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的IT厂商,
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成为各大企业的“竞技场”,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IT厂商。
“二三十年前,旧的物质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生活的需要时,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效率;今天,我们的愿望是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将数字交通变成一个更具灵性和温度的智能交通网络。”
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其追求的目标也符合以前的发展理念,即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理念,开放和整合城市系统和服务,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公民生活质量。
那么一个智慧城市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陈树东认为,智慧城市代表着城市生产力发展到了“智能化阶段”,涉及生产生活的各种社会活动将被赋予智能化特征。
比如随着城市感知的增强,人类个体的生物器官能力会得到延伸;社会形态会发生巨大变化,比如机器人对劳动结构的巨大影响;最后,社会文明程度将大大提高。
智慧城市将更彻底地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这种围绕“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以“智能”的手段建设和管理整个城市的初衷,将引导各行业向“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概念企业已达874家
虽然西方国家早些时候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但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智慧城市产业概念企业874家,比2015年增长35.09%。预计到2020年,智慧城市行业概念企业数量将超过1500家。
作为一种发展成熟的社会表达形式,中国智慧城市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1.0时代。现阶段,单一政府线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主要模式,数据的横向访问、交换和共享没有得到重视。
接下来是以平台化为核心的2.0时代。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成熟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政务”等基于场景的应用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6年至今的智慧城市3.0时代,智能衍生出了新的需求和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借助全国数亿张人脸数据进行人脸识别。
智慧城市概念的外延还在扩大,同时应用也在进行。但是离开实验室后的实践,总是经历着各种各样的阵痛。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否认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创业者要考虑“数字地球”,升级实施要考虑“数字地球”
继“数字地球”之后,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IBM经过相关研究,认为一个城市是由几个核心系统组成的,比如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这些都与城市的主要功能有关。这些系统不是分散的,而是一个以合作方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所以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不是推出几款单方面应用到某个领域的成熟产品。其核心本质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横向产业合作生态和自下而上的纵向整体产业链,最终使城市内各功能相互协调。
对此,Inspur集团爱城网络公司总经理肖雪认为,城市不仅是人的聚集,更是产业的聚集,是数字经济的载体,各要素应该相互支持,相互服务。
目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而以云计算、大数据、AR、VR等为代表的相对成熟的技术。正在不断优化和升级。
这些技术为各个领域的产业升级创造了多样化的思路,同时也提供了跨行业、一体化的可能性,将成为建设智慧城市建筑的基石。
地球上每个人团结在一起的动力是什么
智慧城市作为新网络、新数据条件下万物互联的新社会形态,将更大程度地利用数据和数字技术做出更好的决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今,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影响已经渗透到许多城市建设的深静脉中,它伸出的双手正在有力地推动着城市向前发展。但是,说到底,这种力量来自于人的力量,来自于大家团结的力量。
“天诛地灭”有两种解决方法。没有别人的生活可能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