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痒不算什么大病,但痒起来实在让人心烦意乱。难忍之余,就会有种种不当之举,譬如用火柴梗、头发夹掏耳朵。这种习惯不仅不雅,还十分有害,轻则挖破外耳道皮肤,招致细菌感染为急性外耳道炎,疼痛剧烈,还流脓水;重则有可能捅破耳膜,严重影响听力,后果不堪设想。耳朵痒最简单的方法有哪些?
耳朵痒最简单的方法用棉签蘸一点酒精,轻轻搽抹外耳道。不仅止痒,还可有效杀菌消炎。酒精有很好的挥发性,很快就会干燥恢复正常。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瘙痒的“首犯”,由此考虑选用抗组胺类药物氯苯那敏(扑尔敏),或H1、H2受体阻滞剂多虑平,治疗各种因药物或虫咬等引发的过敏性痒症。
具体做法是:用75%酒精将药片融化,以棉签蘸少许后涂布于外耳道,即可有效止痒。
动动嘴就可以止痒
不正确的挖耳朵行为容易引起感染,给耳道健康埋下隐患,甚至影响听力。有些时候的耳朵痒,不用动手,动嘴就能止痒。
很多时候耳朵痒是因为耳道中积累了耵聍造成的。耵聍俗称耳屎或耳垢,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性物质,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可以借助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
怎么科学掏耳朵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不少人还喜欢互相掏耳朵,但是,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
专家学者说,我们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 血液 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
有的人耳朵痒了,还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我们的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这样掏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甚至导致 中耳炎 。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习惯用指甲、发夹、耳勺之类的东西掏耳朵,甚至将掏耳朵当成一种爱好。专家提醒市民,耳屎又称耵聍,它的存在不但能防止皮肤干裂、黏附灰尘、预防感染,还可起防水、保护耳膜的作用,一般不必人工清除。
没事乱掏耳朵,不但容易碰破耳道内的皮肤,引起耳道发炎化脓,还容易伤及鼓膜和听小骨,造成听力减退甚至丧失。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临床上,因掏耳朵引发 外耳道炎 、中耳炎等病的例子实在多不胜数,而因用尖锐器具掏耳造成耳膜穿孔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及时到耳鼻喉专科 医院 就诊,积极排除外耳道、中耳等炎症,行鼓室成形术修复破损的鼓膜,是避免听力损伤甚至耳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