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是哪个皇帝 杯酒释兵权是什么意思?杯酒释兵权主人公是谁?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05 21:51:53
分享:

  公元961年,正是赵匡胤黄袍加身,荣登帝位的第二年。在7月的某个晚上,赵匡胤留下了几位大将搞了个酒局。

  石守信——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殿前司副都点检;王审琪——殿前司都指挥使;张令铎——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虞候;罗彦环——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

  这是其中的五位,看他们的官职,就是手握军权的高级将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当年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功臣。

  酒局,当然不是为了喝酒,后面还藏着局。

  各位将领正喝的尽兴,赵匡胤突然发话了:“我现在虽然成了皇上,可我却天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场的将军们都是疑惑不解,一头雾水。

  赵匡胤接着讲:“当初你们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我身上,让我当了皇帝,你们成为了开国元勋。如果有朝一日,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逼着你们当皇上,你们能推的掉吗?”

  喝酒正在兴头上的几位将领,立刻意识到,皇上的这顿酒,更像是“鸿门宴”,指不定埋伏了多少刀斧手,弄不好会掉头呢。众将领赶紧下跪,恳请皇上指条明路。

  太祖皇帝早就胸有成竹,语重心长地说道:“哥几个戎马一生,不就是为了享福吗?你们现在就退休,朕赐你们豪宅、良田、还有用不完的钱。咱们君臣之间再结成儿女亲家,以后互不猜疑,岂不美哉?”

  各位将领立刻醍醐灌顶,第二天就纷纷上书辞职,这就是宋朝开国不久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通过一顿酒宴,就收回了兵权,可谓是上上策。赵匡胤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

  纵观宋朝当时的局势,周边还有大大小小的朝廷存在着:后蜀、南唐、北汉、契丹。最关键的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燕云十六州,还在北方的契丹手里。赵匡胤匆忙收回兵权,令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卸甲归田,总让人有一种自废武功的感觉。

  武艺出群而又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当然不会脑残到自废武功的地步,“杯酒释兵权”更像是他的无奈之举。

  从大唐帝国755年的“安史之乱”,一直到赵匡胤登基前的五代十国,中国已经持续了200多年的”藩镇之乱“。唐帝国的那些节度使,一个个地坐上了土皇帝,相互攻伐,混战了两个世纪,中国大地上可谓是分崩离析,民不聊生。

  赵匡胤内心急切想要结束这种混乱的年代,他自己也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代有为之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赵匡胤的皇位是通过部下的“黄袍加身”实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自己也是个欺负后周柴家孤儿寡母的“乱臣贼子”。当然,让大宋王朝能够延续数百年,经过子孙后代的个汇总美白,赵匡胤就是一代开国明君。

  如果他的部下“有样学样”,再上演一场类似的黄袍加身,赵匡胤很可能像柴家一样丢失了皇帝宝座,这样的话,他在史书上估计真会变成像安禄山一样的乱臣贼子。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他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加强军权,防止地方割据。然而,他后面的一系列做法,就真的是自废武功了,造成了两宋的积弱。

  1、设立枢密院:宋朝的军队调动要完全通过枢密院,而枢密院的最高负责人,一定是文官上任。开启了宋朝“以文制武”的局面。

  2、实行更戍法:每隔一段时间,当地的守军要进行调动,而驻守的将领保持不动,这样造成了大宋王朝“将不识兵、兵不知将”的后果。

  于是,后面的宋朝,无论是面对契丹、西夏、还是女真,经常是被动挨打。国土越来越小,还酿成了“靖康之耻”的千古悲剧。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