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不听话。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吗?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很多家长很生气,会打骂孩子,但是打骂有用吗?答案将在下面给出。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孩子在两岁前后会开始变得不听话。两三岁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调皮,“固执”,有自己的小想法。这种不服从有三个原因。
1.婴儿心理发展的必要阶段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两岁以后逐渐觉醒,对“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更加独立、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什么都想参与,但往往违背父母的想法和做法。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孩子会反抗,内心也会受挫,导致“不听话”。
2.婴儿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
孩子们好奇心很强,所以他们喜欢触摸任何东西。如果家长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孩子调皮捣蛋,停止活动,甚至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不开心,不愿意服从。
3.婴儿的运动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孩子的活动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空自主活动的空间,所以我会自己尝试新事物。这时,如果父母停止孩子的行为,孩子会感到不满,变得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时如何教育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劝说,不要正面对抗。否则,父母在对某件事不满时,不会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哭闹的任性脾气,或者父母忍不住打骂孩子,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1.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有逆反心理时,他们喜欢和父母作对。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长时间不起作用,那就做点别的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以后再教育孩子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的不听话通常是由一些特殊的原因或内因引起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孩子,分析孩子的行为,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开心,却不说出来,那就没有办法缓解,他可能会通过违背父母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所以,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父母没有注意到,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固执”。
3.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
制定明确的规则是个好主意,但要确保孩子能理解。比如告诉孩子:“过马路一定要牵着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遵守这些规则,父母应该另寻他法。比如孩子因为觉得被忽视而欺负妹妹,让他帮她洗澡吃饭,然后找时间单独陪孩子。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害怕黑暗而拒绝睡觉,他可以在床边留一个手电筒。
如果一个孩子不听话,他应该打架吗虽然打孩子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也可能会出现孩子不得不接受体罚教育的情况,很多家长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打孩子。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打孩子,用不听话的自然后果教育孩子。
1.尽量控制自己不要打孩子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体罚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不要一时冲动打孩子,因为打孩子往往会起反作用。你可以把内心不满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比如对孩子说:“你的做法让我很失望!”“我现在真的很不好过!”。它不仅能平复你的情绪,还能让你的孩子换个角度思考,反思自己。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过分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承担自己犯错的后果。如果孩子还小,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改正错误。比如果汁被打翻了不能喝,孩子需要把地上的果汁清洗干净。孩子可以了解自己错误的影响,深刻反思,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3.间接惩罚孩子
父母不必过度调查孩子的小错误,而是让孩子通过警告的眼神和缩短看电视的时间来吸取教训。例如,当孩子们不整理房间时,他们会没收零食。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未来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保障,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的时候不要情绪化
经过多次警告,孩子还是一意孤行,家长需要冷静对待情绪,冷静应对。如果在情绪失控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感到内心受到伤害。这时,孩子注意到父母的愤怒,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5.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被打
如果非要打孩子,需要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打他,打了多少次,下次犯错怎么办。
不要打得太狠,也不要把打孩子当成发泄的方式,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打孩子。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打你我们也很难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虽然自己做错了什么,但父母的爱是不会变的。打他只是希望他下次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以内和6岁以后的孩子
两岁以下的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没有规则感。这个时候,通过打电话教育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了孩子的心。孩子长大后,不仅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六岁的孩子已经明白了道理,所以父母凡事都要讲道理,不要随意打骂。
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1.制定规则
不懂或忘记了行为规则的孩子,往往不听话,不愿意和父母合作。这时,请再次提醒孩子,记得要有柔和的表情和温和的态度,明确提出或说明你的要求。父母不能用他们的不服从向孩子解释。比如对孩子说“你什么时候听话”。这样,孩子会更加调皮和固执。
2.树立榜样
孩子小的时候,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如果孩子不行动或不按照指示去做,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当父母为孩子制定规则时,也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做。比如如何坐好,如何打扫房间,如何摆放东西等。
3.严肃地说话
父母经常带着愤怒、疲劳等情绪打骂孩子。孩子不仅身体上会痛苦,心理上也会害怕,也会被压抑。因此,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长篇大论,很难反思自己,更难纠正自己的行为。父母应该和孩子认真交谈,让他们明白真相。让孩子们停止自己的行为,在角落里和他们交流,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打骂。
4.耐心和正确
孩子的行为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不良行为会转化为不良习惯。反之亦然,纠正需要时间,所以请耐心等待。如果孩子不讲道理或者有其他不正当的行为,家长就不要放任他们发展,随时纠正他们的行为。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孩子的不当行为就会加剧。
5.家庭合作和共同教育
事实上,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社会意识,关心荣誉、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意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心理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在家睡不好,老师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家的情况,表扬那些按时睡觉的孩子。
反而比反复告诉孩子更有效。
是因为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不会说话吗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自主意识也会增强。如果家长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孩子身上,总是命令孩子做事,恐怕达不到效果。父母要多表扬和肯定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
1.尊重孩子,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忙于其他事情。
2.理解孩子行为的意义,表达孩子想要解释的东西。
3.如果孩子有情绪,父母首先要认识和理解。
4.当父母拒绝孩子时,他们应该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在和孩子说话时要温柔。
总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内容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即使父母没有发现这种影响,也不代表不存在。有时候,当父母表扬或批评孩子时,他们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情绪,但他们忽略了孩子。如果表达方式得当,孩子可以更加积极自信,孩子也会觉得自己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