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韩愈 《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2 07:28:38
分享:
《满江红·斗帐高眠》_无名氏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

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

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

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这是一首咏雨词,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词把雨滴声贯穿全篇。作者敏锐地捕捉住这一听觉形象,并且别出新裁地联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千秋岁令·想风流态》_无名氏

想风流态,种种般般媚。

恨别离时太容易。

香笺欲写相思意,相思泪滴香笺字。

画堂深,银烛暗,重门闭。

似当日欢娱何日遂。

愿早早相逢重设誓。

美景良辰莫轻拌,鸳鸯帐里鸳鸯被,鸳鸯枕上鸳鸯睡。

似恁地,长恁地,千秋岁。

这首词是流传于北宋年间的一首无名氏作的词,宋徽宗政和七年,流传于邻邦高丽,后失传,幸而在朝鲜《高丽史。乐志》中保存下来。比词语言俚俗,但表达了市丹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艺术表现直率朴实,是一首很有水准的诗词。

这首词以男性、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表现的情感率直,内容也是有关桑间之情濮上之意这类词。上片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想风流态”二句,表达作者对初次欢会时对她的深刻印象。一个“想”字直抒情怀,表现了对意中人难以泯灭的印象。

这首词词句不多,但短短的小词表现当时市井青年男女蔑视礼法,为爱情婚姻的自由不顾千难万险的新的爱情观念,表现当时社会的进步,对现在不也有一定的意义吗?

《檐前铁·悄无人》_无名氏

悄无人,宿雨厌厌,空庭乍歇。

听檐前铁马戛叮噹,敲破梦魂残结。

丁年事,天涯恨,又早在心头咽。

谁怜我、绮帘前,镇日鞋儿双跌。

今番也、石人应下千行血。

拟展青天,写作断肠文,难尽说。

这首无名氏词流行于北宋年间,以词句来看是一位妇女之作。词中表现女主人公为争取爱情,争取幸福不惜付出一切,然而结果却仍旧陷入痛苦凄惨的境地,无人怜念,终身难言。全词感情强烈,可说是她感天动地的呼声。

这首词情感至深,感情之强烈,真实,真挚溢于词句。这首充满不幸女子血泪史的作品震憾人的心灵,在此谁还会追究什么艺术手法呢?

《九张机》_无名氏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的抒情小词。塑造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对爱情无比忠贞的织锦少女形象,她对旖旎明媚的春光无比热爱,对美满幸福的生活执著追求,从采桑到织锦,从惜别到怀远,形成一幅色彩缤纷、形象鲜明的生活画卷,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显然是少女春愁春恨,离情别绪的抒写。

“一张机”通过采桑少女美的感受和心的陶醉,来抒发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首句的“一张机”是民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次句的“采桑陌上试春衣”点明了劳动的对象、地点和时令,“风晴日暖慵无力”表现了一个少女陶醉在大自然中的娇态。“桃花枝上”三句写她被黄莺儿的美妙歌声迷住了,舍不得回去。

“两张机”通过行人踟蹰、女子回头一笑的离别情意,表现了她对即将远离的恋人的无限深情。“行人立马意迟迟”是从女主人公的眼里看到行人的迟疑不决,欲行又止,真实地描绘出那种依依不舍的矛盾心情。“深心未忍轻分付”是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刻画出正在初恋的少女隐藏着自己深情蜜意的娇羞心理和矜持态度。“回头一笑”三句既是她向对方表示“深心”的一种特有的默契,又是她掩盖内心秘密的艺术反映。

“三张机”借古代吴王宫女要更换舞衣,写出初夏蚕老时,少女开始紧张的织锦劳动。

“四张机”运用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表现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思恋之苦。女子一边纺织一边忧思,她并未因相思之苦而停下机杼,却把相思之意织入了丝锦,所以有下句“回梭织朵垂莲子”,这里的“垂莲子”是谐音双关,即“垂怜于子”也就是“爱你”的意思。“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是说要曲折回环地织成美丽的花朵是容易的,而要清理心头的离情别绪则是困难的。

“五张机”通过织诗绵上,寄托相思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她心上人的无限深情。她默默地把相思的诗句织在横的花纹里,却又担心诗中的命意不被情人所理解,那么她织在锦上的诗意到底是什么呢?“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在这里,她重复着两个“不言”,表明她不愿向对方倾诉别后的内心愁苦,也不愿透露形容的憔悴。而只是在诗句中寄托着自己的寸寸柔肠,缕缕情丝。

“六张机”通过锦上的蝴蝶双飞,窗前的停梭独看,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相思情愫。这象征着青春幸福的双飞蝴蝶。对于初恋中的少女来说自然是特别敏感的,所以她情不自禁地“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通过鸳鸯戏水的图案遭到“轻裁剪”而担心,突出青春幸福生活的被毁灭而疑虑,表现女主人公对前途和命运的无穷隐忧。织成了鸳鸯戏水的图案,应该是高兴的,为何反而“迟疑”起来?原来她“只恐被人轻裁剪”,从而引起一场难以排遣的离恨。

“八张机”通过读遍回文所产生的苦闷心情,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无穷幽怨。明明知道回文诗是苏惠寄给她丈夫的,为什么偏偏要发出“阿谁诗”的疑问呢?因为她的思恋之情,她的凄凉之意跟苏氏的回文诗熔铸在一起了。苏氏的回文诗表达了她的思想感情,她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苏氏的回文诗中,合二而一,浑然一体,是难以分辩的。

“九张机”通过并蒂花,连理枝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对薄男子的深切指责。“薄情郎”,“多离别”,是“自古”皆然;然而“多情女”呢?却要“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就是要用一根饱含甜情密意的丝线,把红花、绿叶,柔枝都紧紧地串连在一起,这“心”与其说是花心,无宁说是情侣之心,这“一条丝”,也就是指结同心的相思,语意双关,意味深长,突出了少女真的感情,善的性格,美的愿望,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_无名氏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

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

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作者本来要与今年寻花被误,可是一开始用的是一个含量更大的句子,这样子不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题旨得到更广泛的扩充。“不肯开晴”语意和“风雨成旬”略同。

不过这不是多余的重复,因为如果只是“风雨成旬”,那么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许会想:总该有一刻的风晴吧,只要乘这个机会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

不信,你看那“误却寻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风雨成旬”,为什么还要寻花陌上呢?而正是因为有了“不肯开晴”,“误却”二字才更见份量。

但是,词篇也不是顺着一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过片的“今朝报道天晴也”就忽如绝路逢生,然而紧接着又一个转折:“花已成尘”!上片说“误却”,总还是误了今日仍有明日的希望。现在,一个“尘”字已经把花事说到了头,因此对寻花人来说,剩下的便只有懊丧与绝望。“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怼语,也是痴想。这种痴,正说明了他的情深;而这种至情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喟,词中埋怨花开不得其时,未尝没有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吧?

《踏莎行·酒情怀》_无名氏

酒情怀,恨春时节。

柳丝巷陌黄昏月。

把君团扇卜君来,近墙扑得双蝴蝶。

笑不成言,喜还生怯。

颠狂绝似前春雪。

夜寒无处著相思,梨花一树人如削。

此词写市井女子赴密约时的期待心情。在赴密约之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抑郁而苦闷的。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_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这首无名氏的作品,写的是游子春日感怀。

《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_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

这首词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当充分,很有感染力。透过悲切凄清的愁绪,可以感受到送别人与远行者之间深挚的感情。

《眉峰碧·蹙破眉峰碧》_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

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此词是市井之辈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但并未直接描述旅途的劳顿,而是表达痛苦的离情别绪。在某种意上,这种离别之苦比起劳碌奔波是更难于忍受的,当初与家人离别时的难忘情景至今犹令主人公感到伤魂动魄。

《雨中花·我有五重深深愿》_无名氏

我有五重深深愿。

第一愿、且图久远。

二愿恰如雕梁双燕。

岁岁后、长相见。

三愿薄情相顾恋。

第四愿、永不分散。

五愿奴哥收因结果,做个大宅院。

词以“我”作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表达风尘女子的愿望。这“深深愿”表明她们深思熟虑,长期以来所热烈追求的。风尘女子许多都是不愿过那种朝秦暮楚、供人玩赏的生涯,她们盼望着有一个正常而稳定的家庭生活,所以“且图久远”是她们首先得考虑的基本之点。第二层愿望是岁岁双双和谐相处,希望建立协调的家庭关系。第三愿则是对男子提出的要求。

“薄情”取其相反之义,即指所信赖的多情男子,希望得到他的顾惜、爱怜。第四愿,永不分散即意味着永远不被遗弃。第五愿是最深的一层,是全部愿望的关键所在,即希望作个普通家庭的女主人,而不是姬妾之类。“奴哥”是对年轻女性的昵称。这里是自称。“收因结果”即为收场、结果。“宅院”同“宅眷。

这表明风尘女子希望真正从良,结为正常婚配对偶,成为自由的普通人家的女主人。“大宅院”就是指妻而非妾了。将五愿合并而观,则她们是要求建立一个正常的、长久的、美满幸福、自由和谐的家庭生活。这是每个妇女最合理的最朴素的人生要求。

《浣溪沙·瓜陂铺题壁》_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

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

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他一路行来,走过种着或成行或斜出的杨柳树的道路,穿过傍着或疏或密杏花林的村庄,这些景色不可谓不清美宜人,可是在离开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眼中,它们只能更加勾起对已诀别的爱人梦幻般的思恋。待到结束一天的旅途劳顿,投宿到乡间一所小旅店歇息下来,虽有清风明明,却丢失了花前月下的愉悦生活,真是感触万千。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_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_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

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

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

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

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

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一位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态,心理。

《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_无名氏

霜风渐紧寒侵被。

听孤雁、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现客居异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内容在诗词中屡见不鲜,但表现手法却新颖,细腻,很能感人。

词意大致是这样的:一个离别亲人客居异乡的游子在深秋寒碾转难眠。夜深人静,只有客舍外呼啸的寒风越来越紧,空然夜空中传来孤雁响亮而凄厉的呜叫,一声声哀鸣,牵动游子的情怀,想起远方的亲人。

他急忙披衣而起,对南飞的孤雁千叮咛万嘱咐,想把满腹的愁绪告诉雁儿,让它转告远在城里桥外河边小楼里的那个她。全词通篇表达了一个“相思”之情,但却没用一个“相思”之类的字眼,只是通过对雁儿的告语,娓娓叙述她的住所,便使人感到了深切的情意扑面而来,极富有艺术的魅力。

《长相思·去年秋》_无名氏

去年秋,今年秋。

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

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薄,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一朵散发异香的奇葩。

这首词讽喻当时世道。南宋景定年间,奸臣贾似道当权,其谗毁宰相吴潜,使之被贬循州,并其后将其毒死。贾似道继为宰相,终日淫乐,不料事有偶然,德祐元年,贾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罢贬循,且也是在循州被县尉郑虎臣锺杀于木棉庵。前后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这点对贾似道的鞭挞。嘲讽和对弄权者的正色告诫,语言含蓄,但语意却是极其尖锐的。

全词短小精干,口语化极强,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节奏感,和浓愈的民歌风味,其中包含讽古喻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极为难能可贵。另外在艺术表现上作者把含蓄与明快熔为一体,使形式和内容更好的统一起来,我们会在慢慢品味中体会出来。

《摸鱼儿·对茱萸》_徐一切

对茱萸、一年一度,龙山今在何处?

参军莫道无勋业,消得从容尊俎。

君看取,便破帽飘零,也博名千古。

当年幕府。

知多少时流,等闲收拾,有个客如许!

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

征鸿又过边羽。

登临莫上高层望,怕见故宫禾黍。

觞绿醑,浇万斛牢愁,泪阁新亭雨。

黄花无语。

毕竟是西风,朝来披拂,犹忆旧时主。

徐一初的词作流传下来的仅此一首,却受到历代词论家的注意。

《踏莎行·闲游》_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

梦中不识从何去。

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阀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于迷惘中表达了故国之思。

《沁园春·流水断桥》_刘将孙

沁园春

刘将孙

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

啼痕自诉哀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

叹国手无棋,危途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这是一首血泪哀词。据作者自序称。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

《沁园春·又是年时》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

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

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

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

谩赢得、青青两鬓华!

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

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

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王炎午的词,仅存这一首,初见于《元草堂诗馀》卷下。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乡,临安陷落后,他尽出家资,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他作了“生祭文”。激励文天祥死节,自己也成了南宋的遗民。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故国之痛。词的上片从春景入笔。以较多文字写春光骀荡。游人如醉;下片则转写感慨,抒发目前情怀。

《市桥柳·送行》_蜀中妓

欲寄意、浑无所有。

折尽市桥官柳。

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

后会不知何日又。

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

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

该词是蜀地一妓女为情人送行,在宴节上而作。词风率直,别具一格。原词无调名,标作《市桥柳》,乃是摘录词中语句所加。

《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之语,词人一字不改移用,妥贴自然,恰到好处。富贵而变心,这在生活中屡见,何况女方又是妓女出身。女主人当然深知此理,也有忧虑,所以她率先警告情人:如果此去得到荣华富贵,可不要忘了今天为你送别的女子。结末二句,指眼前物设誓:“若相忘,有如此酒!”“有如……”是古人警语句式。词中指酒为誓,是别筵上现成之物,用来自然。设誓以坚其必归相聚之心,正是女子痴情之处,也是女子心计机巧之处。这两句的理解为男子的回答,则又是一番情味。

全词用不饰雕琢的朴素语言,把送行情意全盘托出:情深而折柳,情真而勉励,情切而设誓,写得一波三折,新意叠出。陈廷焯《词则。别调集》称赞其“运笔轻隽,用成语有弹丸脱手之妙”。整个词风不同于常见送别词作的婉转凄伤,而是直率,朴质,但由于情意真挚深切,所以读来不但不觉粗疏,反而更感自然真切,生动感人意味隽永。况周颐论词有云:“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用此语来评说这首《市桥柳》是十分恰当的。

《柳梢青·灯花》_张林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这首词是首咏物的作品,作者张林是南宋末年人。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菩萨蛮·商妇怨》_江开

春时江上廉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

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

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江开的这首词意在写是商妇的忧怨之情。

商妇问题,一直是诗词作者突出写的问题。因为诗词作者都很重感情,同时又都鄙薄利欲,因而他们多愿意写这种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中用“嫁与弄潮儿”的痴想表达商妇的痛苦,感情极其深刻哀切。在词的含蓄隽永方面,江开的这首词比不上李益的作品,但因为篇幅较长,因而对感情的剖析却更加细腻。

在章法安排上,这首词前半阕侧重叙事,后半阕侧重抒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上半阕描写商人的两次外出:“春时江上廉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

《汉宫春·着破荷衣》_赵汝茪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

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这是一首感伤时事的伤怀之作。

作者的感时伤世,触发点是重游杭州西湖。在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隐居生活之后,词人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里,重到西湖。

《玲珑四犯·被召赋荼》_曹邍

一架幽芳,自过了梅花,独占清绝。

露叶檀心,香满万条晴雪。

肌素将洗铅华,似弄玉、乍离瑶阙。

看翠蛟白凤飞舞,不管暮烟啼鴂.酒中风格天然别。

记唐宫、赐樽芳冽。

玉蕤唤得馀春住,犹醉迷飞蝶。

天气乍雨乍晴,长是伴、牡丹时节。

夜散琼楼宴,金铺深掩,一庭香月。

自从梅花开后,这一架幽洁芬芳的荼花,算最清雅脱俗了。那缀满了白花的枝蔓,看上去如同千万条冰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挂着露珠的叶片,檀红色的花蕊,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也许,她就是仙女弄玉的化身?刚刚告别天宫的琼楼玉宇,来到了人间,她白皙的肌肤,不施粉黛,更显得天生丽质。夕阳西下,暮色茫茫,是鸟鴂在哀叫,可是她却像没听见似的,素花绿叶依然在晚风中摆动,好像是翠蛟白凤,翩翩飞舞……

荼花是花中的珍品,和她同名的酴醿酒也是别具高格的佳酿,清凉、芳香。唐代的帝王经常要用它来赏赐宰相大臣。酴醿酒可以醉人,荼花又让他常使人心醉神往。蝴蝶经常也被她吸引得如醉如痴,留住了最后的一片春光。在晴雨不定的日子里,只有她一直陪伴着花魁牡丹,共同分享人们的爱怜。夜深了,玉楼上的盛筵已尽欢而散,紧闭着的锁住了满庭月色和花香……短短百许字,词人却生动逼真地向人们描绘了晨露朝晖中的荼、晚风暮霭中的荼、夜色月光中的荼,脉络分别分明,笔墨周至,是一篇优美的《荼赋》!

《虞美人·萤》_赵闻礼

池馆收新雨。

耿幽丛、流光几点,半侵疏户。

入夜凉风吹不灭,冷焰微茫暗度。

碎影落、仙盘秋露。

漏断长门空照泪,袖纱寒、映竹无心顾。

孤枕掩,残灯炷。

练囊不照诗人苦。

夜沉沉、拍手相亲,騃儿痴女。

栏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

竞戏踏、金钗双股。

故苑荒凉悲旧赏,怅寒芜衰草隋宫路。

同燐火,遍秋圃。

这首词是作者游扬州隋故院所作。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_谢枋得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

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

这首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1289年,福建参知政事魏天佑,为了向朝廷取媚,强迫词作者北上,在寒食节,作者过郓州,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这首词作者先抒发思乡之情,继而抒发自己报国之情,全词慷慨悲歌催人泪下。这首词精彩之处,在于注重心理刻画,含有感染力,因此是具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

《贺新凉·游西湖有感》_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石番溪未遇,傅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

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这首词是作者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的,抒发了作者忠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严厉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政治腐败和不图恢复的现状,同时对其偏安一隅深感忧愿。

这首词不遗余力地抨击当时苟安之风,词中多用设问和感叹句,形式多样作者或通过对比提问,如“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如:“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通过发问表感慨,如:“千古恨,几时洗”。此词语言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这是辛氏词人“以文为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此词总起来看,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陈政事书》。

《齐天乐·泽国楼偶赋》_陈允平

湖光只在阑干外,凭虚远迷三楚。

旧柳犹青,平芜自碧,几度朝昏烟雨。

天涯倦旅。

爱小却游鞭,共挥谈麈。

顿觉尘清,宦情高下等风絮。

芝山苍翠缥缈,黯然仙梦杳,吟思飞去。

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

无心访古。

对双塔栖鸦,半汀归鹭。

立尽荷香,月明人笑语。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游历吴地登泽国楼时所作。

此词可谓是西麓集中的高作,代表其词的一般风格。从内容看,反映的是晚年的飘泊流荡生涯,抒写的是低徊幽咽的身世之感和残破河山的亡国之痛,感情真挚,在其集中尤为少见。用词简明畅快,用典则贴切易晓是全词的最大特色。不过,“故国楼台”数句显得深沉抑郁,而过片又略逞超逸。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西麓词……沉郁不及碧山,而时有清超处;超逸不及梦窗,而婉雅犹过之。”用“婉雅”来论其风格是最为恰当。他的词情调委婉低徊,还不时显现出老庄之道的影响,言辞不现激越高昂之态,而是曲折婉转,激扬的情绪,因而也相应地用“远迷”、“青”、“碧”、“苍翠缥缈”、“斜阳”等晦涩灰暗朦胧的色彩来言情。他甚至还用了“共挥谈麈”。魏晋人清淡最喜持麈尾,后世遂以谈麈沿为名流雅器。

这些都是“婉雅”作风。再就结构而言,仍沿习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老路,无奇思巧变可言,只可称得上“平正”。因它有一定的爱国内容,所以张炎评论西麓词为“本制平正,亦有佳者”。因为词人一味地追求这种风格,因而状景并不开阔,言情并不深挚,造境平凡,布局平淡,显得气格柔弱,拘谨守旧,其瑕疵是相当明显的。但他在宋末婉约诸大家中毕竟自呈一家,独具一格。

《唐多令·秋暮有感》_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

秋江烟水空。

带斜阳、一片征鸿。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

画桥流水东。

断肠人、无奈秋浓。

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这首词是写秋季女子怀念远方的人的词.

这首词在表现主题思想时采取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写法,内容联系密切。上片写“因触景所致的闲愁,因”征鸿“而引发怀远之情。下片写”心事“。心事是闲愁的具体说明,它又因秋浓而催人断肠,断肠是由心事所致,而心事又由题红引起,题红则是心事吐露的特殊形式。如此环形往复,层层而深,而产生怀愁的根本原因正是秋浓。这是因物触情,情景交融,物景生情。事事处处切题,是此词另一特色。如芙蓉、秋江、征鸿、秋浓、梧桐、斜阳、新月以及闲愁、心事、题红、断肠人、归去懒,都紧扣”秋暮有感“这个题意和季节,作者注重修辞从风格看,此词与婉约词派细腻绵绵情思有别,一方面它有对思想活动、情绪变化作精细的刻画,另一方面,又没有对描景状物作过份的渲染,独特之处在于疏朗中见真情,流快中藏细腻绵绵情思。

《清平乐·凤城春浅》_陈允平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

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上阑干。

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之思的词作,大概作于词人留居钱塘之时。

全词所写虽然缠绵悱恻的闺怨之情,但艺术上有其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就结论而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平正和谐,而缺乏变化,虽然不能反映起伏不定的感情,却正好适宜于表现幽怨与含蓄的情怀;就人物而论,没有涉及女性的体态服饰,写其轻嗔薄怒之态,人却隐而不露,走见词风的平正雅致。语言含蓄委婉,清丽可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一诉诸文字,却成了“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这里,没有直白的表达,也没有强烈指责,有的只是“十二绣帘空卷”的痴心与怅然,和平婉曲但含思凄迷哀婉,而思妇的情态及思绪的微澜,描画得生动传神。南海伍崇曜跋《日湖渔唱》,曾标举此词下片云:“清转华妙,宜玉田生秀冠江东,亦相推挹矣。”这“清转华妙”四字,道出了本词的艺术特色。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_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

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

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在这首词中,作者猛烈抨击了当权者的腐朽不堪,误国害民,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能长缨立马为国杀敌的热情。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灭金后,随即对宋大举兴兵,连年南下,宋军屡屡败北,襄、汉、淮蜀间烽烟不断,危急日甚。宋理宗张惶失措,虽下沼罪已,仍无法挽救国土的沦丧。词中所言“丁酉岁”即是指那几年的事。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国家的日益陆沉,作者痛心疾首,愤郁填膺,不由写下该词。

作者写此词时年方二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作者以布衣出生之身,却自此鳣鲸,自许以封侯,而且视驵中肉食者为粪土,激越飞扬,尽述胸中抱负,抨击当权者的无能衰败。全词前后呼应,气势磅礴,表现出一股救国于危难之中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沁园春·问杜鹃》_陈人杰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

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

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

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

兴亡常事休悲。

算人世荣华都几时?

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

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

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这是一篇借质问杜鹃而表明心志的词作。杜鹃,又名子规“催归”。传说中是战国时蜀王杜宇所化,杜宇被迫禅位鳖灵,死后魂魄化为此鸟,每到暮春便悲鸣不已,直到啼血而止。因而,杜鹃便被赋予了一种幽怨的色彩,那些背井离乡,羁寄四海的文人学子,一听到杜鹃的哀婉鸣哽,便顿生思归恋乡之情。然而此时词人陈人杰正涉世未深,朝气蓬勃,积极求仕,满腹志向正得伸展,因而杜鹃冲他叫嚷催归,显然不合时宜,难怪词人对杜鹃要大加斥问了。

这首词,构思奇特,颇类似于辛弃疾的《沁园春生动传神但本篇又不完全同于辛词,而是词人的“独角戏”,从头到尾都是作者教训杜鹃之辞,完全剥夺了鸟儿的发言权,形式略嫌呆板,艺术造诣也不及稼轩。陈人杰此篇却诙谐其表而严肃其里,反映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大主题,表现出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南宋后期词坛上一篇格调较高的佳作。

《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_陈人杰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

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

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

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淡烟衰草连秋,听鸣鴂声声相应酬。

叹霸才重耳,泥涂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

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

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

自杜甫在诗中大量描写“忧愁”以来,韩愈又也说:“文穷而后工”,忧愁是诗人常有的情感。诗人写诗必然说愁,因此辛稼轩曾调侃写道:“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人说的不只是自己,其意更在于揭示许多诗人所谓“工愁善感”的真象。忧愁、悲愤能够使人崇高起来,但首先应该真实,其次是忧愁、悲愤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陈氏写此词时也可以说是“少年”,又是与“林南金赋愁”的唱之作,但词人显然不是强自说愁,而是切身的真情实感,是在当时特定的时代条件下的有感而发。

这首词之所以非常感人在于它虽抒发的是个人愁思,但都围绕着国家的忧患而写,并把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看成是苦闷根源之所在,因此他的忧愁就具有了深厚的基础。

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似乎晦涩了些,这是因为词人思想感情矛盾复杂,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字的词要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通过用典方能做到。如词人思乡,感叹时事的纷乱,对朝政的不满,对建立功业的憧憬,以及因不能实现理想而产生的苦闷等等很难一一说清楚,但词中用张衡、庾信、刘琨、祖逖、陶潜、王粲等人的典故,就把这种忧愁具体生动表现出来,而这是用直抒方法很难做到的。词中用典虽多,但语言却十分流畅,作者能以充沛的情感调动这些典故,把用典故和叙述、描写给合在一起,所以读来并无生硬,晦涩的感觉。

《沁园春·记上层楼》_陈人杰

予弱冠之年,随牒江东漕闱,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石城之胜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因诵友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

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

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

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

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

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

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这首词题于南宋京城临安丰乐楼东壁之上,写于宋理宗嘉熙四年九月下旬。当时南宋政权日益衰败,如风中残蚀,而蒙古正当勃兴,虎视眈眈。作者生逢此时,难免心中愤郁不平,这首词的主旨正是抒发这种心情而作的。词前小序详述了他自二十岁到江东槽参加“牒试”时起至作此词止,先后游历江淮一带山川名胜和历史古迹的经过。序文气魄宏大,酣畅恣意,很有特色。

此词上片写游览的经过,下片紧接着抒发自己的感情。

《沁园春·诗不穷人》_陈人杰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

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

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

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

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

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

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我国古典诗歌写“忧愁”的作品尤其多,诗仿佛是诗人走投无路的象征。钟嵘在《诗品序》中自“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以下,列举了六种人们的痛苦遭遇,这些遭遇给人带来的痛苦,都要凭借“陈诗”“以展其义”、“长歌”“以骋其情”。这样才能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钟氏把文学创作与作者的不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使得一些平庸俗气的士人认为文学著作为不祥之物,并且它会导致灾难,即所谓“不有人咎,必有天殃”。因此北宋欧阳修曾驳斥了诗能使人穷的说法。作者受到了欧阳修的启发,结合自己的感触,作者写了该词,充分赞美了诗人的价值,表现出一代文人的广阔胸襟和非凡的自信。

《点绛唇·送李琴泉》_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

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箫箫,香冻梨花雨。

添愁绪。

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作者为吴大有,宝祐年间为太学生,宋亡以后,他退隐山林,不任蒙元。该词淡雅隽永,别具情致。

《酹江月·淮城感兴》_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

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此词写出作者面对国势危殆,感到无限悲愤哀伤的情怀。其时正值蒙古灭金后,大举攻宋之际。作者正住在两淮,眼前目见蒙军的,咄咄逼人之势,身后则是南宋朝廷的腐朽败落,不禁慨然伤怀,写下这首词,以抒胸臆。

《柳梢青·萼绿华身》_罗椅

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悠悠羁旅愁人,似零落、青天断云。

何处销魂?

初三夜月,第四桥春。

这是一首追怀往事的词作。作者与情人别后,于往昔难以忘怀。感物伤怀,相思无限,此种情境,入得词来,清澈凄婉,令人怅然不已,如亲历此情境。

《念奴矫·送陈正言》_家铉翁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唯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馀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该词是作者羁留北方,送陈正言南归时所作。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被迫乞降。家铉翁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充元任祈请使,先后奔赴元大都和大都,从此被扣留于北方,直至八十二岁高龄时,才被放归,此时南宋早已灭亡,已是至元三十一年了。

此词上片虽从眼前现状落笔,但主要还是写对过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多用赋笔的手法,下片则重在抒写自己的心情与气节。在异域之中送别具有同样遭遇的友人回到也同样为自己所朝思暮想的地方,最容易让人激动感伤。同时也激励他人,作者送别友人,只能依旧在北国羁留,心中的愁苦可谓至深。

然而作者却并未伤悲沉沦,而是以此自励,鼓动起感动天地的忠节气慨。这种词,是一般送别词所无法比拟。至今读之,依旧觉其中蕴藏着一种坚如磐石的沉稳和不可征服的坚韧力量,不禁为之掩泣,为之勉励。

《瑞鹤仙·卷帘人睡起》_张枢

卷帘人睡起。

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

风光又能几?

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

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

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

还是,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

兰舟静舣,西湖上、多少歌吹。

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

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

这是一首摹写春愁的作品。作者张枢,生活年代正值宋末,国家日益危殆,但张枢家道仍称殷实,园苑歌姬相伴,生活优裕,因而其所作也仅以表现个人感触为主,正如其词集之名“寄闲”。该词为其代表作。

起头三句,从燕归带来“春”字。但作者无意叙述春色,却代以“风光又能几”。不涉及风雨、花信,却用“减芳菲”的卖花声抹去种种娇妍,流露了心中的惆怅之情,这样从听觉落笔,造成了虚实相参的意境,使春愁渐出。春,来也迟迟,去也匆匆,吟春、看春都尚未尽兴,娇艳花儿被嫩绿的叶子取代了,转瞬之间众花凋零,半被东风吹散,半落溪中与水相逐。

下片进一步渲染和表现春愁。春雨绵绵,“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写出春雨幽清隽秀。随汉接“待晴犹未”一句。因雨,画船停泊于岸边,西湖上弦歌稍息。因雨,花间蝶儿粉湿翅重,眷恋花的余香而不去。笔法婉转反复,写景清冷凄伤,写足连绵春雨,以寓春归,而引动春愁。诸景物已带现愁情,最后“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明点“愁”字,却从粉蝶儿守定落花、欲留春住转出。“怎知”字,表明人之痴胜于物之痴,以此结情,其情无尽。

张枢这首《瑞鹤仙》除了写春愁之外又有“伤别”的意味?“刻意伤春复伤别”是词的传统题材,此词在伤春的基调上又有“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之叹,正是“复伤别”的况味。

南宋风雅派词人最擅长于体物赋情,张枢虽非名家,但从此词看,亦非等闲之辈。姜夔、吴文英的作品以深婉查渺见长,然烹炼过度,粉饰尤甚,反缺少真趣,以至落于晦涩。此词明快、婉丽,取姜、吴之长而弃其短。“吟边眼底”,虽注重修饰,却不显雕琢。“移红换紫”较之“绿肥红瘦”,在雅致之外,一为动态,一为“定格”:“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则不似“宫粉雕痕,仙云堕影”那样令人难解。虽未达到“字字刻画,字字天然”之境,然琢炼而不失自然,亦足见匠心独用。至其赋情之处,情景交融互生,有深婉流美之致。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