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延迟满足法是打开自律之门的秘钥……
文/晏红
自律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情绪、行为和思想施加影响,适时地调整和监控自己的能力。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在困难面前克制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现。
通俗地说,就是要求孩子能够克服内心强烈的欲望,等待自己渴望的东西,而不是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如果家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抵制当前的诱惑,积累延迟满足带来的积极体验,会对孩子的自律性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与自律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人人都想在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愿望,但是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混乱,所以大家必须养成排队、轮流和等待的行为习惯,可以说延迟满足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一个基本涵养。
家长可以在同伴游戏、人际交往中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例如在社区里荡秋千,已经有小朋友在那里了,家长就要引导孩子明白先来后到、需要等待的规则,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延迟满足荡秋千的急切心情。家长平时还要以身作则,在各种生活场景中排队不加塞、等待不催促、轮流不争抢,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延迟满足的好榜样。
孩子的自律水平在某些场合容易表现得比较弱,例如在电影院等待放映,在飞机场候机,在电视机前等待少儿节目……凡是涉及等待的场合都将考验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
一般情况下,孩子会有三种表现:一种是特别闹,拳打脚踢、活蹦乱跳;另一种是坐着发呆,虽然不惹事,但无所事事,也属于消极等待;还有一种是做一些有趣的小事情,使自己活跃而不喧闹,不会感觉到等待的漫长和无聊,这属于积极等待。等待的时光有时需要大人参与,引导孩子做些小游戏,而有的孩子自己也能想出办法、找到乐子,这样无聊的消极等待就变成了快乐的积极等待。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一些需要积极等待的情境,如果家长善于把握,就能为孩子提供自我控制的方法与榜样。家长不妨和孩子玩游戏,这样的等待不至于太乏味;不久后,孩子自然就会养成有耐心的习惯,懂得自律和信守承诺。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在等待的过程中先是自己不耐烦,然后面对不耐烦的孩子变得更加不耐烦,这时候反而要求孩子控制自己、静静地呆着别闹。对于孩子来说,消极等待是最大的折磨,家长则应该静下心来想办法打发无聊的时光,培养孩子学习积极等待的意识与方法,进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
做事有计划有助于增强孩子理智战胜情感的力量。例如,带孩子去超市,为了避免孩子见了喜欢的食品和玩具就想买,家长可以事先与孩子商量好,列一张购物清单,不在清单上的东西不能买,培养孩子克制冲动、遵守约定的意识;如果孩子看见新鲜的玩意还是不想走,家长可以承诺下次再来买。如果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目的的好习惯,他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石头剪子布”是用偶然法则来决定输赢,因为公开、公平而让输家服气并接纳对方,进而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生活中常常出现孩子与家长软磨硬泡、步步为营,为自己争取利益与权限的情景。
例如家长说再玩10分钟睡觉,孩子说再玩20分钟,为了避免以后孩子做事总是跟家长讲条件、任意磨蹭,在不伤害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与孩子做这个游戏,这就意味着不是孩子说了算,也不是家长说了算,是游戏的输赢结果说了算,最后大家都得遵守赢家的约定。常玩类似游戏的孩子,会更加尊重自然法则,较有理性,不易乱发脾气。
良好的自律性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即高级神经活动具有协调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科学的运动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生理发育与成熟,活动不足、缺乏运动会延迟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孩子来说,很多运动游戏既能吸引孩子锻炼自我控制能力。例如“红绿灯”游戏:家长与孩子一起边走、边拍手:“一二三,木头人……”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保持最后的一个动作不动,让孩子学会坚持……
要想顺利和成功地做任何事情,几乎都离不开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它是人们学习、生活、做事、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童年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自律的培养需要家长的适时引导。
-END-
孩子学园+
本公众号为《孩子》杂志官方唯一授权网络公众平台
《孩子》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承
亲子同阅读,携手共成长的办刊宗旨
教育源于生活,习惯成就未来的理念
着力为亲子打造一个携手共成长的幸福空间
为孩子创建一个符合其生长发育规律的思维乐园
为家校共育搭建一条尊重教育规律的绿色通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度
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广东省家教会指定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