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v手势 “V”字手势怎么来的? v字手势的起源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1 15:35:04
分享:


  原标题:“V”字手势怎么来的? v字手势的起源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人总喜欢把食指与中指分开,形成一个“V”形,来摆姿势照相等,用以表达高兴和胜利之意。然而,说到这个手势的起因,许多人恐怕还只知道是来自英语单词“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却不一定知道这还与二战期间展开的一场特殊心理战紧密关联。

  V字诞生,传递战争正能量

  二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当时有个叫维克多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每天从英国对比利时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军。

  1940年末,维克多突发奇想,提出以“V”表示胜利的意思,并呼吁人们在德战区广泛书写字母“V”,以示对战胜的坚定信念。几天之内,比利时的首都、城乡、村镇的街道上和墙壁电线杆上,到处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V”字,就连德军营房内也频频出现。



  丘吉尔很喜欢比这个手势

  很快“V”不胫而走,传遍欧洲,亲朋好友见面也往往伸出手指表示“V”,心照不宣地表示出团结一心、反抗法西斯的决心,甚至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非常喜欢打“V”手势。“V”运动高涨,在欧洲掀起一场反法西斯斗争热潮,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攻击力量,冲击着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心理防线。对于“V”的巨大历史作用,战后人们念念不忘,并逐步将其扩展到了需要表示胜利的各个领域。

  战争中的心理暗示

  所谓暗示的方法,就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手段对人发出刺激信号,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并进而控制其行为的方法。军事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选择5名士兵,先测出正常情况下的最大握力为101磅。可是对他们催眠后,暗示他们是软弱无力的,这时测得的握力只有69磅;随后,又暗示他们有很大力量,这时测得结果竟有140磅。通过平均握力的暗示实验,人们看到了暗示所产生的心理能量是多么地巨大。

  《孙膑兵法》曾言:“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意思是:用有形的东西去制服有形的东西是正常的,用无形的东西去制服有形的东西是特殊的。中国古代兵法中的奇、正之谈,正折射了几千年战争中心理战的特殊作用。

  心理暗示在战争宣传中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运用心理暗示对敌人施加心理压力,可以有力地影响敌方的情绪,而在情绪影响下敌方的意识和行为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而且这种影响是深刻的、长久的。盟军在欧洲战场上曾大搞心理暗示袭扰,使德军心理受到扰乱,从精神上削弱了德军的斗志,瓦解了德军士气。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