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故事 春联的来历故事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01 11:03:34
分享:

春联的起源故事

根据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的《山海经》中,有一个幽灵世界,中间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3000英里的大桃树,树顶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早上金鸡啼叫,晚上在外游荡的鬼就会冲回鬼域。

鬼域之门位于桃树东北,站着申屠和雷宇两位神。如果鬼魂在晚上做了一些不自然的事情,申屠和雷宇会立即找到它并抓住它,用一根用芒芦苇做成的绳子把它绑起来,然后把它送给老虎。

因此,全世界的鬼魂都害怕申屠和雷宇。所以民间用红木雕刻自己的样子,放在自家门口,避邪害。后来,人们干脆把申屠和雷宇的名字刻在红木板上,认为这样做也能除恶。这种红木板后来被称为“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在红木板上写对联,一是不失红木镇的邪意,二是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三是装点门户以求美观。他们还在红纸上写对联,象征幸福和好运,春节时贴在门窗两侧,表达人们对来年好运的良好祝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前的将领、,人们都把秦、尉迟恭奉为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到门外鬼哭,一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要求两位将军带着武器到袖手旁观门口,第二天晚上,就没有出现幽灵般的骚扰。后来,唐太宗把两位将军的肖像涂贴在门上,这种习俗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

春联信息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以工整简洁的文字描绘美好的意象,表达美好的祝愿,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上下对联字数没有限制,但必须相等。春联起源于符涛,是中国人庆祝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把春联放在门口的台阶上时,就意味着春节正式开始了。于亚飞《迎新》说:“幸福是红的,家家贴春联;旧年告别新年,时针轮永远向前。”

每到春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选择鲜红的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加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写的,但也有印春联的。春联有很多种,有街门对,也有上门对等。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朝大门两侧悬挂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记》记载,符涛长六寸,宽三寸,红木板上写着“申屠”和“雷宇”的名字。“正月初一,做桃是家常便饭,以仙木闻名,百鬼惧之。”因此,清代《燕京时年》记载:“春联,即符涛。”五代十国时期,有人在宫廷里题春联写桃符。《宋史·蜀家传》说: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殷寻题桃木板,“因非工,故假装写题云:‘余庆在新春,长春在甲节’”,这是中国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被称为符涛。王安石的诗里有这样一句话“家家户户总以新桃换旧桃”。到了宋代,桃的符号由红木板变成了纸,叫做春贴、春联。这种习俗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