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伽达默尔说,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哲学上的轰动”。海德格尔认为,作品造就了地球,作品将地球本身移入了世界的一个开放领域,换句话说,作品使地球成为地球。探索艺术作品的本质,要从“思考”的方式入手。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作的,但艺术家和作品也可以解释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正如荣格所说,“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似乎从艺术作品创作的那一刻起,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分开了。这就是艺术家成为艺术家,艺术作品成为艺术作品,艺术本身的原因。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艺术的本源,这其实是一个探索艺术本源的问题,艺术的本源是“艺术的存在”的本质。实现了“世界和地球的原始性”和“裂隙”的“配置”,那么我们首先要分析“世界”和“地球”。
1、“世界”的建立和“地球”的制造
海德格尔在他的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到了世界,这可以用海德格尔引自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来解释:清醒的人有一个共同的世界,而人在睡眠中有自己的世界。在《存在与时间》中,他对世界的探讨更多的是为了突出“这个存在”,而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中,他则侧重于“世界”这个概念来探讨存在本身。
“地球”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述。是一种“回归”。
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中,“世界”与“大地”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一部艺术作品,以海德格尔对梵高《农场的鞋子》近乎诗意的解读为例;
“从破旧鞋子里面的黑暗暴露,有劳动的艰辛。在这双又硬又重又破的农场鞋里,有一种在陡峭的寒风中在无尽的、总是单调的山脊上行进的坚韧和缓慢。潮湿肥沃的土壤粘在鞋皮上。黄昏降临时,这些鞋底漫步在田野小径上。”
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妇女的世界,以及在田间劳作的艰辛和艰辛。通过这双鞋,农妇被置于大地无声的呼唤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农妇自强不息的世界,看到了她所经历的艰辛,看到了她穿鞋走过的路和雪;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鞋子的材质和物理性能。这幅画并没有让地球消失,而是让地球与世界的对抗之力进入了不断的争执,不断的接近作品的本质。艺术品使“大地成为大地”。
在建造世界的过程中,虽然艺术作品就像普通的器皿一样是人制作的,但与普通的器皿不同,艺术作品并不是让材料的特性消失在器皿的有用性中,而是让这种材料出现。比如画家笔下的画,画中的世界把大地带入一片开阔的田野,获得光明,使色彩更加明亮。
从作品的物理因素中寻找艺术作品的“世界”和“大地”,是海德格尔思考艺术作品起源的一种方式。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通过高大的石柱建造了一个独特的空房间。在这个开放的大厅里,上帝被供奉着,上帝的形象进入了这个神圣的领域。在这些年里,岩石经历了猛烈的风暴,这突出了猛烈风暴的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岩石本身变成了岩石,它坚硬厚重的物理性质被带到了一个开阔明亮的区域,所有的一切都被地球的宁静自持所吞没。世界被地球吞没,地球成为新兴世界的守护神。
地球和世界不是分开的。地球就像是一个三岁小孩画的画,也就是简单的画,而艺术家的画更像是一个世界,画在这里被欣赏,被添加了很多审美特征。地球要做的是遮蔽世界,让大家看到它是一幅画,而世界更多的是把艺术作品带到那种透明的状态。每一幅画的世界都是独特而丰富的,地球是简单的。世界与地球之争中的张力无限接近真理。
2.“世界”与“地球”之争
世界与地球的对立是一场争论,但这场争论不是分歧或争论。在这场本质的争论中,双方都将进入自我确立的本质。世界本质上是开放的、明亮的,不允许被遮蔽。它就像太阳神的精神。太阳神阿波罗带来光明,照亮世界。它是个性化的,就像农妇的世界。借助于农家鞋,农妇们掌握了自己的世界,建立了秩序。控制世界的规则感。
地球是它自己的庇护所,庇护着新兴世界。它总是倾向于吞没世界,如同酒神精神,解除个体化,熄灭光明,回归混沌存在。
一方包含另一方,争执越来越激烈,使得被遮掩的东西进入一种不被遮掩的清晰状态。这种争论会无限接近真相。我们早就受制于艺术作品模仿自然的“模仿论”,或者说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再现论”,但海德格尔认为:“在作品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现实的东西,还有真理本身。在世界与地球的斗争中,会出现一种“裂缝”,这只是真相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方式。
艺术作品不是为了消解这种纷争,而是为了让纷争变成纷争。在这场纷争中,地球和世界变成了自己。在梵高的画中,世界和大地都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真理是存在的赤裸裸的状态。我们在艺术作品中发现了真理,作品的完成状态是“世界与地球通过作品进行斗争的既定状态。”
《艺术作品的起源》试图揭开这个起源,但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他只知道其中的奥秘,真正的任务并不是解决它。换句话说,对艺术问题的讨论是他探索存在问题的一种方式。只能说,我们站在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立场上,围绕“存在的真理”来思考“艺术”的本质来源。海德格尔并不是第一个思考和讨论艺术作品起源的人,在他之前,柏拉图、海德格尔等人都做过相关的解释。然而,海德格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艺术问题的方式。即使不能说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是否真的切入了真理。但至少他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了对传统形而上学乃至科技的解构和批判、反思和争论。他曾经意识到,流行的事物概念似乎是基于一种客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过度扭曲了物理属性。从实物属性出发,而不是从作品的存在出发,这已经背离了艺术作品的本质。
不是预先确立一件艺术品是什么,也不是简单的概括事物的特征。我们也不应该把艺术作品视为物品。“地球”与“世界”之争不断逼近艺术作品的本源。
现代艺术日益受到科学技术的挑战。通过现代科技,只需要用两个手指组成一幅画。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会把莫名其妙的东西贴上“艺术”的标签。然后我们会逐渐发现,“艺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也对艺术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担忧,我们离那片清澈开阔的土地越来越远,越来越进入一个自我约束的狭窄领域。
此外,他的思维方式也给我们的现代文明带来了深刻的反思。艺术品的“世界”和“地球”不会自行消亡,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介入,地球失去了寻求庇护者的地位,不再存在的寻求庇护者庇护的世界将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我们就像住在山洞里的人。我们远离了真正的“地球”和“世界”。可怕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这种状态,认为我们居住的山洞才是真正的“家”,比如以钢筋混凝土为家的建筑。
另外,这种对世界和地球的思考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命运。就像卡列宁一样,他习惯于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然后陷入重复的无限循环。但时间是线性的,不断向前。在这种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人固守狭隘的世界,如何清晰?如何进入裸体状态?如何寻求真理?
如何让世界和地球在没有任何遮掩的情况下进入清晰的状态,现代艺术也不会进入疲惫的状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