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谈落实核心区控规
保护老城风貌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月30日发布。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相近,因此将两个城区作为一个功能区统一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一个功能区可以由多个行政区组成。
近日,新京报记者对话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和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他们均表示,两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老城保护、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的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在城市更新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老城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更新政策机制有待完善等。
下一步将坚决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坚持以街区更新破解老城保护难题,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背街小巷精细化提升行动,最大限度保护老城风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另外,继续大力推进生活服务配套网络完善、便民生活设施织补,使疏解跟提升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谈挑战
保护和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新京报:在老城保护、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的实践中,我们还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
夏林茂:从困难和挑战来说。首先,老城保护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保护和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总书记强调“老城不能再拆了”,但是在保护和发展发生矛盾时,面对保护和居住空间的矛盾,面对经济利益与保护价值的冲突,城市发展的各类主体、居民群众对老城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品质还不够高。东城区是北京市文物资源最丰富、分布也最集中、历史文化街区最多的城区,北京老城现状33片历史文化街区,有18.5片在东城。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古都风貌和厚重文脉,是老城保护复兴的核心所在。老城的平房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很突出,街巷胡同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房屋也比较破旧,人口密度过高、居住拥挤、交通出行不便,传统院落规制和风貌都受到侵蚀,历史文化街区的吸引力、活力不足,街区品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好历史风貌保护和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关系,如何破解保护利用与发展的难题,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的。
同时,城市治理多元主体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越是超大城市,越要在共治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但在目前我们的城市治理当中,作为领导力量的政府,发挥作用的边界仍不是很清晰,缺位、越位的事情时有发生,居民、自治组织在城市治理中处于提意见的角色,作为建设、管理主体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强;多元参与的渠道不通畅,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参与保护的平台机制还不完善,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共治共享共建的多元治理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
卢映川: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规划实施还面临不少难点和挑战。比如,历史文化街区、平房区的保护更新问题,一些老旧小区的改造问题,多年形成的历史遗留项目的处置问题等。
拿历史文化街区、平房区的保护更新来说,西城涉及的量还是很大的。整个西城区属于老城区的大体上要占全区的62%左右,历史文化街区大约要占到26%。平房区有几个突出特点,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居住空间非常狭小,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公共空间、生活服务配套也非常有限。另外平房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直管公房的量比较大,过去没有实行过房改。同时这些区域又是老城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地区。
对于这些平房区如何有效实施保护更新,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老城的风貌保护好,同时又不断地改善人居环境,是摆在规划实施中的一个难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点,比如说老旧小区,尤其是已经实行房改、产权关系转变为个人、建筑使用寿命已到期的这些老旧小区,如何进行更新改造。而且,有一些老旧小区的建筑非常有特色,还涉及历史建筑尤其是近现代建筑的保护问题。这方面如何去做,也是下一步需要突破的。
谈措施
坚持以街区更新破解老城保护难题
新京报:下一步如何在控规的引领下,创新方式方法来破解上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