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图片 童谣手抄报图片大全集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19 22:36:32
分享:

童谣图片全集:童谣史

童谣历史悠久,始于《诗经》。微风园有桃子——“心有牵挂,我唱啊唱。”《列子》中记载的抗曲童谣,据说是中国传说中的圣人石尧的童谣。《古今事考》说:“列子说:‘尧在康曲游历,闻小儿童谣……’从童谣开始,也是从姚开始。“有人认为《列子》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周宣王《国语郑语童谣》是最早的童谣。即便如此,童谣也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可以与之相比。

纵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朝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都不同程度地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与孩子的生活无关;明代以来,在继续发展政治童谣的同时,出现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这时,一些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我觉得明朝以前大概有非政治性的童谣,但是因为没有人收集记录而湮灭;即使稍微写下一点,也往往是依附于政治。明朝是中国产生大量资本主义因素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突破了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相对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展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领域,随着当时印刷业的繁荣,童谣的创作或收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最早的儿歌专辑是明代吕坤于1593年编的《玩儿歌》。从此这方面的专辑逐渐增多。

从现有资料来看,我国古代童谣普遍呈现出“两多两少”的局面:乱世多,盛世少;明末多,清初少。和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朝一样,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很多,内外战争频繁,民族分裂,生灵涂炭。每一个朝代,后期的童谣都比早中期多,比如秦末、汉末、元末、明末。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乱世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势力都在试图表达自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制造舆论。所以有生产童谣的沃土。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统治者的约束力相对减弱,这样产生的童谣就不会全部被扼杀。新当选的统治者愿意保留那些为自己制造舆论的人的童谣,也就是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人的童谣,往往是宽容的,甚至愿意记录下来,作为自己“顺从天心,顺应民意”的证明。另一方面,在各个朝代的初中,统治阶级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和平的东西外,不容易创作和保存具有真正战斗力的儿童歌谣。

童谣的手写图片:童谣的内容

童谣内容的选择有三个参考点:

1.童谣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内容简单,思想简单。

童谣伴随着母亲的歌声,从乳儿的摇篮进入孩子们的生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从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唱童谣,从童谣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很浅显,很容易让孩子理解,或者简单集中地描述和叙述事件,或者用简单有趣的韵脚表现常见的事情。例如,叶盛的童谣“娃娃”:“娃娃,不听话,喂她,拒绝开口。”他天真地表达了孩子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在唱这首童谣的时候,会马上想到自己的吃饭场景,知道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童谣内容想象力丰富,趣味性强;全诗篇幅短小,结构统一。

孩子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相对简单,仅限于口头上。所以童谣的长度要短小精悍,结构要简单不复杂。常见的童谣一般只有四短句、六短句、八短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话字数而言,有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七个字,杂七杂八。三句五句七句是基本句型。简短简单,好学好唱。比如全树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抓害虫,保护庄稼,我们都爱!”只有19个字,既描绘了青蛙在田野里唱歌的画面,又告诉孩子一个常识,简短,简单,容易背诵和记忆。

3.童谣的语言生动活泼,充满韵律,朗朗上口。

童谣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他们的作品适合演唱,能与游戏过程相匹配,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孩子是主动的,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童谣具有音乐感、节奏清晰、生动活泼,能激发儿童的美感和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意童谣,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有押韵、节奏明快、语言生动的特点。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