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主力挺进华北敌后,迅速完成了战略展开,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军工部在太行山区建立起一批兵工厂,因陋就简生产武器弹药。地雷这种相对简单,对材料和生产设备要求不高的武器,很快成为主要产品之一。
铁地雷和瓦罐雷
太行山区就有煤和铁矿资源,当地群众有传统的土法冶炼技术,生产的白口生铁含碳量高、质地硬而脆,是制作雷壳的好原料,但敌后根据地严重缺乏工业基础,生产雷壳的做模、翻砂、浇铸等程序都需要手工完成,大规模的群众性造雷运动开始后,这种铁制雷壳更是严重的供不应求。
没有金属雷壳,抗日军民们因陋就简,寻找一切可以盛装火药的密闭容器,例如洋铁桶、瓦罐,甚至尿壶等,都被用来当雷壳。为了克服这些东西爆炸后产生的破片不够多,对敌人杀伤力不够大的缺点,群众将一些碎铁片、铁钉混在火药里,一起装填,更多的杀伤敌人。
遍地开花石头雷
这种瓦罐雷虽然制造容易,但群众家里的坛坛罐罐数量也有限。而制陶是个技术活,不仅要有陶土,还必须有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生产起来不比铁雷壳容易多少。后来,群众开始将石头掏空做雷壳,结果发现这种石头雷炸飞后杀伤力不小,还具有隐蔽性强,日寇探雷器材不易发现等优点,因此,敌后军民制造的各种土地雷中,以石头雷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
当时,广大群众还把造石雷的方法编成歌谣:“一块青石蛋,当中钻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线子在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事,大家赶快装。”
专炸工兵“化学雷”
针对日寇工兵扫雷,抗日军民发明了反工兵探测的化学雷。这种雷是特制的硫酸地雷,利用硫酸和炸药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引爆。做法是在日寇工兵可能经过的地方,把地雷的盖子打开,口子上放一片蜡纸,再倒上几滴硫酸,然后把盖子盖上,小心埋好。
日寇工兵起获地雷后,地雷作为战利品放到汽车上运回据点。汽车开动后一颠簸,硫酸就从蜡纸旁边流进雷里面,引起炸药爆炸。这种化学雷让日军工兵伤亡惨重,以至于日寇规定:起获的地雷必须就地销毁,不得再带回据点。
地雷战普及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总结经验,在地雷的引爆方式上不断创新,先后制造出了拉雷、踏雷、绊雷、夹子雷、胶皮雷、子母雷、梅花雷、头发丝雷、马蹄雷、飞行雷、水雷、三角雷、蝎子雷、鱼钩雷、天雷、洞雷、钓铒雷、丁字雷、通电雷、空中绊雷、虚实连环雷等不同品种,令敌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