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结果分析你怎么看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血常规检查报告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体积(HCT)和血小板(PL)。
正常参考值显示在测试页的右侧。除数字外,符号“↑”和“↓”表示高于或低于正常参考值。血常规报告的内容很多,含义也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红细胞系统人体内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标有“↓”号,则表明存在贫血,组织可能出现缺氧。如果“↑”说明体内红细胞增多症异常。
让我们逐项解释一下:
1.白细胞系统:白细胞血常规显示“↑”或“↓”异常。其总数限制在正常范围内,正常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超过高值则怀疑有炎症,多为细菌感染,低于低值则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
2.血小板系统: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果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3.红细胞(RBC):增加表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减少可能是贫血和出血。
4.血红蛋白(Hb):升高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烧伤、休克等。减少到贫血和出血。
5.白细胞(WBC):升高至各种细菌感染、炎症和严重烧伤。白血病明显升高时应排除。减少是指辐射、药物、化学毒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6、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增多,炎症加重;减少到病毒感染。
7.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的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溶血性贫血。
8、淋巴细胞:增多:百日咳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沦为免疫缺陷。
9.单核细胞:增加到肺结核、伤寒、疟疾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10.血小板(PLT):升高至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创伤、手术、出血、脾切除术后和运动后脾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加、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和脾功能亢进。
11.ESR:加速是指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重度贫血、恶性肿瘤、结核。慢下来就是红细胞增多,脱水。
12、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表示溶血性贫血、大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时使用维生素B1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血常规:针刺收集指血或耳垂外周血,稀释滴入专用计算板,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常规验血表上常见的符号是红细胞的RBC、白细胞的WBC、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Hb和血小板的PLT。
常规验血一般采取末梢血检查,比如指尖、耳垂的血。血细胞分析仪器和电脑报告结果后,这个项目就成了检查病人的常规,所以叫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般体检中的一项基本体检项目,其意义在于发现多种全身性疾病的早期体征,诊断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等。
比如传染病通常会改变白细胞的价值和分类;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测值会降低;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易出血或出血后不易止血,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此外,一些肿瘤和反映变化的疾病也会引起血常规检查的一些变化。
血常规检查的作用1、确定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加,应注意是否并发细菌感染。
2.确定是否有脾功能亢进。
重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总数明显减少,应考虑脾功能亢进,并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抗病毒药物对骨髓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干扰素,所以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4时,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乙肝病毒感染者全血图不明原因减少,应考虑是否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常规需要空腹部吗血常规检查前腹部应该空但是空腹部不是不吃早饭那么简单。考试前一晚,要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以后,你应该禁食。如果12点还吃夜宵,抽血也不能保证空肚子。体检当天上午,除白开水外,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不宜饮用。如果想让考试成绩更好,最好在考试前三天基本吃素。
常规血液检查流程采血操作方法
1.第一步:取合适的试管,加入适量稀释剂。将微量吸管与乳胶吸头连接,检查接头是否漏气,或取一次性微量吸管备用。
2.第二步:轻轻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3.第三步:用75%乙醇棉签擦拭采血部位,让其干燥。
4.第四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收紧皮肤和皮下组织。右手持一次性无菌采血针,从指端腹内侧刺入2-3 mm深度,立即取出针。
5.第五步: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
6.第六步: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伤口止血。如果血流不畅,用左手将采血部位远端的血液轻轻压向指端,使其流出。
7.第七步:用无菌干棉球擦拭微吸管外侧,将吸管伸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干吸管内的血液,用上清液冲洗试管内剩余的血液2-3次,最后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清洁待采样部位,通常是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尖端,待待采样部位干燥后再采血。在寒冷的日子里,可以在采血前摩擦局部热量。
1.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1)腹部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考试前一晚避免吃油腻食物,8点后禁食。体检当天上午,除白开水外,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不宜饮用。
2)如果想让考试成绩更好,最好从考试前三天开始基本吃素。
2.注意体检:
体检当天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衣服要干净,防止针孔感染。
3.体检后注意:
1)采血后,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紧紧压住棉塞至少5分钟。不要弯肘止血,不要拧棉球以免皮下淤血。
2)如果针眼发蓝,24小时后即可热敷。
3)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