糖,造型奇异诱人、颜色鲜艳、口感香甜,绝对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啊。
如今,市面上仍有宝塔糖,但成分发生了变化,有双羟萘酸嘧啶宝塔糖、盐酸哌嗪宝塔糖、盐酸咪唑宝塔糖等多种,可治疗蛔虫、蛲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与传统的宝塔糖相比,毒性更低,疗效更好。
除宝塔糖之外,目前常用的广谱驱虫药苯咪唑类有三种:
左旋咪唑;
甲苯咪唑;
阿苯达唑。
这类驱虫药的共同特点就是用法简单、疗效好。以肠虫清治疗蛔虫病为例,每次只需服两片,晚睡前一次服下,或每晚一片,连服两天。它可干涉寄生虫体内代谢,从而影响其生存能力,并对虫卵发育成幼虫有抑制作用。给药后不需同时服用泻药,在服药后的2~4天可见到虫体排出。
驱虫药一般在空腹时服用
驱虫药可在饭后两小时服用或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时胃肠食物已基本排空,药物与虫体充分接触,可以提高杀虫效果。
药物剂量要适宜
剂量不足,虫体没有被麻痹,虫体受到药物刺激出现游窜,易引起腹痛、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等,而且驱不出来。
剂量过大,易中毒而且损害肝脏。
因此,要避免常服或过量服用驱虫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应慎用或禁用驱虫药。
服药后不会立即排虫
有些家长在孩子服药后一天,就急于检查粪便,若没找到虫体,便认为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于是反复用药。这种错误观念源于使用传统驱虫药,传统的驱虫药毒性较强,不宜在体内久留,因此与泻药组成复方制剂。这样,驱虫药将虫体麻痹后,借助泻药及肠蠕动将虫体排出体外。
而新型驱虫药的药理机制为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糖原耗竭,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杀虫机制,使得服药后2—4天才有虫体排出。所以,服药后还要耐心等上2—4天,才能看到虫子排出。
服用一次驱虫药,2周内应检查大便,了解是否还有虫卵,未根治者可重复给药治疗,但必须间隔2周以上,以避免其药物的毒性反应。
注意:一般情况下不必同服泻药,但如果服药后较长时间不排便,可根据孩子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在服药数小时后吃一些缓泻药物,但要注意的是一旦有了腹泻的效果应立即停服。
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
● 多喝水,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
● 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粗粮、坚果、新鲜蔬菜、水果。
● 少吃油脂类食物,因为驱虫类药多为脂溶性药物,如果摄入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人体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
用药时需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咪唑类广谱驱虫药,虽然副作用不大,但也会引起恶心、呕吐及腹痛。极少数患者在服药后10~40天会出现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晕、情感淡漠、头痛,甚至抽筋、瘫痪,称为脑炎综合征。国内曾发生一例服用两粒驱虫药导致半身瘫痪的。
因此,有咪唑类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的小儿不宜服该药,而对其他药物有过敏的也要慎用,并向医师说明,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购买服用。
两岁以下幼儿慎服驱虫药
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对于两岁以上儿童来说,肝脏已经发育完全,适量用药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但两岁以下幼儿的肝脏还在发育之中,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两岁以下幼儿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如果必须服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岁以下小儿一般不需服用驱虫药
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2岁左右的宝宝接触虫卵的机会要少于大龄儿童,他们接触的东西一般局限于家中的物品和玩具。这些东西比较清洁,虫卵相对少或没有。吃蔬菜的种类与量也少得多,进入体内的虫卵也相应减少。而且虫卵在体内到长大成虫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待从口入的虫卵长到成虫,孩子也超过了2岁。因此,2岁以下小儿一般不需服用驱虫药。
驱虫药一年最多吃两次
一般来说两岁以上儿童服药驱虫,半年一次就足够了,每年春天或秋天服用一次驱虫药,秋季尤佳,不要频繁吃驱虫药。
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谓是打个正着。
预防肠道寄生虫病
从平时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入手,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等卫生习惯。
——————————————————
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儿童安全用药指南 ETYYAQZN 还可以免费咨询药剂师哦!
我们发布儿童药物资讯,科普安全用药方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孩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