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为肖战的粉丝发现在AO3网上有一篇关于肖战的同人文,粉丝们认为此文章影响了肖战的形象,表示准备全力投诉此文章,让该文章下架,后来通过粉丝的大量投诉和举报,最终导致该网站无法访问。这也使得几个圈子的路人开始围攻肖战所涉及的影视作品,代言等等。
这场“突破次元壁的战争”,虽然让某媒体发了条“老了,没看懂为什么战”的微博,但也让许多“路人”开始学习起来。2018年出版的《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就成为求学者孜孜以求的初级科普文。
同人
当代中文网络社群中“同人”一词意为建立在已经成型的文本基础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所作的二次创作。同人作品采取的形式有小说、绘画、视频剪辑、歌曲、游戏等,不一而足,而同人作品对原文本的忠实程度并没有定例,随各衍生文本而定。
“同人”一词来自日语,写作同样的汉字,读作dōjin,原意为志趣相投的人。在日本,自明治维新始,就有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以不正规的形式出版刊物的传统。这种非正式出版物被称作“同人志”。早先以文学爱好者的文学出版物为主,二战后逐渐开始有漫画同人志。和现在常用意义不同,这里的同人并不特指二次创作的作品,原创的作品以非正式形式出版也叫做同人。如日本的同人界三大奇迹:东方project、月姬、寒蝉,就是三款在同人展贩售的非正式发行的游戏作品。
日本的ACGN亚文化中的同人志文化一般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标志性时间点是1975年第一届Comic Market同人展的举办,这是日本迄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同人展。很多著名的女性漫画家,如《绝爱1989》的作者尾崎南,和女性漫画家团体Clamp,都是从出版漫画同人志起步进入职业创作领域的。不过如今不仅在中文里,日文中同人志的意思也愈发偏向二次创作的意义了。
同人一词在20世纪初便被引进中国,早期五四文坛也有将志趣相投的人合出的刊物称作同人刊物的。在20世纪末受日本影响的中国网络同人文化重新引入了同人一词,其意义大致等同于二次创作。仍有业余写作者或者画手将自己原创的作品以不正式出版物印刷,同样称为同人志,但相对少见。在不会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同人后缀的创作形式可以省略,如“这个画手是画同人的”;否则,不带后缀创作形式的同人二字一般特指同人小说。比如说“官方才是真大手,官方卖腐逼死同人啊”。
下面以同人小说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同人的创作方式。同人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向度展开:可以拓宽原作品中的时间线,描述原作的人物在原作情节之前或之后的经历;可以摘取原作品中一个没有详述的细节,进行详细的断片式写作,补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机;还能关注原作中没有受到重视的配角,想象他/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甚至还可以颠倒或扭曲原作品中的道德和价值观系统,以原本的反派为视角人物重写原作;同人小说同样可以将喜爱的人物从原作的背景中抽离出来,放置于全新的环境和世界观中,开始全新的故事,例如将《水浒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设定为当代黑社会里的人并由此展开故事;相对于这种意义的架空,还有另一种,将原作中的情节修改掉一部分,以满足粉丝们的愿望;同人小说中还包含混合同人等创作方式,将来自两个不同原作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宇宙观中写故事,例如英国的很多间谍片和侦探片的主角常出现在同一个同人故事中;当然,同人写作中还会出现将作者本人或其熟悉环境代入的情况,过度自我代入的同人被称为“玛丽苏”。
虽然异性配对或者无配对的同人小说也很多,但是在当下中国的同人创作中,同性,尤其是男性同性配对的同人小说占大部分。这类写作会将原作中一般默认为异性恋的角色配对成同性恋人,在中文中,写男性同性配对的称作“耽美同人”,专门写他们的关系发展和发生的故事,而女性同性配对的则称为“百合同人” 。
现今中国网络同人文化是直接在日本同人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英语文化圈的作品,如好莱坞电影、英国电视剧、美国电视剧和一些流行小说的影响同样存在,但一直呈支流状态。曾有“世纪初三大同人圈”的说法,指的就是三部日本ACGN作品的同人圈:《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和《银河英雄传说》。和英语地区以及日本的情况略有不同的是,中国的同人圈创作中,至少到目前为止,本国作品的同人并不占优势,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形态。
虽然同人文化并没有详细界定原作的范围,但是通常情况下,同人创作是以流行文学和媒体为基础的。这里所谓流行,并不意味着粉丝所热爱的作品在主流高雅文化看来都上不得台面,而是指其粉丝会以消费流行文化的方式来消费它。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外国名著如《悲惨世界》,就都是同人文化的重要关注点,尽管在文学史它们一般都被列为“经典”而非“流行”。
除了文学和媒体的叙事文本之外,同人还常常建立在非传统封闭虚构叙事文本的基础上。比如说争议性很大的真人同人,就是以真实存在的人为主角,以他们在媒体上的表现为想象基础创作同人作品。中文粉丝圈流行的历史同人也同样是建立在真实存在的人基础之上的,在英语文化圈通常也归入真人同人范畴,但在中国已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同人创作传统。
一般认为同人文化是女性向的文化,但男性同人文化同样存在。在中国,男性向同人主要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依托文学网站进行创作与传播,处于商业与非商业的边界地带。国内的男性向同人最初以武侠同人为主,其后逐渐转向日系动漫作品与美国漫画的同人写作。男性向同人较为注重作者与读者的自身代入,常常将主角设置为现实世界穿越到原作中的新人物,或者灵魂附身到某个原作人物身上,对原作剧情进行较强的介入,改变剧情走向与人物命运。
同人的创作方式其实在很多二次创作中都可以看到,例如明清小说的大量续书,例如五四时期大量作家对域外和古典小说的戏仿,同样的现象在国外的经典文学中也一样常见。因此同人的定义多基于其社群基础和身份认同,而非写作方式和文字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