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那家人把电线从窗户接到外面给电瓶车充电,我觉得威胁到我的生命安全。”听到这句话,是不是觉得有点杞人忧天?这是南京一位老太太在报警时反映的问题。近三年她报警多达700次,有时一个接一个打,民警就轮番陪聊到她入睡为止。民警说,这位喜欢报警和民警聊天的陈老太68岁,终身未嫁,年轻时还能抗住一直不结婚的世俗压力,可年纪大了就容易胡思乱想。没有老伴、没有子女、朋友也没几个,陈老太的独居生活异常枯燥(11月10日央广网)。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另据黄岩区老龄委调查,黄岩区共有居家安养的单身老人[单身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1070人,虽然他们多数享受低保、衣食无忧,但他们比较孤独,且部分单身老人由于年老久病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单身老人操作家用电器不慎引起火灾等意外事件也时有发生。空空的老巢无人相伴,独身老人形单影只;“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为不少单身老人的生活写照。
笔者认为,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居家安养的单身老人独自生活更有诸多不便,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笔者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村居“两委”应将居家安养的单身老人作为困难救助的重点对象;各村居老年人协会要积极开展银龄互助活动,组织年龄较轻、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协会会员与本村社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对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多走访、多联系,送上温暖,让老人感觉心有所依;义工组织、各界爱心人士可组成学雷锋小组,与单身老人、空巢老人长期结对,经常上门看望老人、聊聊家常,陪老人看病,排解单身老人、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和无助;行动方便的单身老人、空巢老人也要走出家门,参加老年电视大学、老年大学学习,参与村社区组织的各项老年文体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各种社会活动和兴趣爱好中获取乐趣,让孤独的心灵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归属和温暖,从而保持开朗、健康的心态。节日后很多空巢老人会患上先焦虑、后抑郁的“分离综合征”。应对“分离综合征”,最根本的解药还在子女。作为生理功能日渐老化、心理状态多遭跌落、社会参与多遇障碍的空巢老人群体,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家人的陪伴。子女过完节日离家后,应该多给老人打电话,随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通过交流来缓解“分离综合征”。王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