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屏 芙蓉屏记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5 05:56:53
分享:

元代至正年间,真州有位名叫崔英的书生,家境相当富裕,因为承袭父亲的爵位补浙江永嘉县尉的缺,便择了个黄道吉日,携带妻子王氏赴任。

途中经过苏州的固山时,他们泊舟稍事休息,并买了纸钱及牺牲供品,去庙中祭祀神灵。祭完神,崔英回到船上,和妻子小酌。船夫见他所用的酒具都是金银制作的,心头顿时起了杀人越货的恶念。

当夜,他把崔英沉溺在水中,又杀死了他的男女仆佣。事完,船夫对王氏说:“你知道我为啥要放你一条生路吗?我的二儿子尚未娶亲,如今与伙计在杭州撑船,一两个月内便回来,到时和你拜堂成亲,你就成了我家的人,只管放心不用害怕。”说着,抢走了她身上的首饰,而又以新媳妇来称呼她。王氏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只得忍辱含垢地佯作答应,并装出十分殷勤的样子替他料理家务。船夫私下庆幸白白捡了个漂漂亮亮的儿媳妇,日子稍长,渐渐熟悉起来,对她的防范也就松懈了。

过了一个多月,正值中秋佳节,船夫摆了满桌酒菜,开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王氏待他沉沉睡去以后,悄悄逃离船儿上了岸。刚走了二、三里路,突然迷失了道路,只见四下都是白茫茫一片水乡泽国,满世界的芦苇蒲草,一望无际。王氏从小就缠了纤细的三寸金莲,行走很不方便,一路上不胜跋涉之苦。她又担心船夫发觉后追来,心慌意乱,只顾拼命奔逃。

过了许久,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遥望前面林子里,隐约映出白墙青瓦的屋宇来,王氏就朝那里走去。一到那儿,大门还未开,里面却传出钟磬和诵经的声音。少顷,开了门,原来这里是座尼姑庵。

王氏径自走了进去,院主问她从哪里来,王氏不敢吐露真情,瞒着她说:“妾是真州人氏,公爹在浙江为官,携带全家赴任,谁知刚到任上,夫君就不幸去世。妾孀居数年,公爹又把我改嫁给永嘉县的崔县尉作二房夫人,但正室非常凶悍泼辣,难以侍候,动不动就对我鞭笞凌辱。最近,后夫解职返乡,船就泊在这一带,因为中秋赏月,后夫命妾取金杯斟酒,妾不慎将杯子掉在江中。正室闻知后,恼怒异常,必欲置我于死地。我万般无奈,只得逃生到这儿,还望师父慈悲收留。”

院主道:“娘子既不敢归舟,家乡又远,若要另嫁他人,匆匆忙忙又找不到合适的主儿,孤苦一人,终生何托?”

王氏听了,心情十分悲切,流泪不止。

院主又道:“老尼有一言相劝,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氏说:“师父若肯指点一二,我死而无怨。”

院主说:“本寺地处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终日与水草为邻,和鸥鹭作伴,院里幸有几位知己,都是五十开外的出家人,余下的几名院仆,也都老实憨厚。娘子虽然青春年少,容颜美丽,但是命运坎坷,何不挥慧剑斩尘缘,削发为尼,在晨钟暮鼓、诵经念佛中度过一生,岂不比你当人家小妾,受尽尘世劫难、再结来世之仇要强十倍、百倍?”

王氏听了,拜谢道:“师父正说中了我的心思。”当即就在殿堂上削发,院主给她取了个法名叫“慧园”。

王氏识文断字,聪明颖悟,不到一月光景,就熟读了佛家经典,深得院主欢心。随后,院内不管事情大小,都由她来主张。王氏为人宽厚柔顺,大家都很喜欢她。她每日都要在观音大士面前礼拜百余次,悄悄倾诉衷肠,无论严冬酷暑,都不中断。祝祷完毕,她便藏身在密室里,别人难得见她一面。

一年以后,这天突然有人到尼姑庵来随喜,院主留他吃过斋饭才走。第二天,那人向庵里施舍了一轴芙蓉画,院主就把它悬挂在素白屏风上。一天,王氏偶尔经过时,一下便认出此画是出于自己丈夫崔英的手笔,心中不禁打动,只是脸上不敢流露出悲戚的神色,只问院主画是从哪儿来的。

院主说:“这是近日有位施主布施的。“ 王氏又问:“这位施主名叫什么?家住何处?做什么为生?”院主说:“施主是本县的顾阿秀,兄弟都是行船出身,近年来突然暴发,有人说他在江湖上走了黑道,也不知真假。”

王氏说:“他常来这儿的吗?”院主说:“平日难得见到他。”王氏就把这些话暗暗记在心上。接着,她提笔在芙蓉屏上题了首名为《临江仙》的词,寄托她与崔英生离死别的情怀,最后两句为“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院主当然弄不明白这首词的真切含义。

一天,尼庵里又来了位名叫郭庆春的城里人,见了芙蓉屏和题词,因为喜爱它的精巧雅致,就买了回家收藏赏玩。当时恰逢当朝御史大夫高庆麟退休赋闲在家,在姑苏城内,多方搜集书面。郭庆春因受过高公的恩惠,他就把芙蓉屏当作礼物献给了他。高公把它珍藏在内室,一时未有空暇询问此画的来龙去脉。

这一天,府外突然有人叫卖草书。高公听见了,命人取来一看,见是四副怀素体狂草,写得清劲不俗,风骨非凡。

高公找来卖字人问:“这几幅草书是谁所作?”

那人回答:“是晚辈学着写的。”

高公见此人衣衫虽然褴褛,但相貌堂堂,知道不是个庸碌之辈,就问他的姓名乡里。

那人愁苦不堪地说:“小生名叫崔英,祖籍真州,因承袭父职补永嘉县尉之缺,携家眷上任,不料一时疏忽,遭船夫暗算,将我投入江中,妻妾家财,全被抢劫杀戮。幸亏我年幼时就熟悉水性,潜游在水底,估计贼船离远后才敢冒出水面,后来上岸投靠一户村民。此刻我已全身湿透,不名分文,幸亏那家主人善良,替我换过衣衫,款待酒食,又赠送我盘缠。送我上路时,那家主人说:"你既不幸遭强盗洗劫,理应去告官,我家不敢久留你,恐怕误了你的大事。’我就问路进城,递了状子告到平江路。至今候审已整整一年,谁知状子竟石沉大海。晚辈穷困潦倒,只得以卖字为生,不敢自称擅长书法,还望大人指教一二。”

高公听了他的话,非常同情他的遭遇,说:“先生既然这样,着急也是枉然!不如暂且留在我家,教我的孙儿们学习书法,日后慢慢查访劫匪下落,你看如何?”

崔英高兴地答应了。

高公当即把他请进府中学馆,设宴款待,席间,崔英突然看见屏风上的芙蓉画,禁不住怆然泪下。

高公感到奇怪,问他因何悲伤,崔英指着画屏说:“这是我亲手所画,也是舟中失物,不知何因到此?”

他又上前去吟诵画上题词,说:“词也是拙妻所作。”高公问:“你是如何辨认出来的?”

崔英说:“我很熟悉她的笔迹,况且以词意作证,正是拙妻所作无疑。”

高公说:“若真是这样,你妻子一定还在人间。我要为你缉拿盗匪,报仇雪恨,请先生忍耐几天,暂时不要声张。”当下,就把崔英留在府中。

次日,高公偷偷召来郭庆春问芙蓉屏的来历,郭说:“从尼院中买的。”

高公又派心腹家了前去婉转询问院主,画是谁画的?谁人题款?

数日后,心腹家了前来报告:“此画是本县船产顾阿秀施舍,院中尼姑慧园题词。”

高公又派人去对院主说:“高老夫人喜诵佛经,但无人作伴,听说慧园法师聪敏颖悟,今欲拜她为师,希望不要推却。”院主舍不得放走慧园,而慧园听到此事后,心想或许可以找个机会报仇,便愿意出去,院主只好同意了。

高公命人把慧园用青布小轿抬起,并让她和夫人同住一室。一天,闲聊中,高老夫人问起她的家世,王氏啜泣着以实相告,并说起在芙蓉屏上题词一事,最后说:“恶贼就在眼前不远,恳请夫人转告老大人,倘若抓获案犯,洗刷前耻,以告慰夫君在天之灵,则老大人就恩重如山了啊!”说这话时,王氏当然不明白丈夫还在人世,并且就近在咫尺,夫人去回禀高公时,只说慧园知书达理,像是大家闺秀出身。高公断定是崔英之妻无疑,嘱咐夫人好好款待她,但对崔英却只字未提。

随后,高公命人查访顾阿秀居址行迹,一时未打草惊蛇,只让夫人私下劝王氏蓄发,穿上俗家衣衫。又过了半年,平江路来了位新任监察御史薛理进士。薛御史原为高公的僚属,办事干练果断。高公把崔英一案细细和他一说,薛御史当即命得力捕快去围捕顾阿秀。搜家时,见当年崔英的任职文书和家财尚在,惟独不见王氏下落。再三拷问之下,顾阿秀不得不招供:“当时真心想留她作我的二儿媳的,谁知防范不严,于当年中秋之夜被她逃脱,如今确实不知她的下落。”结案时,薛御史判顾阿秀斩首示众,而把原赃退还给了崔英。

几天以后,崔英将告辞高公去浙江赴任,高公道:“且慢!让老夫再为足下作个大红媒,另娶一房夫人携去赴任,也不算迟啊。”

崔英婉谢道:“我与糟糠之妻同甘共苦已有多年,如今她不知流落何方,生死未卜,我怎忍心再图新欢?且单身赴任,他日万一老天有眼,我妻尚在人间,夫妻或许有团圆之日。明公的大恩大德,晚生至死不忘,至于再娶之事,实在不敢答应。”

高公听了,感慨万千,竟至老泪纵横:“先生如此注重情感,我怎么能逼你再娶?且容我设一便宴,替你送行,如何?”

崔英感激地答应了。

翌日,高府大摆宴席,当地官员及各界显贵都来赴宴。开宴时,高公举杯对众位宾客说:“老夫今日要为崔县尉了却今生缘。”

宾客们面面相觑,不知高公话中含义。高公命婢女唤了慧园出来,崔英一看,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两人骤然相见,恍若隔世。夫妻俩抱头痛哭了一番,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今生还能相见。

高公对众位宾客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出示芙蓉屏为证。众人这才知道“了却今生缘”,原来是王氏的词意,而慧园即是王氏出家后的法名。此时此刻,满座唏嘘掩泣,赞叹高公的成人之美。高公赠送崔英夫妇银两和仆人,送他们上路。

崔英任满回乡时,重游姑苏,而高公却已作古了。夫妻俩嚎啕大哭,如丧考妣,又去高公墓上祭奠了一番,这才挥泪离去。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