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腰和腿对支撑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腰、腿要是出了毛病,让人寸步难行。然而,现实生活中,腰腿出现毛病的不在少数,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病史。而且,一反过去中老年人多见的情形,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如今也加入了腰腿痛的行列,一个办公室内,10个人中甚至有7个在喊腰腿痛。
为什么腰腿痛这么常见而且日益低龄化?哪些人容易腰腿痛?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请看本期名医谈病——
腰腿痛很常见,也许正因为常见,不少人出现腰腿痛之后,并没把它当回事,要么根据一些浅显的科普常识“对号入座”,自行吃钙片、止痛药,要么做做保健按摩,结果往往是浪费金钱,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容易“潜伏”的常见病
严格说来,腰腿痛不是一种病,而是疾病相互关联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它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腰椎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等。
整理: 杨丽伟/谭翔 《家庭医药》 > 2011年第09期
指导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教授 唐康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二科副主任医师 周忠/吴志
1.哪些人容易患腰腿痛?
腰腿痛是最常见的疼痛之一,腰痛为多发病,常与腿痛同时存在,没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所有人,从儿童到老人,都可以发病。但腰痛的发病与职业性质及工作环境有明显的关系,重体力和经常使用腰腿部的劳动者易于发病。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族”中腰腿痛也是常见症状。
2.腰腿痛有哪些临床表现?
腰腿痛症状患者每天能占骨科门诊病人的1/5。轻者经休息后可缓解,再遇轻度外伤或感受寒湿仍可复发或加重;重者,疼痛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脚外侧放射,转动、咳嗽、喷嚏时加剧,腰肌痉挛,出现侧弯。严重者可以有大小便、性功能障碍,下肢变细,不能行走。
3.腰腿痛的病因有哪些?
腰腿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原因很复杂,最常见的原因有:扭闪外伤、慢性劳损、骨折、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炎症、肿瘤,等等。还有一些内脏疾病也可表现为腰腿痛,心理因素引起的腰腿痛近年也逐步增多。
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症状往往比较类似,如腰部的钝痛或锐痛,疼痛可以牵涉到臀部区域,在特殊的姿势时疼痛加重,包括向前、向后弯腰,或者向一侧旋转,起床时疼痛加重,伴有腰部僵硬,有时合并下肢麻木。
急性损伤如突然用力搬、抬重物等是腰腿痛常见诱因之一。但近期研究发现,慢性累积性劳损所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腰肌劳损等引起的腰腿疼痛更为普遍。这类“潜伏”发病往往不易让患者觉察。
从生理解剖角度而言,椎间盘和腰椎小关节都能起到保护腰椎的作用。腰椎间盘内的压力随着人体姿势的改变而变化;研究表明,人在仰卧位时椎间盘内的压力最低,坐位或腰椎前屈位时压力最高。因此,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势必引起椎间盘或小关节结构紊乱,由此会导致腰腿痛突然发生。
检查手段很简单
民间常言,“腰痛归结于腰,腿痛原因归结于腿”,这种看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很多时候是比较片面的。出现腰腿痛的症状,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所有的检查都是为确诊服务,而确诊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事实上,腰腿痛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可以找清病因,明确诊断,对症处理。
4.腰腿痛如何检查确诊?
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明确诊断、了解腰腿痛原因非常重要的。做脊柱检查,可按望、触、叩、动、量及神经系统检查,逐一有序地进行,以免遗漏。在做检查时,要注意尽可能少地移动或改换体位,可分立位、坐位、仰卧位、俯卧位等体位来检查,同时还应结合神经系统检查。
目前,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是依靠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腰椎X线平片,旧称X光片,脊柱各段的摄片一般包括前后位和侧位,根据需要拍照左右斜位片。可提供腰椎的骨性结构,诊断有没有骨质增生、侧弯或椎体滑脱,从而排除由于骨折、感染或恶性肿瘤而产生的腰腿痛。但平片检查不能诊断腰部软组织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一般软组织损伤性腰痛患者不需常规拍摄X线片。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损伤较小而分辨率高的检查方法,因其能显示脊柱的横断面,故可发现结核肿瘤的早期病灶,并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MRI扫描是进一步检查的方法,通过X射线或电磁波把腰椎一层层地“切”成薄片,并且显示每一片的图形,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腰椎的情况。还有,椎管造影术、椎间盘造影术、肌电图和同位素骨扫描等检查方法,都可以为诊断腰腿痛提供帮助。
此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相应的关节及内脏器官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要选对
若已经出现明显的腰痛、腿痛、麻木等症状,自行吃钙片、止痛药是显然不行的,患者应当及时上医院就诊。还有,一些小诊所设施、技术不到位,容易误诊与漏诊,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会导致神经症状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瘫痪,患者需要引起警惕。
5.腰腿痛有哪些治疗方式?
对于腰腿痛,有时看似病情相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后,效果却明显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没有找到腰腿痛发病的根本原因。临床上,必须针对引起腰腿痛的根本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式。
目前,腰腿痛的治疗方法可概括为下列3种——保守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其优点是安全、无痛苦,缓解症状较好,如病因判断准确,治疗方法选择得当,大部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缺点是疗程相对较长,治疗之后有很高的复发率,不好根治。此外,长期反复,容易造成病变部位的粘连、钙化,给将来手术治疗带来不便。
保守治疗也不宜用于较严重的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如果患者出现下肢肌力减弱,下肢麻木等感觉异常,二便功能与性功能障碍,或合并有腰椎失稳症,则不宜再进行保守治疗。
需要专门提醒的是,推拿按摩并不是对每位腰腿痛患者都适合。如按摩手法不当,会使脊髓受到短暂而剧烈的撞击,加重对腰椎的损伤,严重的可造成患者终生高位截瘫。
微创治疗 包括注射治疗、针灸、小针刀、埋线、浮针、胶原酶、臭氧、射频、冷冻、激光气化、等离子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适合于骨质增生、退行性变、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绝大部份损伤性腰腿痛及内科疾患引起的部分腰腿痛患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方法无刀口、无疤痕,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安全,痛苦小,费用较少,是慢性腰腿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部分疾病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方能去除疼痛,如骨性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垂并游离、肿瘤等。对于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也应该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疗法具有疗效可靠、治疗彻底、疗程短等特点,但损伤相对较大、有一定风险、费用较高。
好习惯须持之以恒
看来,即使已经被腰腿痛缠上,患者也大可不必紧张,一般只要经过正规的治疗就可以得到良好效果,只有少数人需要动手术。同时,一些保护性的活动,也能达到前期治疗的效果。例如围上护腰,进行简单的运动。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坐姿和习惯,拒腰腿痛于身体之外。
6.预防腰腿痛,需要建立哪些好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对于预防腰腿痛是非常有益的。以下5种习惯,我们尤应持之以恒——
◎坐姿正确。经常使用电脑的人群应特别注意正确的坐姿。正确的坐姿是腰部挺直,腰部与双大腿保持90度角,双大腿与双小腿保持90度角,而上肢的上臂与前臂也需要保持90度角,即保持3个90度的标准坐姿。在家休息时,大多数人喜欢靠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蜷曲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看书,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腰背肌劳损。坐沙发的正确坐姿是,腰背挺直,必要时在腰背和沙发靠背之间放置一个大小适中的枕头,尽量避免腰背屈曲或半坐卧在沙发内。驾驶车辆时,可以在腰部和靠背之间加一个软枕减轻腰部压力。休息时尽量避免长时间打麻将等。
◎做家务或洗漱时,身体不宜前倾太久。
◎睡觉时应尽量睡硬板床,取仰卧位,避免腰背屈曲。
◎搬抬重物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即先屈膝屈髋,腰背尽量挺直搬移重物,不能直接弯腰搬移重物以防止引起棘上间韧带损伤、小关节紊乱或腰椎间盘突出。
◎体育运动以适度为宜,否则可能对脊柱形成冲击力、挤压力,极度旋转、屈曲等运动都会给腰椎造成损伤,引起退变早发、扩大、加重。参加剧烈运动时,应注意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及运动时的保护。
7.如何预防“电视性腰痛”?
看电视时,有些人喜欢倚着沙发、靠在床头长时间地欣赏节目,这些不良姿势,加上很少活动,不能及时调整腰部姿势,久而久之会造成腰痛。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往往腰椎已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故腰痛表现就尤为突出,产生了所谓“电视性腰痛”。为了预防和避免上述情况,看电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视机放置的高度要适当,即电视机屏幕高度和视线相平行,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观看者的脊柱弯曲度改变,使颈椎和腰椎周围肌肉紧张,肌力分布不正常。
2.注意调整身体的姿势,观看时间较长时,起身进行一些腰部活动,以及时解除腰部疲劳。
3.采用一些辅助性措施,如腰部垫枕、脚凳垫着下肢等,以保持腰部的自然位置,使腰部不感到过度紧张。
4.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长,科学安排动、静的家庭生活内容是十分有益的。
“倒行逆施”矫正腰腿痛
出现腰腿痛,只要没对生活、工作造成大碍,人们多希望采取一些自我治疗方法,而很少有人上医院去诊治。那么,腰腿痛有没有自我治疗方法呢?答案是:有的。
8.倒走可以治疗腰腿痛吗?
倒着走的确能帮助人缓解腰腿疼的毛病。因为倒着走比较符合人体生理曲度,可以使颈部、腰部的紧张状态得到一定的松弛,在增强平衡能力的同时,还能加强腰肌的锻炼。对于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倒着走更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身体状况不允许倒走的,可以在站立的时候双脚前脚掌踩一本厚书,只要让脚跟低于脚掌,重心后移,就可以矫正姿势。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随时强制重心后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以替代倒走,有利于脊柱的挺拔减小腰椎曲度,减缓症状。
“倒行法”矫正一点是一点,症状减轻后,仍然要坚持一段时间作为巩固,以防止复发。这类锻炼注意不要过量运动,稍微感到疲劳就需要休息,保持低强度的温和锻炼。
指导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教授 唐康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二科副主任医师 周忠/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