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pee 用耳朵学来的第二语言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5-25 12:07:34
分享:
她只有三岁,她没出过国,她不是神童;她的单词量让不少大学生汗颜。秘密其实很简单。

  这个名叫汤北辰的小女孩刚满3周岁,但在所居住的整个社区里很有名气。周围大人小孩都知道,小北辰除了有讨人喜爱的开朗性格外,还有超出其年龄的英语水平。

  她有接近1600个的英语单词量,这其中有相当多的单词,比如scaffold、jaywalker、scooter、yakitori、Velcro、rhinoceros、firebrigade等等,即使许多大学生,都未必清楚;她能轻松看懂《迪斯尼神奇英语》的所有故事,以及香港英文台的适龄幼儿英文节目;她对于生活中的语言,凡是汉语能理解的,英语全部都能听懂;到荔枝公园外语角,老外与她说的话也全能听懂。很多人甚至认为小北辰是天生的双语人。

  汤北辰的父母只是普通的中国人,小北辰也只是个很普通的深圳孩子,既没有出过国,也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训练班,她的“爹地妈咪”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任何超常的智力。

  面对着别人的惊讶,小北辰的母亲罗女士总是企图打消对方的神秘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自打孩子一出生,孩子她爸就坚持跟她100%用英语说话,我与孩子大约有20%使用英语,80%使用汉语。奶奶也有时给她念幼儿英语故事。如果说教孩子学钢琴、学书法需要大人和孩子付出很多努力的话,跟孩子在生活中说英语是不需要付出任何特别努力的,因为做父母的反正要跟孩子说话。”

  所有的英语教学法无非是要创造一个类似母语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由谁来创造最好呢?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

  星期天,记者来到小北辰家。房中陈设简单朴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北辰组成的完整和谐的家庭流露着富足的天伦之乐。小北辰总是笑呵呵地调皮,爸爸妈妈不时地用英语和她说话:“Do you want some milk?”“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wash your hands, right now.”。”“Put on yours lippers,the bathroom floor is sweat.”……小北辰少部分用英文应答着,大部分用中文回答爸爸妈妈的话,然而毫无疑问她对爸爸、妈妈和记者的英语百分之百都理解正确。如果诱以糖果或巧克力,她就会跟你说英语了,当然英语不如汉语说得多。若是跟着大人说话,小北辰能清晰、准确地说出很长的句子来,令记者惊奇不已,比如I wanna go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o see the fire engines.。

  北辰的妈妈罗女士说:“我们从不认为对小北辰进行的是所谓的双语教育,我们把这个叫做双语养育。国内这样做的家庭一定还有,但双语养育这个名词是我们第一个提出来的。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双语习得’而不是‘外语学习’过程。因为小北辰的英语完全是用耳朵学来,她掌握任何一个概念、词汇和句子都和具体的事物、活动联系在一起,是完全无意识地掌握语言。‘外语学习’则是另一回事情,孩子大了在教室里学外语通常充满压力和焦虑,更多是用眼睛在学,并且通常需要以母语为媒介来学习。

  各种外语教学法,听说法、浸入法、交际法、游戏法、全身心反应法等等,实质都是千方百计使外语学习的过程模拟孩子掌握母语的过程,越是自然越是平常效果就越好。我们给小北辰创造的英语环境,也就是一种类似于母语的环境,即父亲在和孩子的交流互动中用英语替换了母语,其它什么都不变。这样一来英语成了孩子的‘父语’或第二语言,与长大后学习外语有本质的区别。”

  记者很好奇地问罗女士:“这是不是对父母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呢?”罗女士说:“孩子爸爸是学工科的,我以前当过高中英语教师,现在教小学语文。我们并不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只要能使用外语和外国人进行一般的交流就行。你想,孩子生下来认知世界需要什么复杂的思想和句式呢,难道还要给她介绍诸如‘电视机的原理’这样高深的东西吗?无非就是一些日常用语和词汇罢了,我们相信在深圳有很多父母都具备这样的水平。所有的大学外语教师都有这个能力,相当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也可以尝试这么做。能够使用英语基本流利进行交流的现代白领们全都可以大胆尝试。很多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实施双语养育,只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有正确地认识,都能有长期的热情和兴趣。

  当然,也还是需要有一些简单的准备。刚开始的时候,花几天时间把孩子生活中常见的比如‘奶瓶’、‘尿布’、‘拉尿尿’、‘弯下腰来,妈妈给你擦屁屁’等词汇和短句子列个清单,一一查清楚。以后还需要在口袋中随时揣一本汉英小词典应急,遇到不熟悉的词尽快查一查,比如麦当劳的‘薯饼’这个词怎么讲等等。如果一些单词实在不会讲,用泛指的概念就行了,比如想不起‘小便盆’就说commode、babytoilet或peepeebasin;想不起‘马驹’就说babyhorse……因为语言并不是非对即错的逻辑,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就是它的模糊性。

  总的来说,双语养育是不对父母和孩子形成任何负担的,不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没有,也不需要付出任何额外的时间。但这样做收效十分明显。因为工作关系,孩子爸爸并不是每天都回家。然而,算上周末和节假日,基本上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与孩子在一起,3年来就有1千多个小时在与孩子用英语进行自然的、无意识的沟通。

  罗女士回忆说,父母给孩子讲英语真正困难的是头3个月,因为英语毕竟是外语,最初会觉得不自然,着急了就说回汉语了。3个月之后就基本上习惯了,现在对孩子说话即使是对人家的孩子说话时,说汉语反而感到不自然。作为家长,我们自己当然也需要长期坚持学习。然而从第三个月起,我从心理上已完全习惯了对孩子说英语,虽然到今天仍然时不时需要查生词。

  小北辰在整个语言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一岁半时她的英语说得比中文多,现在3岁了她的汉语说得比英语多。但是我们一点都不担心,孩子心理上更愿意使用中文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说并不等于不会说,而是不愿意说,因为她知道我们都会说汉语自然就要偷懒了。就如同我们成年人见了中国人不愿意说英语,见了家乡人自然不用普通话。对双语养育我们首先是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对孩子没有苛求也不急于求成,不要老让孩子表演,给孩子测试什么的,较之英语,我们自然更热爱我们的母语汉语。对孩子的英语,我们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根据获得的资料,所有双语家庭的孩子4岁以前普遍都是更愿意说一种语言,四五岁以后过渡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小北辰的姑姑、姑父在国外,等小北辰上小学时送她出国过一两个暑假,那时效果也许会非常明显的,因为她已经能听懂英语。

  双语或多语现象其实是很普通和正常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父母的外语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母语或第二语言。

  但是这样孩子会不会把各种语言搞混呢?

  小北辰的妈妈说:“双语和多语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半以前全都是几种语言混着说,然后逐渐过渡到只愿意说一种主要的语言。大概到四岁半以后,就会把几种语言彻底地分开,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语言和方言并没有本质的界限,我们中国许多方言之间不能通话,而西方某些不同的语言之间各说各的话相互可以理解良好。我们中国人通常将‘双语’看得太神秘了,其实几种方言或语言在同一家庭中混杂的现象世界上非常普遍,地球上会说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比只说一种语言的人要多得多,方言就更不用说了。比如深圳有的家庭中爷爷奶奶说潮州话,外公外婆说上海话,爸爸说广州话、妈妈说普通话,这几种方言跟外语一样相互不能沟通。如果中国没有采用汉字,各方言都采用自己的拼音文字记录口语,汉语方言之间的距离比西方某些语言之间的距离还要大得多。方言也好语言也好,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都是说不同的‘话’。只要在生活中使用起来,任何孩子都可以做到什么都能听懂,而且区分得清清楚楚,根本不必担心是否会混淆。“在西方,语言混杂的现象就更普遍了,比如在卢森堡的家庭你会发现,母亲用卢森堡方言在骂孩子,父亲在看德语报纸,爷爷读法语杂志,上中学的哥哥用英文做功课,上幼儿园的小妹妹自个玩时一会儿德语一会儿法语地自言自语。

  但是很多人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小北辰的爸爸回答说,语言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比如在深圳,许多人使用的普通话没有播音员准确,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95%的英国人说话都不是标准的BBC口音,美国的口音从来都没有一个惟一的标准,大家都是各说各的话,而澳洲或新西兰的英语口音在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耳朵里是最粗俗不堪的。国内邀请的一些外籍教师地方口音也重得很,听不出来的人以为凡是洋腔洋调都很“地道”。世界上54个英联邦国家和地区中有40来个使用英语,各地区的英语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相互交流基本上没有问题。中国人因为使用了国际音标,说的英语反而谁都听得懂。

  上学之后,孩子的口音可以不断地得到规范和修正。孩子在青春期结束之前口音的可塑性都是很强的,在广州长大的孩子16岁去了北京,仍然能完全彻底地克服掉广州音说标准的普通话。认为自己的口音不够标准因此不敢跟孩子说英语,语言学家们认为这是很可笑的。若是这样考虑,那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不了标准的普通话,是不是就不要对孩子说中国话了呢?

  即使父母的语音不够标准,孩子还是能够学会说话、具备相当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孩子就能听懂标准语言。以后孩子从磁带、电视中听到标准英语的机会多了,语音会自自然然得到矫正。

  “语音的问题中国人本来就看得过重了,而对语法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小北辰的妈妈接着说:“到底说playbasketball还是说playthebasketball,或者takemedicine还是eatmedicine事实上并不重要,说错了也不要紧,孩子今后听到规范的说法仍然能理解,听得多了自然会纠正过来。

  “语言学家Osherson提出,儿童总是根据较新的语言经验来修改语法。他们记不住很久以前听到的句子;儿童在修改自己的语法时并不保守,也就是说他们会根据最近听到、读到的句子不断放弃自己以前的语言规则,形成新的语法体系。”

  “孩子掌握语言,听力理解是第一位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我们小时候说家乡话,无论发音、词汇还是语法离普通话距离都很远。会说家乡话以后,上学再学标准汉语,从书本、广播电视中学习,很快就跟上来了。英语是我们的外语,不足够标准,离英国人的英语仍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们的英语和标准英语在‘语言核心’上是基本一致的。”

  “孩子学习语言,可塑性非常强,接触到的所有的方言、口音,只要听懂了都能够掌握好,至于他们自己采用什么方言和口音,并不取决于所听到的各种方言和口音的比例,而取决于孩子对各种方言和口音的心理认同。孩子们天生知道哪种方言、口音更有社会威望。“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学外语最大的误区之一就在于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而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语言交流的内容上来。”

  双语养育在世界上有无数成功的例子,相互鼓励和经验交流也非常重要

  小北辰一家是最早加入国际双语家庭邮件组的中国家庭之一。这个互联网上的协会有800多个家庭分布在世界各地。小北辰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周末利用互联网与其他的双语家庭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这些家庭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果到友好家庭那里做客,都能受到短期免费食宿的待遇。有一个香港家庭的母亲陈宁是中国人,父亲保罗是美国人,他们有一个五岁半的儿子斯迪文和一岁半的女儿乔伊。斯迪文一家经常到深圳做客,陈宁给小北辰带来了很多儿童英文故事书和音像资料,斯迪文成了小北辰最好的朋友之一。斯迪文还朗读了多个英语故事,用录音机录音,把录音带送给小北辰。

  还有一些非常热心的外国朋友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比如美国妈妈萨布瑞娜、德国爸爸克拉恩等等。尤其是美国妈妈阿迪斯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了大量的带孩子时使用的英语词汇和日常用语,给小北辰的妈妈邮寄过来。

  这种采用外语养育孩子的独特方式,也给了国内许多其他家庭新的启示。武汉孩子轩轩的妈妈和杭州孩子家慧的妈妈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轩轩两岁之后开始接受双语养育,家慧一出生妈妈就跟她说英语。两年多来,3个家庭互相鼓励、交流经验。现在已4岁的轩轩和不到两岁的家慧英语理解能力也非常好,并逐渐开始说一些英语。受到大家的启发,现在国内已有十多个家庭,孩子爸爸妈妈中有一方坚持与孩子说英语,所有这些家庭都为自己双语养育的决定感到由衷高兴,为孩子每天的进步而欢欣鼓舞。

  采用什么教材都可以,关键是要在生活中使用起来

  那么你认为目前市面上那些儿童英语教材和英语班是否还有用处呢?记者请教小北辰的妈妈。

  小北辰的妈妈说,我们偶尔也会借一点教材来看,但不会给孩子看。市面上有的教材卖到几千元一套,对孩子和家长多少也是个压力。3岁的孩子看电视、电脑似乎也不太好。家长们如果一定要送孩子上英语班或买教材,最好将课本中的内容融进日常生活中去,而不要上课是上课、生活是生活。比如说课本上学习了Goodmorning,最好每天孩子一起床就跟他说一句Goodmorning;每当开门的时候跟孩子说Pleaseopenthedoor。无论怎么样多少说一点,能说多少算多少。有条件的父母至少应该把孩子课本上的英语在生活中全部用起来。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中有一方在生活中坚持对孩子使用英语,另一方说汉语保证汉语的输入。如果孩子已经两三岁了,可以把英语逐渐加进来,比如第一年20%的话语使用英语,第二年达到40%,第三年达到60%……实在说不来的东西就说汉语好了,双语养育不拘泥于任何形式。

  当然,我们在对小北辰的养育过程中也购买了一些语言材料。然而无论对哪个孩子,光打开录音机让孩子自个儿听英语儿歌或歌曲,事实上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语言若是没有被理解就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符号罢了。

  西方语言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为1的话,用于进一步学习的最佳材料的难度只能稍稍大于1,否则语言学习收效甚微。此外,只有在充分的参与和互动中才能学会语言。你教给他们,他们转眼就忘了;让孩子参与进来,他们就记住了。这也就是孩子在无意识中轻松掌握母语的秘诀。双语养育方法很简单,汉语怎样做英语怎样做就行了,难得的是父母对这个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和长期的热情,否则做不下去。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