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汛 黄河两次严重秋汛的启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2 12:08:33
分享:

黄河秋汛是受华西秋雨天气的影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强连阴雨而造成的。秋汛和伏汛同为黄河的主汛期,合称伏秋大汛。但因华西秋雨天气具有年际变化大的特征,黄河秋汛发生的频率并不高。据统计,1946~1998年的53年中,当年最大洪峰出现在9~10月份的年份有12次。其中,1949年、1954年秋汛,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均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进入21世纪后,黄河流域华西秋雨天气相对频繁,以2003年最为典型。

1949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受华西秋雨天气影响,陕西、山西及河南、平原等省秋雨连绵,其中陕西关中地区降雨量最大。据观测记录,咸阳9月2~17日降雨187毫米,潼关3~17日降雨186毫米。持续的强连阴雨,致使渭河、伊洛河、沁河等支流相继涨水。9月14日,花园口水文站出现流量为12300立方米每秒的当年最大洪峰。7日、15日,最大洪量分别为55.39亿立方米和101.3亿立方米。流量在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持续时间达49小时,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持续时间半个多月。

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中下游再次遭遇了华西秋雨天气,连续发生了7次强降雨过程。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达200毫米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大部分地区达300毫米以上。受降雨影响,黄河中下游干支流相继发生17次洪水,其中黄河干流1次、泾河1次、渭河6次、伊洛河4次、沁河3次、汶河2次。个别支流出现了历史上较大洪峰和历史最高水位。黄河干流及泾、渭、伊、洛、沁河洪水经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4座水库联合调度后,花园口站持续出现大于2000~28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历时60余天。

这两次秋汛均给下游防洪带来了严峻的考验。1949年秋汛期间,平原省所辖堤防5日内发生漏洞险情224处,山东济南、齐河以下堤防发生漏洞险情582处,其他堤防工程险情达1700余处。2003年秋汛,中下游堤防工程尽管已经数十年多次整修加固,但仍有328处出险;河道整治工程出险347处。两次秋汛给下游滩区带来的灾情亦相当严重。据统计,1949年秋汛仅平原省受灾人口就达79万。2003年秋汛,淹没滩区耕地35万亩,被水围困人口14.87万,其中外迁人口3.39万。另外,在上游内蒙古河段及渭河下游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灾情。

综观上述两次严重秋汛的发生发展,有如下几点启示: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干支流水库的调节作用。如在迎战2003年秋汛中,因正确实施了“四库”联合调度,才多次成功地削减了黄河下游洪峰,把花园口站可能形成的5000~6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削减至2500立方米每秒左右,削峰率达60%~70%,从而大大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避免了大面积漫滩,保障了滩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人防队伍建设。千里大堤,溃于蚁穴。1949年秋汛,漏洞险情罕见,正是有了组织纪律严密、高度负责的群防大军,才确保了千里堤防的安全。机动抢险队则在迎战2003年秋汛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已成为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三是必须加大重要支流的治理力度。2003年秋汛期间,渭河干支流堤防决口9处,58处河道整治工程出现较大险情或重大险情,250公里堤防全线偎水,淹没耕地大65万亩,22万余人被迫撤离。渭河防洪的严峻形势,应该引起我们高度警觉,继续强力推进重要支流的治理与开发。四是必须加强华西秋雨等灾害性气候的研究。当前,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性研究课题。华西秋雨天气与黄河秋汛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科学研究却相对滞后,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仍有待加强。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