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报纸1:地球的基本介绍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名第三。它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从西向东旋转。它有40亿到46亿年的历史,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形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它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公里,极半径6356.752公里,平均半径约6371公里,赤道周长约40076公里。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球体,两极略平,赤道略凸出。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是海洋,29%是陆地。从Tai 空看地球是蓝色的。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磁场。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数百万生物的家园。
出生和进化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地球进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地球圈的形成,时限4600到4200Ma。46亿年前诞生的地球和21世纪的地球截然不同。根据科学家的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由热的液态物质组成的热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下降,固体核心逐渐形成。高密度的物质向地球中心运动,低密度的物质漂浮在地球表面,从而形成一个表面以岩石为主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它的时限是4200-543Ma前。地球不间断地向外界释放自身的能量,极薄的早期大气——原始大气是由高温岩浆持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随着原始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然后汇聚成雨水,落到地表。就这样,原始海洋形成了。
第三期显生宙,时限从543Ma到现在。显生宙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在此期间,生物学繁荣,地质演化非常迅速,地质过程丰富多彩。此外,地质体分布在世界各地并得到广泛保存,这使得很好地观察和研究它们成为可能。它是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人类科学家已经能够重建关于地球过去的信息。太阳系的物质起源于45.672亿60万年前,大约45.4亿年前,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开始在太阳星云中形成,太阳形成后留下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圆盘状。经过吸积过程,地球在1000万到2000万年后已经完全形成。从最初的融化状态开始,地球外层首先冷却固化成固体地壳,水开始在大气中积累。月球形成较晚,大约在45.3亿年前,当时一个火星大小、质量约占地球10%的天体与地球发生了致命碰撞。这个天体的质量一部分与地球结合,另一部分溅入太空空,轨道上有足够的物质形成月球。释放的气体和火山活动产生原始大气,小行星、较大的原行星、彗星和海王星外的天体带来的水增加了地球的含水量,冷凝水产生了海洋。新形成的太阳光度只有太阳的70%,但有证据表明早期海洋还是液态的,称之为弱年轻太阳悖论矛盾。温室效应和更高的太阳活动的结合提高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并防止了海洋的凝结。
大陆的增长主要有两种理论:稳定增长到近代和早期历史的快速增长。研究表明,第二种理论更有可能,早期地壳快速增长,然后遵循长期稳定的大陆区域。在时间尺度上的最后几亿年里,地表不断地自我重塑,大陆继续形成和分裂。在迁移的大陆表面,偶尔会形成一个超大陆。大约在7.5亿年前,已知最早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开始分裂,然后在6亿到5.4亿年前并入帕诺西亚,最后是1.8亿年前开始分裂的盘古。
手书报纸2:地球的地理特征、地形和气候地理特征
质量
卡文迪什认为地球质量约为5.96×10 ^ 24kg。赤道半径ra=6378137m≈6378km,极半径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对称,平均半径r=6371km。赤道某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值ga = 9.780m/s ^ 2,北极某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值GB = 9.832m/s ^ 2,重力加速度全球标准值g = 9.807m/s ^ 2,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即t = 8.616×10 ^ 4s。
温度
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全球平均温度在15℃左右。而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深层地下,温度主要受地热影响,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球中心的核心温度高于6000℃,高于太阳光球层的表面温度。地球表面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巴士拉,最高温度为58.8℃。地球北半球的“冷极”在东西伯利亚山脉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为-71℃。世界“冷极”位于南极大陆。1967年初,俄罗斯人在东方站记录的最低温度为-89.2℃。
电性质
因为地球从西向东旋转,地磁场的外侧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环形电流是负的,因为它与地球旋转的方向相反。
形状
月蚀期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阴影始终是圆的;向南或向北旅行时,你会发现天空中同一颗星星的高度空是不同的。一些聪明的古人从这样的线索中猜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托勒密的地心说也明确描述了地球是球形的观点,但直到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地球才被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
经过长期精确测量,科学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其两极赤道略平。夸张一点,有点像“梨”,叫“梨形”。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37Km长,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非常小。从宇宙空看地球,还是可以看作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做一个半径为1m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3mm左右,用肉眼很难探测到。所以做地球仪的时候,总是做成一个规则的球体。
位置
近百年来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得到了根本的拓展。起初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但当时对宇宙的认识只包括那些肉眼可见的行星和天球上看似固定的恒星。日心说在17世纪被广泛接受。后来,威廉·赫歇尔和其他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发现,太阳位于由恒星组成的盘状星系中。在20世纪,对螺旋星云的观察表明,我们的银河系只是膨胀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21世纪,哈勃体积的整体结构开始变得清晰——超星系团形成了一个包含大尺度纤维和空空穴的巨大网络结构。超星系团、大尺度纤维结构和空空穴可能是宇宙中最大的相干结构。在更大的尺度上,宇宙是均匀的,这意味着它的各个部分平均具有相同的密度、组成和结构。
宇宙没有“中心”和“边界”,所以我们无法标出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绝对位置。地球位于哈勃体积的中心,因为可观测性是由到地球的距离决定的。在各种尺度上,我们可以给出具有特定结构的地球的相对位置作为参照系。宇宙是否无限大还不确定。
气候
因为地球气候自古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会继续演变,所以很难概括地球的气候。地球上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两种极地气候被两个温差很小的地区分开:赤道附近的广阔热带气候和纬度稍高的亚热带气候。不同地区的降水模式差异很大,从一年几米到一年不到一毫米不等。
地形学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约51007.2万平方公里,其中约29.2%为陆地,其余70.8%为水。陆地主要在北半球,五大洲:欧亚大陆、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另一边有许多岛屿。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及其附属海域。海岸线总长35.6万公里。
极端海拔
陆地最低点:死海——418米
世界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