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唇风”?唇风又叫“驴嘴风”,主要表现为嘴唇干燥、皲裂、有纵沟纹或裂沟、脱屑、出血、疼痛等症状而久治不愈,有时还会伴有真菌感染,形成假膜且不易揭去,表现为红肿、糜烂等症状。唇风以下唇较为常见,好发于秋冬季。西医将唇风称为脱屑性唇炎,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感染、日晒、烟酒、化妆品刺激、营养缺乏、遗传因素、精神刺激以及情绪变化有关。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可用香油、药膏涂抹嘴唇,已经真菌感染的可用抗真菌类药膏涂抹治疗。二、“唇风”的3大常见病机《黄帝内经》里记载:“脾气开于口,其华在唇”。这也是中医所说的“脾开窍于口”,就是说,嘴唇与脾胃关系密切,嘴唇的种种异常症状说明了脾胃功能的失调。一般而言,唇风有以下3个常见病机:风火湿热,外犯唇口清代《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唇风》谓:“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足阳明胃经环唇挟口。如果胃经蕴热,加上受到风邪侵袭,以致风火相搏,就会循经上犯,结于嘴唇。现代人过食辛辣厚味,加上烟酒刺激,致使胃经郁热,如果再受到风邪等外邪刺激,就会风热相搏,引动脾胃湿热之邪循经上蒸,结于唇部,初期可能只是嘴唇发痒发干,天长日久,就会脱屑、开裂,甚至连嘴唇周边皮肤都会发红、糜烂。阴虚血燥,唇口失养《外科证治全书》记载:“唇风多生下唇,初发痒红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似无皮之状,此脾经血燥也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愈乍发,积月累年”。可见,如果脏腑火热内蕴,日久就会耗伤津液,以致胃阴不足,津不上承,嘴唇就会失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渴”,身体渴了,不光皮肤会干燥发痒,嘴唇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嘴唇开裂发痒之外,还会伴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身体燥热等症状。生化不足,唇口失养这一条最好理解,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不能生化气血,并上达至唇口,唇口就会失养。现代人贪食寒凉,常导致脾阳受损,而脾阳负责运化水谷,脾阳不足,就会影响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脾胃虚弱的人,除了唇口失养之外,还常见积食腹胀、四肢不温、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症状,女性还会白带清稀而多。三、如何取穴,从2条思路出发思路1: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上如是描述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说白了,就是胃经从嘴唇旁循经而过。按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我们应该首先在胃经上找穴位!▲左右2条胃经正好把嘴唇包住首先,我们要知道,嘴唇之所以干痒开裂蜕皮,在多数情况下,与胃经蕴热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先灸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因为“荥主身热”。同时,由于脾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所以嘴唇出问题也跟脾经蕴热有关,我们可以加灸脾经的荥穴——大都穴。其次,针对嘴唇干燥的问题,建议艾灸嘴角处的地仓穴,直接给嘴唇补充津血。思路2:对应施灸如果这3个穴位灸了以后,好转还不明显,就需要进一步对因施灸了。风火湿热,外犯唇口针对湿热的情况,建议艾灸曲池穴。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既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同时,曲池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而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故此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可泻除热毒郁遏肌表的各种皮肤疾患。阴虚血燥,唇口失养在针对阴虚血燥的穴位中,首推然谷穴,它堪称专治阴虚血燥的“大补阴丸”。阴虚血燥者多由火旺所致,然谷穴是肾经的荥穴,属火,而肾经属水,故而它滋阴泄热的作用正好可以平衡水火,特别适用于火旺引起的阴虚血燥。而且,很多中医大家也认为然谷穴作为人体自身的大药,其滋阴补阴效果比大补阴丸还要好。阴虚血燥者往往伴有心烦、失眠、口干等症状,艾灸然谷穴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使你不那么口干,还能稳定烦躁的情绪,让你睡得踏实。生化不足,唇口失养上文说了,生化不足说明脾胃虚弱,尤其以脾阳虚衰最为多见。针对脾阳虚衰,有很多穴位可以选择,比如中脘,比如神阙、关元、气海等中下焦穴位,不过在这里特别推荐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艾灸足三里可以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不光能适用于唇口失养,还能适用于因脾阳虚衰以及胃经气血不和所致的面色无华、皮肤萎黄、皱纹丛生等影响颜值的症状。
中药方: 可用
甘草泻心汤
[组成]
甘草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 大枣12枚 黄连3克。
六味药,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功效主治]
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叶某,女,25岁,已婚,同安莲花镇窑市村人
2018年05月10日,首诊:双唇红略肿、干痛伴糜烂脱皮数日,经某院诊断为唇炎,予补充维生素等处理,未见好转,察纯色红,心下按之痞闷不舒,舌质红,苔黄腻略滑,脉弦滑。此寒热错杂于中,犯症于上,治之直取中焦,方选甘草泻心汤出入:姜半夏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6克,北沙参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生甘草12克。4帖,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忌口辛辣、冰冷等物。
2018年5月14日,携其好友就诊,方知药后唇炎症状尽失。
按:病在唇,脾其华在唇,案中参合舌脉,断为湿热中阻,方用甘草泻心汤清化湿热,和调寒热,故能速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