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部分文学作品是含蓄的,大部分非文学作品是艰深晦涩的。古文有历史的阻隔。作为一个想要吸收书籍营养的读者,他必须具备跨越语言门槛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接受专业的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不仅要靠语文老师,还要从小就积极开始独立训练。多读书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多读书不一定有好处。
死读书只会变成两脚书柜,罗嘉伦称之为智慧读书法。
读书不是简单的吸收,而是机械的记忆。它要求我们在阅读和思考的同时,从外到内,从一边到另一边读出蕴涵,从中读出智慧。所谓“活读书”、“读书活”,就是主动思考。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也写道:“如果你认为读书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就是思维上的懒惰。请留下你们的书,自己思考。”好书真的可以打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读书就像“带着我们的思想搭便车”,所以特别需要积极思考。
先摘抄评论,读出智慧成果。
多读不如多采。可能我们读了很多,觉得背了,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但是错了。在说和写的时候,信息要么缺失,要么模糊。此时,我们需要摘录。所谓记性好不如文笔差,古语有云。摘要是提取书籍精华的过程。先通读整本书,把感觉好的那一页折叠起来;然后通读完之后重读折叠好的页面,如果还不错的话再折叠一遍;重读一遍后,开始第三遍阅读。如果你还是觉得好,就要标注。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重点句子和小标题。这是选择最重要的内容进行提取的过程。最后,挑出让你感到兴奋的关键词。
得到的比判断的多。
那些抽象还没有经过情绪和思想的主观加工,还是体外的东西。让那些资料对我可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评论。这也是我们从死记硬背别人的内容中产生自己原创想法的有效途径。捡文章后要养成写评论的好阅读习惯。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James Weber)在《创意的生成》(The Generation of Creativity)中说,“所谓的创意,不过是将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不管有多少信息,不重组碰撞就没有创造性。比如寻找相似性,相似性,差异性,放大或缩小,加法或减法,从外到内,或者追溯因果,这些都是处理信息关系的方式,产生创造力的方式。
评论是我们从阅读中获得的智慧,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该经常阅读,让它们随时成长为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袖手旁观,以便在我们说话、写作和做事时被调度。知识只有利用它,才能发挥它的意义。
其次,根据材料阅读,智能阅读法,根据阅读对象的特点进行有效阅读。
书籍一般由封面和前言、目录、简介和导言、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组成。前言往往介绍写作意图或编曲风格,让我们想起写作背景,给读者认识人、讨论世界的素材;目录是一本书的大纲,浏览目录可以快速了解基本内容;引言和引论说明书中每章涉及的学科门类,要认真阅读;正文是书的主要部分,是目录内容的延伸。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通常是提供验证和体现科学严谨性的部分,根据这些部分来扩展和扩展阅读。
另外,书名是整本书内容要丰富的概念,是控制整本书内容和结构的灵魂。一本书的质量取决于书名是否与目录、引言和正文相统一。读专著一般都是这样。但是编译类的文本部分内部逻辑联系没有专论类紧密。但也有上述特点。
文学作品的特点丰富多彩。
比如中国古典小说基本都是章式的,每一章都用双平行句来概括对应的章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起点。一直由作者在一开始苦心经营的部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
安娜卡琳娜最富哲理的语言是第一句话,也是全书的片语,“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红楼梦》最重要的是前五回。由于它是一部巨大的球形结构的小说,前五次阐释了故事的背景和布局,预设了神话、儒教、道教和佛教复杂的文化色彩,从而隐藏了真实具体的故事背景,既隐藏了批评的主题,又巧妙地将其保存在世界上。
另外,按照剧本写的小说内容,前后往往会重复多次。比如《西游记》就是这样,让我们的读者跳过过去。每一本书,每一种书,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这些创作特点去阅读,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古典诗歌的神韵在于音乐性和文学性的结合。大声唱歌是最好的阅读方式,可以快速进入国内。阅读方法也因材料而异。
有效模仿专业阅读。
专业读者有两种:书评人和学者。令读者惊讶的是,书评人对文本有全面的理解,并热衷于捕捉内容或技术上的特色。
学者通常带着问题阅读。根据问题所涉及的关键词,广泛搜索书籍和文章,在比较中筛选,在梳理中形成见解,再写成逻辑严谨的论文或专著。当然,有些可能只是一堆堆的材料,没有新鲜的思路,没有宏大的逻辑体系,因为他们的作者缺乏严格灵活的思维训练。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经过抽象写作的训练,他们可以简洁地掌握课文。摘要,对比课文,提炼出重要事实和主要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跨界学习大师徐岑介绍的外国摘要的写作要求。长期的专业自我训练可以创造新的自我。
学习,首先要抓住文本思想的本质,学会模仿文本的组织手段。当你没有这些智慧和能力的时候,你可以向著名的书评家和学者学习,读他们的书,对比他们评论的书。
提倡批判性阅读,形成独立见解。
听别人的话是不行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近年来,中国开始像西方国家一样倡导批判性阅读。美国国家英语语言艺术标准将其定义为:批判性阅读首先提出假设,讨论观察问题的视角,批判社会和政治的基本立场或价值观。它是一种对抗性和积极的阅读方式,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和世界上。
批判性读者从文本中获得经验,进而借助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个人和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的批判性观点。“有意识地阅读,对阅读文本进行反思,形成独立新鲜的观点,这也是智慧的阅读方法。跳过这篇文章。
书的种类很多,要根据任务或者爱好的需要来选择阅读。只有高质量的书才能培养高品味。
一本好书可以打动我们,但我们也要读它,用它,否则它只是纸。与书为伴,让书中的智慧驱走无知的黑暗,照亮我们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