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刺字的故事 “岳母刺字”只是个励志故事,给岳飞刺字的,另有其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5 21:21:05
分享:

“岳母刺字”时,岳飞的父亲去哪了?岳飞背上的刺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岳母刺字”只是个励志故事,给岳飞刺字的,另有其人!

在现代人的意识里,在岳飞的成长历程中,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取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岳母刺字”教子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宋朝当权无力,而金人又不断骚扰边境,宋朝的生死存亡命悬一线。岳母心中有大我,不仅没有担心、阻止儿子上战场,反而鼓励他去报效国家,并且在他的后背用绣花针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此教导他要以保家护国为己任,竭尽忠诚。于是,岳飞谨记母亲教诲,上阵杀敌,报效家国,成就了其辉煌的戎马一生。

正是因为“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岳母才因此成为与育子三迁的孟母、画荻教子的欧母、截发延宾的陶母并称的中国古代四大母教典范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在岳母广被公众认同之时,岳飞的父亲为何却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在岳飞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1/宽厚待人的岳和

在民间传说故事中,岳飞本是如来佛肩上的金翅大鹏鸟下凡,投胎于岳家,岳飞降世引来天劫,黄河大水席卷而来,岳父将岳飞母子搀进水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低……于是乎,岳飞一出生,父亲就应劫而逝了。

其实,民间故事的作者,之所以让父亲在岳飞一出生时就死掉,就是为了给此后岳母的表现腾出“空间”。真实的历史是,岳飞的父亲是在其成年之后才病逝的,并且,父亲才是他人生事业上的真正领路人。

岳飞的父亲名叫岳和,相州汤阴人,家中薄有田产,在同村人家中,算是富裕之家。岳和虽是当地的富户,但为人忠厚,重义气,并非为富不仁之辈。据《宋史·岳飞传》载:“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岳和为人乐善好施,在闹饥荒的年代里,他让自己与家人尽量缩衣节食,为的是把省下来的粮食拿去给附近的饥民食用。遇河北饥荒,“尝以粟米数升与莱煮粥,合家人只取半饱,余粥济饥者”。岳和心胸宽大、善良慈悲,明知吃亏也不会跟人计较。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因此,村里的人都对岳和非常敬佩。

2/被公众忽视的岳父

因为家境宽裕,所以,岳和也读过几年私塾,岳飞出生时,刚好有一只大鸟从岳家屋顶飞鸣而过,岳和觉得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这才触发灵感,给刚诞生的婴儿取名“飞”,字“鹏举”,希望儿子将来能有鹏程万里的前途。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岳飞出生之后,他的父亲见此儿性乖巧、聪明,特别为他请了老师来教导他读经史,并勤练书法。我们从岳飞留下来的书法及文章,可看出他必定受过一连串扎实的教育。岳飞除了文章写得好之外,对兵学也很有兴趣,常研读一些兵书,并从中有所领会。宋朝虽然重文轻武,但身为岳飞的父亲,岳和却是很支持岳飞习武。岳飞后来拜周侗为师,周侗当时年岁已大,但对岳飞的教导却丝毫不放松,在他的调教之下,原本就孔武有力的岳飞,能举起八石的重量、拉开三百斤的弓,同时还能左右手开弓。岳飞允文允武的才华,可说是岳和从旁支持、鼓励的结果。

周侗病逝后,岳飞主动为恩师守丧。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并告诫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岳和的这句,应是“精忠报国”四字的根源所在。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岳和眼见宋朝国力积弱不振,外患频仍,曾慨然劝勉儿子将来要做个为国尽忠、为国捐驱的忠臣良将。父亲的这些平日教诲,逐渐将岳飞带向一个不同凡响、一个超越当代的伟人境界。

果然,没有多久,岳飞就走上从军报国之路,以其纪律严明、声威浩大的“岳家军”出击敌军,无往不利,战无不胜。终其一生,岳飞都在为国家奋斗和牺牲。从先天性格上来说,岳飞遗传有他的父亲心胸宽阔、慈悲善良、爱国爱民的个性;从后天教育上来说,岳和对儿子文武才艺的栽培更不遗余力。

总之,岳飞能成为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中华伟人,他的父亲──岳和,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岳和病逝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师、唐国公,这是历史给予他的一种肯定。

3/被演义激活的岳母

有句话,叫“每个伟大母亲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父亲”。岳和的默默付出,却成就了岳母的贤名。

其实,正史中,岳母的资料并不多,只知她姓姚,是个普通农妇,嫁给岳和后,先后为岳生下两个儿子,岳飞是岳家的二子。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堤,洪水暴至,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姚氏应该是那种标准的贤妻良母,教育子女,肯定也是满满的正能量。所以,岳飞才那么懂事、孝顺。岳母有很难治愈的疾病,每次喂药都是岳飞亲自来。母亲过世之后,岳飞悲痛得三天不吃不喝,可见其对母亲爱之深切。

那么,“岳母刺字”的故事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代正名、宋人笔记和宋朝野史均无记载,即使是岳飞之孙岳珂所著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如果曾祖母真有如此义举,岳珂是不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

“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只是到了清朝才开始被广为传播的,最早的记载,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清代小说家钱彩的《精忠说岳》。其中,尤以《精忠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传诵不绝,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4/岳飞背上确有刺字

既然“岳母刺字”的故事只是个演义故事,那么,岳飞的背上到底有没有刺字呢?如果有,又刺的是哪些字呢?

岳飞的背上还真有刺字,只是,所刺之字并非后来广泛流传的“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虽然有一字之差,但是,其所表达的意义并无多大区别。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字,是正史有载的。出处为《宋史·何铸传》。

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因为秦桧力主同金额人议和,而岳飞却屡屡击溃金兵,因而遭到金人痛恨。秦桧痛恨岳飞与自己唱反调,坏了他的投降议和大计,阴谋想除掉岳飞。为达目的,他威胁岳飞的旧部王贵,诬告岳飞叛变,为此,岳飞遭遇逮捕,并被关进大理寺监狱里。秦桧最初命令时为殿中侍御史何铸审问岳飞。岳飞受审时,为了表示他并无反心,这一切都是被冤枉的,为了自证清白,当庭露出背部,向何铸等人展示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字迹深入到肌肤里面。这是正史中明明白白地记载了岳飞背上的刺字——“尽忠报国”

何铸经多方查证,都没有找到岳飞谋反的证据,他这才明白岳飞是被人冤屈的,于是,将情况报告给秦桧。秦桧却嫌他多事,并且很不高兴地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何铸说:“我何铸难道仅仅是为了救一个岳飞吗?如今强大的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无缘无故杀死一名大将,会失去军心的,这不是国家的长远之计。”秦桧被驳得无言以对。为了整死岳飞,秦桧撤了何铸的差事,改由万俟处理“岳飞谋反案”。结果,岳飞死在了狱中,他的儿子岳云被处斩于集市。

5/给岳飞刺字的另有其人

其后,岳飞背上的刺字,就成了岳飞一心为国为民的有力铁证,但是,由于年代的关系,刺字版本不一。比如,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流传最广的则是“精忠报国”。岳飞背上的刺字,是如何由“尽忠报国”演变成“精忠报国”的呢?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而产生。

那么,岳飞背上的刺字,到底是出于何人之手呢?有专家认为,这或许是源于宋朝军人“刺字入伍”的传统。宋代兵制承袭唐和五代府兵制,但更偏重募兵制,募兵入伍,脸部要刺字,是为入籍标志,亦防止兵丁开小差逃跑。 南宋人牛弁《曲洧旧闻》也说:“艺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说明宋代募兵制是要刺字为记的。

北宋中期,西夏李元昊反叛,西北边地吃紧,朝廷调遣“东兵”赴陕西,但东兵一向养尊处优,武备松弛,毫无战斗力。在这个紧要关头,陕西边关大史夏竦先后征招陕籍兵丁应急固边。开始征兵文告写明“守护乡里”,“必不刺字充正军”云云。但所招募新兵入伍后,却一律被面部刺字,编为正规军开赴边关去打仗。新兵和其家人最怕背井离乡远戍,亦不愿“刺字永充军籍”,殃及子孙世代为兵。

后来范仲淹任“环庆路拒西夏招讨使”主陕边务,他体恤民情,所招募的兵勇只刺字于手背或手臂上,再不“黥面”为记了。朝廷定死制度,边关大吏灵活运用,收到了较好的募兵效果。后来宋朝对西夏抚和罢兵之后,独范仲淹管辖的“环庆路”的士兵未黥面“得复为民”,子孙未“承袭军籍”。

此后,“刺字入伍”的限令就逐渐废驰,到岳飞所处北宋末期,就已无强行命令了。但是,岳飞的背上为何还会刺字明志呢?最大的可能,是与宋朝男子以纹身为时尚有关。宋代男子热衷纹身,在《水浒传》中就有非常精彩的描述。

《水浒传》第二回中,史太公请来了一位高手匠人,给儿子史进的全身上下刺了共有九条龙的花绣,因此在江湖中被称“九纹龙史进”。《水浒传》第四十四回中,对杨雄出场的外貌描写中,有一句话就是“露出青靛般一身花绣”,可见杨雄也是刺青的。在宋代,刺青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貌的象征。

在宋代人眼中,漂亮的人物形象如果加上刺青,则是美上加美。宋代还有身体刺青的审美大赛,《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叫做“赛锦体”。卢俊义见燕青一身雪练似的白肉,于是请了一位高手匠人,给燕青刺了一身遍体花绣。于是参加锦体比赛,燕青总是拿第一名。燕青正是凭着一身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的花绣,引得当时东京第一名妓李 师师的垂青,李师师要燕青脱衣,让她一饱眼福。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上对刺青的欣赏。

梁山好汉中,刺青的人物并不在少数。比如,鲁智深之所以绰号花和尚,也是因为身有刺青。《水浒全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

刺青也是件技术活,一般人是下不手的,因为,这可是场有着“切肤之痛”的手术。所以,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很可能就是出自当时的专业刺青匠人之手。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