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从辩证法滑向形而上学?德国古典哲学是继法国唯物主义之后欧洲大陆最流行的哲学思潮,最终在黑格尔哲学中完成。
恩格斯说:“它最大的成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思维的最高形式。”为什么说“恢复”?因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经历了一个否定与否定的辩证运动过程,在古希腊哲学中,大部分哲学家都是辩证理论家,其中亚里士多德研究过论证思维的主要形式;但现代哲学日益陷入所谓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18世纪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被这种思维方式所支配,直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形成,辩证思维方式才得以恢复。为了解释辩证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区别,我们需要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思考的对象是自然,是人类社会,是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但当我们观察这三个领域时,呈现给我们的必然是一幅由各种联系和互动无休止交织的画面,其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存、消失。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话说:“我们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也不存在。”“一切都存在,也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消失。”这种原始朴素的世界观认为世界处于无限联系和流变的状态,是朴素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正确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它只抓住了整个画面的一般性质,不足以说明构成整体的细节之间的关系,缺乏对细节的理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为了了解细节,我们必须从思维的三个领域中拿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用分析的方法考察细节的特点,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这样,单纯的思考整体的辩证思维,就变成了研究细节的机械思维。这首先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的任务。自然科学不仅要研究整个自然界,还要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物质。历史不仅要研究整个时代,还要研究时代的一些特殊事件和特殊人物。
自然科学把自然划分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划分为一定的类别,按照生物的各种解剖形态来研究生物的内部,这是近400年来认识自然取得重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对历史的研究也差不多。东方早期的史书,春秋,左传,尚书,战国策,都是通史观。直到《史记》出现,才出现了学科、家族、传记与记录、书籍与表格的划分;西方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是以比较的方式写成的,这也改变了希罗多德《历史》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概括性。
这种注重细节的思维模式被运用到极端后,不仅把细节看得比整体更重要,甚至模糊了整体。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习惯,把各种自然对象和自然过程孤立起来,抛开宏大的一般联系去考察。所以,不是从动的状态,而是从静的状态;它不被视为本质上与它们不同的东西,而是被视为固定的东西;不是从活人状态,而是从死人状态。这种研究方式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之后,造成了近几个世纪以来的独特局限,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精神世界的认识论是由自然观和历史观决定的。
辩证法的复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它把事物及其概念看作是孤立的、固定的、僵化的、不可改变的东西,应该逐一地、分别地去考察。它最大的缺点是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