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曾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名义上是为了吴蜀联盟,但孙尚香嫁到蜀汉也能对刘备起到一定的监视作用。211年,刘备准备入蜀,孙权想让孙尚香带着阿斗回到东吴,以此要挟刘备。还好赵云和张飞及时赶到,将孙尚香拦住救出阿斗,不然刘备的继承人就危险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不辞而去”,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发生在赵云“截江夺阿斗”前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周善、孙夫人和赵云。原文如下:
(周善)善呈上密书。夫人见说国太病危,洒泪动问。周善拜诉曰:“国太好生病重,旦夕只是思念夫人。倘去得迟,恐不能相见。就教夫人带阿斗去见一面。”夫人曰:“皇叔引兵远出,我今欲回,须使人知会军师,方可以行。”周善曰:“若军师回言道:须报知皇叔,候了回命,方可下船,如之奈何?”夫人曰:“若不辞而去,恐有阻当。”周善曰:“大江之中,已准备下船只。只今便请夫人上车出城。”孙夫人听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便将七岁孩子阿斗,载在车中;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荆州城,便来江边上船。
府中人欲报时,孙夫人已到沙头镇,下在船中了。周善方欲开船,只听得岸上有人大叫:“且休开船,容与夫人饯行!”视之,乃赵云也。原来赵云巡哨方回,听得这个消息,吃了一惊,只带四五骑,旋风般沿江赶来……赵云弃枪在小船上,掣所佩青釭剑在手,分开枪搠,望吴船涌身一跳,早登大船。吴兵尽皆惊倒。赵云入舱中,见夫人抱阿斗于怀中,喝赵云曰:“何故无礼!”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得知刘备率部进入益州,张昭建议孙权谎称吴国太病重,利用妹妹孙夫人将刘备之子阿斗带到东吴作为人质,再逼迫刘备交出荆州。孙权依计而行,派周善来到荆州去见孙夫人。孙夫人不知有诈,急急忙忙带着阿斗上船赶往东吴。幸好此时被赵云发现,赵云登船劝阻,张飞又带兵赶到,斩杀周善,将阿斗夺回。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孙夫人口中的“不辞而去”,意为没有告辞就离开了。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中的“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
小说中提到的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不过,小说中出现的周善却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小说作者杜撰出来的。
关于孙夫人的生平,在历史中记载甚少,但围绕她的故事却有不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母亲并非小说所言的吴国太。按照小说的描述,有一对姓吴的姐妹同时嫁给了孙坚。姐姐生下了孙策和孙权等四个儿子,妹妹则生下了一儿一女,其中的女儿便是孙夫人。而根据《三国志·妃嫔传》的记载,孙坚只娶了一位吴氏为妻,生下了四子一女。这说明了两点。首先,孙夫人和孙权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其次,小说中出现的吴国太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说到吴夫人与刘备的结合,是一场政治婚姻的产物。据《三国志·先主传》载:“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新婚燕尔,刘备与孙夫人自然如胶似漆,但时间一长,双方年龄、性格及经历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两人的矛盾和分歧显现出来。
《三国志·法正传》载:“妹(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更是有这样的记载:“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因此,刘备才不得不派赵云“掌内事”一方面是约束孙夫人手下的不法行为,二来也是为聊监视孙夫人的一举一动。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孙权立刻派人接孙夫人回娘家。孙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同行,自然引起赵云等人的不安,于是便有了赵云与张飞的“截江夺阿斗”之事。从孙夫人一去不返来看,孙夫人带上阿斗很可能是孙权暗中授意的结果。此后,孙权与刘备的关系逐渐恶化,孙夫人也就一直留在东吴,再也没有回到刘备的身边。
说到孙夫人的结局,小说在第八十四回提到:“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但这个情节出自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因此,有关她返回江东的生活经历、感情状况和最终结局成了三个谜团,至今依然没有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一些自媒体文章中出现的所谓孙夫人后来嫁给了陆逊的说法是不可能的。
首先,这种说法并不见诸史料。其次,据《三国志·陆逊传》载:“权以兄策女配逊。”陆逊也就因此成了孙权的侄女婿。如果孙权又将孙夫人嫁给陆逊,则有违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