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司马光与胡三省的头衔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资治通鉴》是广为人知的不朽的历史名著,每一卷开头都注明作者名字,为司马光编、胡三省注,这很正常。令人发噱的是他们的头衔,北宋司马光的头衔多得吓死人,从什么什么“学士”到什么什么“臣”,居然共有54个字!可见历史上某些人们,对于头衔的无限爱好。翻开《宋史》,看到那些皇帝的头衔,还要吓唬人。我曾经有过游戏之作《头衔·美丽的蝴蝶及其它》,戏说人间神奇的头衔现象,但是最近重读《资治通鉴》,看到司马光前面的54个字的一长串头衔,还是禁不住又要来感叹几声。
《明清笑话四种》有故事说,从前有个富婆姓王,王婆对于头衔非常的重视,化钱请道士给她的棺材上题上好头衔,道士觉得王婆一生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得写道:“翰林……大学士……隔壁王婆婆之柩。”……哈哈!
还有一个笑话说,昔日有个人为了自夸,标榜自己的身份非同寻常,称他的儿子为“皇上宠爱”的“吏部尚书”的“第九代外孙子”的“嫡亲女婿”。……哈……
哦,头衔,头衔!鼓吹狗食作人粮的,自封为“打假逗士”;阉鸡大学或者野鸡大学出来的,自称为“万能博士”。……哈哈,头衔,头衔!这些世界上奇怪的头衔!如今北方有个大学的什么叫兽,为了标榜自己的不同凡响,居然夸耀自己是几千年前某老二的第几十代小孙子,使人一看就知道这家伙真是没有什么文化啊,……真是笑死人不偿命啊,哈哈!
有人喜欢拼命给自己制造头衔,也有人喜欢只看头衔,不看实际。例如看文章,不看内容如何,只看是谁写的。如果是所谓“名人”,那是连屁都一定很香的。——这世界上,既然有那么多的骗子,就必然是因为有许多头脑简单的情愿被骗的SB。SB们只爱看头衔,骗子们就在头上戴上发光的头衔,SB多,骗子就多,就像原始时代,草原上有多少SB羊,就会有多少骗子狼出现一样。
司马光的头衔多得吓死人,毕竟还有《资治通鉴》可以证明他的确是个真学士,是个伟大的历史学家,虽然现在没有谁会去关注他另外的那些奇怪头衔。——后人提起他,大多只是因为《资治通鉴》以及一个传说中的砸缸救人故事。
还是南宋胡三省,平平淡淡,朴朴素素,《资治通鉴》上他的头衔,只有谦虚的“后学”和籍贯“天台”,简简单单,一共四个字。后代的人们,并没有因此就敢轻视胡三省的学问和学力。凡是认真读过《资治通鉴》的人,都会觉得胡三省那注的功力,非同小可,——胡三省无疑也是一个大学问家。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名不符实的头衔,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有的甚至不会比苍蝇的翅膀、蚊子的空屁更有价值。
——————————————
注:
《资治通鉴》每卷开头的司马光头衔为:“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兼侍讲同提举万寿观公事兼判集贤院上护军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共54个字!——这是我读《资治通鉴》时,仔细核对过的。
本文只是讽刺人间的奇怪“头衔”,绝对没有轻视司马光之意!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司马光都是顶尖人物,都是真正的伟大人物。
司马光作《资治通鉴》耗尽了毕生精力,他那种认真的治学精神,非常感人。他对于古代历史书籍,“自幼及老,嗜之不厌。”在完成《资治通鉴》的时候,因为精力耗尽,已经“目视昏近,齿牙无几”。——这些都将使后人发出永远的感叹!
胡三省,字身之,南宋台州宁海人,宋理宗时进士,贾似道专权,故后来隐居不仕,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辛苦得97卷,论10篇。杭州失陷后,手稿在流亡途中散失。后再以极惊人的毅力重新撰写,1285年终于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胡三省从26岁起做此学问,55岁方才完成,头尾历时30年!他把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用在这件事业中了,真可谓是专心致志啊!——对此,后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看到如今文人争当戏子,戏子争相出名,名利场中有些人那么热中于给自己制造头衔,又突然想起70年代时杭州的街头巷尾,曾经非常流行的一首儿歌:“昨天我进城,看见一个人,脸上的麻子多得吓死人。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最小最小也有两斤半。”……哈哈———————————————————————————————————————————————————————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