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砚的前世今生
作者:鲁之揅
修水赭砚是江西省修水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砚"。
早在唐宋时期,修水就有手工作坊生产。《义宁州志》载:"紫石出武乡谭家埠紫石潭,石出水中者,良而坚,发墨,琢为砚,类端溪新岩石"。北宋杜馆《云林石谱》载:"洪州分宁深土中产石,五色斑斓,全若玳瑁,石理细润,亦堪作砚"。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以此砚作礼品,广赠于苏东坡等诸友,令此砚名传于世。清道光年间,道光之师万承风以此砚敬献皇上,道光帝爱不释手。视其色赐名"赭砚",列为清宫贡品,故又称"贡砚" 。
修水赭砚以赭色为主体,翠绿为镶嵌,并不少量的鸡血纹理。而且发墨易液,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书解久,不损笔毫。珍品中兼有金星、金晕、鸡血藤、鱼子、水波纹等花纹,胜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凝视怡人,赏心悦目。且石质坚而不疏,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贮水久而不涸。色泽和质地都形成别具一格的特点。加之制作时选料精良,高档贡砚构图特别强调意境、悟性,须细观石质纹理,令人神思飞扬,因色因纹而象形,使人工天然,巧为一体,尽得其妙。一方精砚的制作,须费百日之工,故历代丹青翰墨者视为珍品。
当代著名书画家对修水贡砚皆情有独钟。赵仆初曾题辞:"墨旧款新山谷诗书曾得助,云兴波涌神州文笔看腾辉。"欧阳中石赞:"细润若凝脂,天然造化奇,惊涛生砚底,玉版泛新词"。范曾谓:"砚出修水、字重苏黄"。柳倩称:"书尽苏黄通翰墨,砚从修水出文章"。启功、刘炳森、王遐举、爱新觉罗·溥杰、李铎、周慧珺等几十位书法大家都曾泼墨挥毫,盛赞贡砚。
“赭砚”,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砚”。 修水赭砚以赭色为主体,翠绿为镶嵌,并不少量的鸡血纹理。而且发墨易液,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书解久,不损笔毫。甚为书画家所赞赏的赭砚,分素砚、雕砚两大类。素砚有二十多个品种规格,雕砚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三百余个图案品种。1984年,赭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博得专家好评,外商争相订购。1985年,“立体寿龟砚”获九江市新产品证书。198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倚教授为修水赭砚题词为“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
北宋大书法家、大诗词家黄庭坚曾以砚馈赠苏东坡等;清代修水人万承风,持砚献帝,道光帝悦而赐名“赭砚”,列为贡品,故又称“中国贡砚”。 中国贡砚以赭色为主,嵌以翠绿;蕴金星“砚出修水、字重苏黄”―――范曾中国贡砚,又名赭砚,产于江西省修水县。紧邻我县。据考证,、金晕、鸡血藤、鱼子、水波纹等天然纹理,宛如山水画,怡然悦目;砚质不坚不燥、温润细腻、滑而不涩;发墨速而细稠、贮水久而不涸。 “砚之家作坊”秉承古韵,精选石料,依色据纹而象形,熔书法、雕刻、绘画于一炉;刀法自然,精工雕琢,每方砚既是精品,亦为孤品。“书尽苏黄通翰墨,砚从修水出文章”;“墨旧款新山谷诗书曾得助,云兴波涌神州文笔看腾辉”“细润若凝脂,天然造化奇,惊涛生砚底,玉版泛新词”;“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启功、刘炳森、王遐举、爱新觉罗·溥杰、李铎、周慧珺等当代书法大家均对“砚之家作坊”生产的中国贡砚泼墨挥毫予以盛赞。
独具特色的修水赭砚。
在江西四大名砚——婺源龙尾砚、星子金星砚、玉山罗纹砚和修水赭砚中,以婺源龙尾砚名气最大,星子金星砚次之,玉山罗纹砚也小有名气,而修水赭砚却鲜为人知。赭砚曾经贵为清朝贡砚,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但时至今日,为什么声名远不如前三者呢?近日,记者来到修水县,探寻赭砚的前世今生和重振之道。
前世今生——曾经辉煌
谈起赭砚的历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修水贡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原修水县工艺美术厂厂长万根平如数家珍。据万根平介绍,赭砚是修水传统手工艺品,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赭砚的制作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绵延千余年而得以传承,这说明它本身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万根平告诉记者,1976年1月,考古人员在渣津镇清理一汉墓时,出土文物中就有赭砚。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宋代《云林石谱》载:“洪州分宁县地名修口,深土中产石,五色斑斓,全若玳瑁。石理细润,或成物象。见风即劲,亦堪做砚。”古籍中的分宁县,即今修水县;修口,即今天的西港镇修口村。1998年《文房四宝》杂志曾载:“北宋时期各大文人中,惟有黄庭坚爱故乡砚台。”黄庭坚不但自己使用家乡的砚台,还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送给苏轼、佛印和尚等。
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人士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后被列为贡品,故赭砚又称贡砚。
但如此名砚,如今为什么鲜为人知了呢?
据介绍,清朝末期,民生凋敝,民国时期,战火纷飞,赭砚的制作规模不断缩小。新中国成立后,赭砚一度迎来生产黄金时期。1964年,修水县工艺美术厂恢复生产赭砚。1974年,赭砚参加秋季广交会,当时一名日本商人一次性就订购了1万方。1984年,赭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受到专家好评,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当年出口量为5088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工厂改制,很多制砚工艺师下岗,加之传统书写工具已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赭砚逐渐衰落下来。
那么,同为江西四大名砚之列的婺源龙尾砚、星子金星砚,为何一直声名不减呢?万根平说,这是因为龙尾砚和金星砚很早就作为婺源和庐山的旅游特产,在景区销售。“旅游+文化”,使得传统文化产品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
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玉山罗纹砚,也有过和赭砚一样从辉煌到衰落的历史。2013年,罗纹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当地复兴罗纹砚品牌与产业提供了契机。当地政府着力吸引在外工作的砚雕师回乡创业。2014年,玉山县雕刻艺术家协会成立;2016年10月,玉山七里街文化旅游综合体开街,聚集了10多家返乡创业制作机构的“罗纹砚一条街”成为一大亮点;2018年,玉山被命名为“中国罗纹砚之乡”。如今,玉山罗纹砚已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年产值达3亿元,带动3000余人创业就业。
重振之道——创新是关键
4月7日,在修水县特殊教育学校一间赭砚展览室里,陈列着几十方做工精美的赭砚。江西赭砚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小兵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公司+学校”模式,在学校设立培训和加工车间,这样既能让残障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又能培养更多的赭砚传承人,为赭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小学都开设了书法课,这对砚台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万根平说。
赭砚虽曾经衰落,但原修水县工艺美术厂培养出的7名制砚师仍在坚持传统手工雕刻,并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借鉴其他名砚的雕刻技术,集南派的细腻与北派的粗犷于一体,形成了修水赭砚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在全国性工艺美术创作比赛中多有斩获。
高小兵说,为更好地发挥赭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作用,2016年,他投资近700万元,成立江西省赭砚工艺品有限公司,将赭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吸纳进公司,专门从事研究制作。“除了和修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培养赭砚人才外,我们还和高校达成了赭砚品牌策划和推广合作协议,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市场运营和宣传推广上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砚"等模式,积极举办相关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赭砚一定会重现辉煌。”
砚台的出路在哪里?
——论砚台的发展、创新
作者:鲁之揅
砚台,文房四宝之一。
古砚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但是新砚的市场却越来越惨淡。
为什么?因为在以前砚台是实用品,写字作画都得研磨,必须要砚台辅助。
今天写字的人少了,即是有练习书法和画画的群体,也都是买现成的墨汁,用起来方面,节约时间。
如此一来,砚台确实尴尬了。但是我们还有制砚匠人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一方面,制砚艺人较以往增多了,另一方面,现代电器工具的应用使得砚台的产量大增。怎么办?
仔细观察,发现买砚台的无非两种人,一种是有特殊癖好的,喜欢自己研磨;另一种就是买了当摆设的,或者当礼品送人的。不是实用,就是收藏。
那么砚台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怎样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承是一定要传承,尤其是文人砚,历史的文化气息和文房的那股味儿得保留,也就是说砚要有砚味儿,传承的就是这个砚味儿。
那么怎么创新?我觉得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打造精致艺术品。奇石本身就有欣赏价值,观赏石是人为加工的艺术品,石不能言最可人。砚台大多数是用石头加工的,这些石材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甚至有的资源面临枯竭。砚台制作本身也是一种技艺,有技术和艺术的成分,所以在制作上发扬匠人精神,专注于艺术品味的提升,打造精致的艺术品,面向收藏市场是值得考虑的。笔者认为,砚台应该有铭文和款,这样才能凸显它的艺术气息。
另一个,还是要朝实用方向发展。砚台用来磨墨不实用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谁说砚台只能用来磨墨呢?我们在市场能看到,很多用砚石做茶盘、茶海的,还有做果盘和烟灰缸的也有,当然这跟文化艺术还有点差距,不过我们可以做镇纸、臂搁、茶则、壶承、杯托、盖置、香插、香炉甚至把玩件,这些还是属于雅器,不是都可以吗?而且朝这方面转的难度也不是很大。
下面欣赏一个创新的案例:
《"香插"插香嗅文化》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焚香是一件雅事一一大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古代文人骚客案头燃香,在青烟袅袅的升腾里体会到了“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澹泊之境。
现代人生活在纷繁芜杂、熙熙攘攘的世俗之中,当置身于清爽芬芳的氛围中时,它会让一颗疲惫的心慢慢远离尘世困扰,这就是——香文化的魅力。
香插作为古代的一种物质与精神文化传承,数 千年来一直伴随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既使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见到它的身影。
香文化发展到现今他的含义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美的文化。香插把山水融于方寸之间,寄情于山水。
香插的材质也极为丰富,有玉、石、铜、木、瓷等。香插的造型设计,除了山水之形,还有人物造型、动物题材,或者是一些生活题材,各具特色,丰富且充满趣味。
精工巧艺的香插有的古朴雅致,有的清雅曼妙,充满了艺术品鉴和欣赏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王开泉先生是中国制砚艺术大师,他用砚材制作香插一一用一双粗糙的手,握一把坚利的刀,神完一件件精致的香插一一呈竹节状、荷瓣状、树叶状等,上附蜘蛛、蝉、莲房等,有动有静,欣赏文化,把玩艺术!
香插将禅意文化与砚石文化融为一体,把玩之中,化境悟道,心寄其内,生情养性一一
我愿燃一根禅香,收获一丝宁静;
我愿燃一根禅香,进入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让烦躁的心灵得到沉淀和净化;
我愿燃一根禅香,凝望一缕烟,享受世外桃源般的香道之乐!
………………………………………………………………………………………………………
【记得点赞和分享哦】
读书上进
学习兴国
我们致力于
知识的共产、共享、共鸣
并立志做个
有温度的匠人
有态度的读书人
有深度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