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公主前往其他国家和亲,目的无非就是保证两国暂时的和平,毕竟只有和平才能够带来好的发展,虽然作为和亲公主,她们的命运都还是很悲惨的,前往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在那里过一辈子,生活习俗完全不一样。而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后,松赞干布却没有她活得长,那么在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过的怎么样呢?
文成公主生于公元625年,卒于公元680年,公元641年奉命和亲。文成公主乃李唐宗室之女,但父母姓氏及其本人姓名史书均无记载,后人猜测多为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因为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是李道宗护送,且入藏后,松赞干布向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卒于650年。
由此可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夫妻生活仅持续了9年,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寡居了30年才死去,所以“在这30年的时间里,文成公主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成了后人讨论的热点话题,甚至出现了“文成公主和亲后的命运异常悲惨”的观点。那么文成公主和亲后的命运究竟是好是坏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那些持文成公主命运悲惨观点的人无非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当年松赞干布为了逼迫唐太宗和亲,不惜出兵大唐,唐太宗不得已而将文成公主嫁于他,所以文成公主入藏是饱受屈辱的议和,自然不会受到松赞干布的正眼相看。
2,文成公主入藏前,松赞干布早已娶了尺尊公主,而尺尊公主才是松赞干布的正妻,松赞干布还为她修建了红山宫殿(布达拉宫),而文成公主入藏后,红山宫殿已经完工,可见在松赞干布心中,尺尊公主比文成公主的地位要高。
3,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入藏带来的佛像修建了大昭寺,为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的佛像修建了小昭寺,从这里也能看出两人地位的高低。
下面我要一一反驳
第一,事实上,松赞干布曾先后两次要求与唐朝和亲,第一次唐太宗拒绝了,于是松赞干布兴兵伐唐,并打到了大唐松州境内,后来唐太宗任命侯君集为主帅,遣大军前去迎战,结果大军尚未与吐蕃军决战,先锋牛进达便袭击了吐蕃军营,斩首一千,松赞干布大惊,于是撤军并遣使求和,唐太宗这才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所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下嫁”而不是大唐“委曲求全,逼不得已”。
第二,布达拉宫修建时间是公元631年,松赞干布发兵攻打大唐的时间是在公元638年,所以布达拉宫确实修建于文成公主入藏之前,也极有可能在尺尊公主入藏后,但尺尊公主入藏时间已无从考证,因而也只是推测,而且关于吐蕃的历史我们中原的正史记载的不是很详细,但很多藏地古籍都有很多不同的记载,如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目录》上载:“为发展先祖之基业,乃建红山宫”。
总的来说就是松赞干布当年迁都拉萨,并修建红山宫并不是为了女人,而是为了整个国家,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也应该能理解,像松赞干布这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难道真的会为了一个女人而迁都和修建宫殿吗?很显然不会!
所以,红山宫一定不是松赞干布为了尺尊公主或者文成公主而建的。
第三,大昭寺里供奉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塑像,小昭寺里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塑像,而大昭寺无论香火还是规模都高过小昭寺,这些都是事实,但关于大小昭寺还有以下事实:
1,大小昭寺的名字是后人的叫法,大昭寺初建时名叫“惹萨”,后叫“祖拉康”,“觉康”,全名“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那么从最初的名字可以看出来,当年修建这两座寺实在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
2,大昭寺修建初期曾出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迟迟无法完工,后来文成公主入藏后在随行的能工巧匠们的帮助之下才得以完工,而小昭寺是文成公主入藏途中临时决定并主持修建的,但后来小昭寺里供奉的等身塑像还是被移到了大昭寺中,且后人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将其塑身像也供奉于寺中。关于小昭寺里的佛像移到大昭寺里还有一段关于“金城公主调换佛像”的野史记载,不过可信度太低,这里就不赘述了。
所以,大小昭寺的规模根本体现不出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的地位高低。
其实文成公主虽然守寡30年,但她的地位在当时的吐蕃是非常高的,在藏民心中也非常高,据《贤者喜宴》中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都具备,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便享有此殊荣。
所以文成公主的晚年生活并不会像某些谣传说的那么无比凄惨,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不要再去轻信谣言。
做一个智者,难道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