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 玉蝉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5 03:16:58
分享:

汉代玉蝉

说起玉蝉,当属汉代的“汉八刀”玉蝉最为大众所熟知,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汉代玉蝉

《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西汉早期玉蝉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迄今所知的玉蝉形物中,以红山文化出土者为最早遗物,红山文化玉蝉没有雕刻蝉翼,较抽象。

红山文化玉蝉

20世纪80年代,在较红山文化年代晚的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遗址和墓葬中也出土了一批玉蝉。其中,石家河文化玉蝉很有特点。玉蝉是石家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玉器之一。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玉蝉雕刻最为生动,比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蝉更具有写实性。

石家河文化玉蝉

殷商是玉蝉与玉蝉纹最鼎盛期之一,在当时的玉器、青铜器及其他质料制成的器物上,常有以玉蝉和蝉纹为饰之实例。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纹饰简单,但形象栩栩如生。

商代玉蝉

西周玉蝉与蝉纹较商代少,其形制与商代大致相同,而玉蝉作葬玉中的口含,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西周早期墓,其后未见流行,直至汉代才发展成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周玉蝉

春秋与战国两代是玉蝉制作的衰落期,见者甚少。春秋早期黄君孟墓出土过两件蝉纹玉管,战国玉蝉见者有如下三例,其中有的是琉璃制品,而且均为传世遗作:见于《古玉图录》初集卷一件,见于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目录》一件,另一件见中国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编《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

春秋早期玉蝉纹摹图

战国玉蝉摹图

两汉至魏晋的玉蝉较多,其中尤以两汉玉蝉多且精美。汉代玉蝉除少数尺寸略大,头上有穿孔的属佩饰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

东晋玉蝉

汉晋时期

两汉玉蝉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蝉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简明概括,头翼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汉代玉蝉造型规整,变化较少。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

汉代玉蝉

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唐代未见有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玉蝉,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

宋代玉蝉摹图

宋代玉蝉

宋至清代,特别明清两代,玉蝉复又多起来。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

明代玉蝉

清代玉蝉也有圆身蝉和片状蝉。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

清代玉蝉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 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

汉代玉蝉

------------------- END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玉器知识和行业资讯,敬请订阅【玉器大讲堂】!

如果你想随时随地联系小编,请加:shushengheshan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