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 请不要轻易把孩子全托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5-26 09:23:01
分享:

  对于幼儿全托好还是日托好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着争议,学者、老师和家长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近日又有新闻报道说一些小学生家长竟然为了使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既能获得课外学习辅导又能被严格看管,而把孩子全托在老师家里。真可谓家庭教育,一托了之。

  不全托,孩子就无法进行独立性的培养了吗?不全托,父母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吗?孩子究竟是我们生活的礼物还是累赘?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们认真反思,全托的代价太大了。

  据报导,最近,天津出现了招收0岁孩子的“全托”托儿所,孩子一出生就可以交由托儿所抚养教育。有人说,从孩子一出生就“全托”,可以解除父母的负担,能“解放生产力”,还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猛一听,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我却不以为然。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十月怀胎,父母是怎样怀着企盼、激动、欣喜的心情等待“喜从天降”。孩子一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父母,首先投入的就是父母的怀抱,出生以后最先得到的珍贵的亲情也是来自父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是天然的。孩子小时候,对父母依恋,强烈要求与父母保持亲情,与父母进行感情交流,那是十分正常的,也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发育的。

  孩子小时候,与父母保持亲密的经常的接触,形影不离,这不仅使孩子有安全感,心情舒畅,情绪放松,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感到莫大的温馨幸福,而且也会使孩子拥有正常的感情生活,培养健康的情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血肉相连,唇齿相依,极为特殊,是其他任何人的感情所不能替代的。父母亲情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精神食粮中的“精品”。即或是“全托”托儿所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但那毕竟是“像”,且是“后天”的,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亲情。孩子一出生就“全托”,实际上是七天内有五天完全脱离父母,就等于强制“割断”孩子与父母的亲情,对于那些对父母有着极大依恋的小孩子,简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不可否认,从理论上说,孩子出生以后入“全托”托儿所,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孩子再小也是有情感需求的,过早地长时间离开父母而“全托”,使孩子刚一出生就觉得像孤儿似的,对孩子心灵、情感上的伤害极大,甚至是终生都不能慰平的。

  据《北京晚报》报导,有一位某部委的干部,父母都是军人,他从小就上整托,爸爸妈妈甚至一个月都不来接他一次。事过几十年之后,他回忆说,那时候,幼儿园经常只剩下几个孩子,他们想妈妈了就开始哭。后来,不哭了,只觉得妈妈对他们不亲。

  另外一位成年人,也是从小就被家长送到全托幼儿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有时甚至周末也被父母遗忘在空空荡荡的幼儿园里。他说,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1958年中秋节那天。那天傍晚,幼儿园里只剩下他和其他四五个孩子没被接走。吃过晚饭后,他们在阿姨的陪伴下,一个个攥着手里的月饼,或站或坐,在宿舍楼外面的走廊上,仰着头,呆呆地望着天上那轮金黄色的大大的月亮。

  “中秋节是干嘛的啊?”一个小班孩子问。

  “就是吃月饼呗!”一个大班的孩子回答说。

  “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老师说。

  “那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不接我们回家啊?”那个大班的孩子疑惑地噘着嘴又问。

  那一晚,老师没有催他们按时就寝,一直陪着他们这几个手里攥着月饼的小可怜儿,望着夜空那轮冷冷清清的月亮。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