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 当前中国儿童阅读能力的反思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5-25 06:14:50
分享:

 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是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最主要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 舒华 教授

  在满足了儿童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进一步的享乐型消费后,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开始普遍关注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中国已经形成了重视阅读的精神土壤。

  一方面,家长们投资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渐增多;但另一方面这些投入又大多带有盲目冲动的色彩。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诸多的误区,由此产生了普遍的焦虑心态。

  中国还缺乏一套针对幼儿阅读教育的专业、权威和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儿童在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时,存在着非常多的缺憾和不足。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

   对儿童阅读发展阶段的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和起始年龄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长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片面的定义早期阅读: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阅读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相关调查显示:83%的家长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

  社会上种种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法机械地教会儿童认字,但是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却受到了压抑。

   过分功利性的目标设计: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让低幼儿童大量阅读知识性、文学性内容,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2/缺乏优秀的阅读材料

  目前,少儿读物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热点,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但就现在的读本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

   儿童读物创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在美国,儿童读物的创作要求创作者有很高的学历,要求有儿童教育背景。而国内读物的出版仍然集中在对一些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童话的包装,书籍出版总体水平不高、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和种类有限。

   从目前少儿读物的年龄段来看,中国出版业刚刚具有了年龄段的概念,但段级区分仍不清晰,各年龄段面向低幼的读物极其缺乏。2003年1月中国少儿图书排行榜上,6岁以上儿童文学类图书仍占主流。

   目前,中国儿童读物最为常见,市场销量较好的仍然是一些文学性书籍,功能性读物比例很小。中国儿童读物的数量巨大,但分享阅读等功能性读物却几乎为零。

  如果说目前的儿童读物在满足一般阅读需求方面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那么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功能性读物及以此为基础的儿童发展服务还很缺乏。

  主题上过于单一,无趣, 唐诗宋词、古典童话,新老三字经仍然备受推崇,小猫小狗仍是常见的主角,扬善抑恶的道德说教仍是常见的主题,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作品很少。

  3/家庭早期阅读方法失当

  望子成龙,求成心切

  家长指导儿童读书时,对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开展方式的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对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低幼儿童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年龄特征,如儿童个体差异大、接受信息方式不同等,必须确保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快乐的、轻松的、游戏化的,单纯强调阅读能力的发展而缺乏对方法的选择会陷入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的困境,从而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

  有些家长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一些与其年龄特征不适应,他们不感兴趣的文字,如四岁就开始读名着,或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机械的背诵古诗,读形形色色的“新三字经”等等……。对于低幼儿童而言,这样的“开卷”未必有益。

  愿意花钱,不愿意花时间

  中国家庭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着愿意多花钱,但是时间投入少的特点,缺少共读时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却非常缺乏在时间上的投入,如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据我们的调查,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是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比例也不足20%。

  4/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的阅读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阅读教育的目标设计上,很多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功利性心理,也将识字量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来追求。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大多依照字、词、句、段、篇的传统策略进行,重视测验,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过分注重对一篇文章的深入分析而缺乏对阅读量的追求。

  教育观念的落后,如忽视儿童独立价值的培养,强制性教学普遍,缺乏开放的教学思维;教育资源有限:教师教学水平较低,班级规模太大—学生人数多、教师空间小,教学设施缺乏等等一些客观因素也对阅读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目前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新理论层出不穷,但是缺乏以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基础的系统、可操作的方案,使得教学工作者无所适从。

  阅读环境与氛围缺失

  缺乏氛围营造和场所建设。调查显示,许多中国家庭环境的布置不利于早期阅读的开展,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和书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幼儿园、小学的阅读角区建设也很不完善。公共阅读学习场所严重缺乏,社区系统没能为儿童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

  社会特定转型时期,早期阅读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

  功利性极强的潜能开发、天才教育在很多专家和家长那里备受推崇,而对儿童的一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如阅读能力和兴趣,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尤其是电视卡通的滥觞,吸引了儿童相当多的注意力,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教育上,普遍存在着重外语,轻本国语言的倾向。

  社区的图书馆普遍缺乏,未能在阅读的方便获得上发挥作用。

  针对阅读的社会组织发展不健全,读书类的社会组织、兴趣小组非常缺少, 2004年是国际阅读协会成立40周年,中国尚未加入会员国。

  受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水平堪忧

   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左右才开始阅读活动。

  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性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虽然汉语阅读在阅读障碍发生率上比英语国家低,但是根据专家对城市儿童的测量,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也在6—8%左右。

  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落差极大,有的4岁儿童能读名着,而有的10多岁的儿童却不能完整的读书,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背景下,中国儿童的阅读教育获得严重不足,除去那些能够接受正常学前教育的儿童,中国有将近2000万的流动儿童,6000万的残障儿童,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农村儿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书本对他们而言仍然属于昂贵的奢侈品。

  “我要读书” 而不能读书的高玉宝在现代中国仍然为数不少。儿童阅读“一个也不能少”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中国儿童阅读的种种不足和我们国家的“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是极不相称的,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社会教育工作者贡献更大的力量,付出巨大的努力,共同携手来改变这种状况!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