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人生寓言。本书表面上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它的实质,则是一本哲理小说。
如果单纯从情爱小说的理解角度出发,要顺畅地读完这本书无疑是艰难的,因为它的叙事并不连贯。但是如果你从哲学性的角度去试图理解这本书,你会发现书中每一句话,都将让你受益匪浅。
在灵与肉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外科医生托马斯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期待。婚姻留给托马斯唯一的东西,就是对女人的恐惧。但是生性风流的他,无法远离肉体的欢悦。
为了确保可靠的“性友谊”不会发展成无趣的婚姻,托马斯从来不与那些和他交往的女人一起过夜。没有爱情,无需共眠,彼此就不能干涉对方的生活,这给了他自由的空间,同时又满足了肉体放纵的欲望。
直到小镇女孩特蕾莎的出现,将他的世界从“生命之轻”逐步完成向“生命之重”的颠覆。
她像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而他将她捞起,安放在自己床榻之岸。
因为特蕾莎病了,托马斯不得不让特蕾莎留下来过夜。爱情迫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改变。当你愿意为了一个人而放弃自己一贯坚守的原则,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爱情俘获。
特蕾莎嵌入了托马斯的生活,此刻的托马斯并不会想到,这个生命中偶然出现的女孩,将陪伴他度过所有余生的漫长岁月。
特蕾莎很快发现了托马斯周旋于众多不同情人之间的秘密。
在托马斯的爱情观里,肉体和灵魂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他爱特蕾莎,可是他不能舍弃与其他女人的纵情欢悦。托马斯陷入两难之中,在性灵的爱情与肉欲的快乐之间,他无法取舍。
与托马斯不同,特蕾莎心中的爱情是理想化的,她认为肉体和灵魂不能够人为分割。没有了爱情,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可是托马斯风流不改,继续与往日的情妇们保持关系。
为了减轻特蕾莎的痛苦,托马斯选择和她结婚,并买了一条小狗,取名卡列宁。
许多事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中最吸引人也最具有哲学意味的一段话: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生命之重”意味着世俗传统的责任和约束;“生命之轻”则意味着背叛传统,逃离责任,完全自由。
因为捷克被入侵,布拉格一片混乱,托马斯和特蕾莎逃亡到苏黎世。特蕾莎原本以为,无需在再为了托马斯的不忠而担惊受怕。可是托马斯让她失望了,一个女人的电话再次打乱她的生活。
真正平等而美好的婚姻,是不要成为彼此的附庸或累赘。特蕾莎和托马斯的爱情并不对等,她为了托马斯舍弃了一切,可是托马斯给她的爱情,就像是一种恩赐。
他们的相逢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特蕾莎必须做点什么,她要离开托马斯,离开苏黎世,回到布拉格,回到童年的那个小镇。
特蕾莎的离开让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但是托马斯却深感惶恐。他们在一起生活七年了,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是也让两个人精疲力竭。现在他终于恢复了轻松愉快的单身生活,可是他却仿佛失去了什么。
我们也许不会过分留意生命中那些持续的关怀和爱,就像我们习惯了日升月落,习惯了晚霞的绚丽和早晨清爽的风。只有当那些美好的瞬间被抽离,我们才会像一根水边的芦苇那样摇摇欲坠。
我们都觉得,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的生命。
因为对特蕾莎的爱,托马斯回到了被占领的布拉格。
当爱情变得沉重,我们能否负重前行?被俄国人占领后的捷克,不禁会让人想到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所描述的场景。每个人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在受到监视,每个人都是告密者,每个人都将会背叛。老大哥在看着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定程度上,并非仅仅在讲述爱情的沉重与轻盈,更多地表现了昆德拉对战争以及泯灭个性的政治强权的蔑视。战后的布拉格一片萧瑟,政府大楼的废墟如同一座沉默的纪念碑。
托马斯一如既往地与别的女人约会,特蕾莎继续忍受着背叛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托马斯声称,爱和性完全是两回事。特蕾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也可以选择背叛托马斯。仿佛双重的背叛,能够达到一种平衡。
现在,她想尝试一下和别的男人睡觉,那会是什么感觉?她并不是为了报复托马斯,她只是想找个出口走出迷宫。是托马斯将她推入了别的男人的怀抱。可是,一段风流艳遇,并没有给特蕾莎带来任何解脱。
他们的爱情,建立在特蕾莎对托马斯绝对忠贞的信念上,就像一座庞大的宫殿仅基于唯一的一根圆柱子上。可是这唯一的忠贞,也失去了。特蕾莎与托马斯的爱情,就像一片漂浮于空气中的羽毛,毫无依托。
特蕾莎在回家的路上,救下了一只埋在土里奄奄一息的乌鸦,这一行为喻示了特蕾莎的善良;而乌鸦的死亡,则喻示了特蕾莎经历了肉体背叛后心灰意冷的绝望。
她与托马斯摇摇欲坠的婚姻以及支离破碎的爱情,都让她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只有卡列宁,让他们彼此意识到生活还残留着一丝温暖的气息。
一个偶然出现的老农民,让特蕾莎找到了迷宫的出口。一幅乡村画面浮现在她眼前:村庄、教堂钟楼、田野、树林、在田间奔跑的野兔、还有戴着绿毡帽的猎场看守。
特蕾莎终于找到了她与托马斯余生的归途,他们可以到乡下去,远离一切让她痛苦的根源,一切让她噩梦不断的喧嚣和纠缠,过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创作历程。昆德拉在1958年发表处女作《玩笑》一书,声名鹊起。
十年后,这本书却给他带来了灾难。苏联入侵捷克,《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因此遭受迫害,被当局禁止发表言论和出版书籍。
1984年,旅居法国的昆德拉发表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的叙述社会背景,定位在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革命失败前后,正是昆德拉在祖国被禁言、被迫害的艰难时期。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书中的第五部“轻与重”,托马斯因为发表一篇社论文章而遭受当局迫害,或多或少地有着昆德拉自身的影子。而小说的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所描述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图景,不仅仅是托马斯与特蕾莎移居乡下后的生活写照,同时也寄寓了昆德拉本人的期许。
在托马斯的信念里,特蕾莎始终是一个需要他去拯救的被遗弃的孩子。家喻户晓的《俄狄浦斯》正是关于一个被遗弃的孩子的古老传说。
因为命运的捉弄,底比斯王子俄狄浦斯弑父娶母,这一滔天罪行给城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俄狄浦斯在悲剧发生之前对真相一无所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无辜。他刺瞎自己的双眼,彻底离开底比斯,终生不见光明。
俄狄浦斯的故事让托马斯联想到那些狂热的积极分子,因为他们的无知,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可是在内心深处,他们竟然认为自己是无辜的!
托马斯写了一篇社论文章寄到了报社,这篇文章的发表彻底改变了他和特蕾莎的生活。托马斯因为拒绝认罪,遭受当局连续的打击和迫害。
布拉格的一切都在变得丑陋,托马斯和特蕾莎对此没有任何眷恋。他们搬到了乡下的集体农庄,小说的最后,托马斯与特蕾莎在乡下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颇有些长相厮守的意味,两人最终死于一次意外的车祸。
书中所言的“生命之轻”,是在认识到生命相关的一切本身的无意义之后,对世俗生活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而“生命之重”,则是从当下世俗道德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对社会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
特蕾莎代表了生命之重式的人物;而托马斯,则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那一端,逐渐走向世俗意义的爱与责任,在田园牧歌的归宿中,回到了生命沉重的状态。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绝对不会显得轻松。如果你从中体会到了爱情,那么你读到的不过是一本爱情小说。如果放下书,关于轻与重、灵与肉、媚俗与背叛、永恒轮回与田园牧歌的思考还在持续,那么你读到的,才算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