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偈是禅宗六祖慧能所作,是真对神袖大师所作偈:“身似菩提树,心如名镜台。用心勤拂拭,莫教染尘埃。”而作。其中的原由情节就不必细述了。想必诸位都知道。
在这里只想简单谈谈这两首偈所体现的境界。
先谈谈神袖大师的四句偈。人们往往好高骛远,大加赞赏惠能之偈,而贬低神袖之偈。其实能悟到并做到神袖偈所描述境地却已是凤毛鳞角了。
身是菩提树,菩提即觉。菩提树蕴育觉性种籽,也就要行者是时时能提起觉性,能觉察到自己不如理不如法之处,而能够及时更正。佛家有句行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觉是修行第一要素。能觉就能更正。能够不断及时更正,这样才能不断上进,直至顶峰。
心如明镜台。镜的特性就是能返照外面的影像,净明光亮。故心中明镜台能够及时照见心里的影像,展现岀来。同时象上文所描述的觉一样。常照镜子,能够知身心上的缺点丶不足,及时更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行者时时走在正道上。所谓修行,也就是时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保证自已时时走在正道上,修行的人称为道人,也即走在正道上的行者。
用心勤拂拭,莫教染尘埃。也即时时保证心境田的清净明亮,从而保证时时能够及时觉照到自己的缺点丶错误,从而保证及时更正。
故五弘忍说:"汝当当谨以此偈修行,不堕恶道。"故知五祖对此偈是认可的,并有及高的评价。能够不堕恶道,就一定在善道,在善道就有集上胜因。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直至最后成就。
再看惠能偈。《坛经》上是这样描述的。惠能说:"我也有一偈,但我不会写字,请别驾给我写到墙上”。于是张别驾把惠能所讼的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当时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以为妙绝。这时五祖却过来脱鞋将偈擦掉,然后说道,也未见性。
在这里且不要谈偈见性于否的话题。五祖第一时间将偈擦掉。其中一层深意即:这是大智者所能证悟到的境界,非是一般根性能够体验感受到的。若普通人都按此偈观照丶观行,恐好高鹜远,不能脚踏实地。这样反而误了前程。
个人认为行持时当按神袖偈而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用心前行,时时观照,用心拂拭。直至最终体验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境界。而不是才学走路就菩提本一无树,明镜亦非。无镜丶无台,又有谁在体验感受,又有谁在行持。这些问题直得深思。只是看着玻璃柜中的美食,再好也只能看。只有努力打开门,亲自品尝,才能真正体验到个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