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书报纸一:战争的目的
军队
战争的军事目的是进行战争的阶级、民族、国家及其武装集团的预期军事结果。战争的军事目的是“自救灭敌”,这是战争的根本目的和本质。保全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行动的基础。从古至今,从技术到战术,从战役行动到战略行动,战争的军事目的都得到了贯彻。在整个战争中得到了普及,并在整个战争中贯彻执行。在整个战争中,无论采取什么作战方法、安排和原则,使用什么武器装备,敌对双方的一切斗争都围绕着如何自救、消灭敌人展开。“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是实现战争军事目的的又一表现。它以强大的实力和优势为条件,使战争的另一方意识到对抗将被消除。
政治
战争的政治目的是进行战争的阶级、民族、国家的预期政治结果。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都带有政治色彩,战争的目的集中在战争的政治目的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政治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和繁荣的新中国。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中国人民进行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有着鲜明的政治目的,只有保存自己,壮大自己,消灭敌人,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经济学
战争的经济目的是阶级、民族、国家参战的预期经济结果。战争的经济目的是为了追求某种经济利益。战争最终是为了实现某个阶级、政党、民族、国家或国家集团的经济目标。原始社会后期部落间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生存条件;奴隶主之间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奴隶,掠夺财富,吞并土地;封建地主阶级之间战争的目的是掠夺财富,兼并土地,剥削农民劳动成果;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殖民战争的目的是扩张领土,掠夺资源,倾销产品;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发动或支持的战争的目的是控制势力范围,争夺经济资源。
费用
据统计,朝鲜战争是3400亿美元,越南战争是7200亿美元,波斯湾战争是1020亿美元,第四次阿以战争是210亿美元,阿富汗战争是1160亿美元,两伊战争是1500亿美元,美国进攻南斯拉夫科索沃的代价是250亿美元。一战: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参战,双方伤亡3000多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涉及20多亿人,1亿多军队参战,约9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000多万人流离失所。战争没有胜利的一方,战争对任何一方都是灾难。战争会让人流离失所。战争的灾难无法估计。
起源
战争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根据考古资料,最早的战争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的早石器时代。这说明从原始人群到公元前21世纪初,在大约2300万年的漫长历史中,战争的历史还不到1万年。原始社会的战争是氏族与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冲突,为了争夺土地、河流、山脉、森林等自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复仇,进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这种战争和阶级社会的战争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政治目的,具有阶级压迫和奴役的性质。战争中的俘虏不是被杀就是被吃掉。
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畜牧业的发展,父权制取代了母系制,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生产发展起来,生产资料过剩,私有财产、主人和奴隶出现,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使得“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开始转变为在陆地和海上不断掠夺牲畜、奴隶和财宝,成为正常的商业”。随着战争的日益频繁,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战争成为政治工具和阶级斗争的最高手段。私有制、阶级压迫和经济利益冲突成为战争的根本根源。掠夺与反掠夺的战争,压迫与反压迫的战争,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霸权与反霸权的战争,扩张与反扩张的战争,已经成为阶级社会的特殊而必然的现象。到20世纪80年代,在有文字记录的3500年间,世界上发生了14531场战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当前和未来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争夺势力范围、领土纠纷、边界纠纷、掠夺战略资源、争夺市场、意识形态斗争、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这些因素是现代战争的直接原因。
手写报纸2:战争的原因和理论理由
历史上对战争及其起源有不同的看法。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战争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辩手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的起因。种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原因是好的和坏的国家之间的区别。现代地缘政治政治学者认为,战争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即由争夺一定的生存空和自然资源而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战争既不是一直存在的,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在私有制出现、阶级和国家形成之后出现压迫和压迫时才会出现。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包括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
二战前,战争是由于参加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战争结束后,直到21世纪初,大多是多极化与单极矛盾激化造成的,但未来宗教文化民族冲突升华造成的战争将是主要原因。战争的根源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描述战争状态的方法有很多。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描述战争。战争被认为是交战双方之间的特殊法律关系。这种战争状态通常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一种法律状态,往往涉及两个或一个交战方宣战,但他们之间不一定存在实际的战争冲突。战争状态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宣布。交战国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其和平关系就转化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适用。对战争的描述,不仅可以从法律角度讨论,也可以从军事角度和政治角度讨论。
理论
对战争的系统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揭示战争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阐述战争的目的、性质和态度,论述战争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战略、作战艺术和战术的理论原则。战争理论是战争实践的指南,它源于战争实践,经过战争实践的检验,随着战争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和平时期,人们可以在过去战争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预测、军事演习和作战模拟,基于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提供的材料,研究和提出新的战争理论。战争理论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它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对每一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有很大的影响。人类社会经历了连续的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理论。在中国,2000多年前写成的世界各国公认的最早的战争理论巨著《孙子兵法》,从战略的角度论述了一系列战争的普遍规律和指导原则。后来,伍兹、孙膑的《孙子兵法》、尉犁子、司马法、、的《三盟》、唐太宗的《李龚伟的质疑》、吴京的《大师》等数千种艺术书籍相继问世,显示了中国古代战争理论的丰富性。在欧洲,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战争的本质有系统的认识,一些历史书籍和战争回忆录也体现了这种对战争的理性认识。
c .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A. H .约米尼的《孙子兵法概论》提出了一系列战争理论和作战指导原则,是资产阶级战争理论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战争,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理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十项军事原则》等一系列军事著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和指导规律,是中国革命战争理论的代表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