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前有了城隍庙,四百多年前有了豫园,一百多年前有了豫园老街,这是岁月不曾蒙尘的一段金黄印记,也是一代人深处的记忆,一座城文化的传承...
明朝年间,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在黄浦江畔菜地之间,为父亲明刑部尚书潘恩筑起一座私人花园以怡情养性。
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耸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宜人。
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终建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就是“豫悦老亲”的意思。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了。
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清末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强占豫园,大肆蹂躏。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豫园。现豫园占地30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豫园商城,好似繁华城市中静止的时间符号,在这里,风情万种的明清建筑与川流不息的入织游人形成鲜明对比。不论是探索飘香的美食,搜罗经典老字号,抑或寻访旧上海的风土人情……这些匆匆留下的足迹与迷人的景色相映成辉,将这万商云集的宝地点缀的更加熠熠生辉。
140多年前清同治年间的老城隍庙市场,是豫园商城的起源,所以现在的豫园商城又叫城隍庙商城。
相传,城隍是道家保护城池的神,同时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
上海城隍庙其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故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间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秦裕伯是宋代龙图阁学士、苏轼弟子、北宋名士词人秦观第七代孙,明太祖朱元璋以“生不为我臣,死当卫吾土”为由,封其为上海县城隍神,受百姓尊奉至今。
霍光为西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重臣,身居大司马、大将军高位,封博陆侯,对当时政局的稳定起过重要作用。三国时,吴王孙皓为镇海潮以护百姓,特在金山为其建庙,奉为金山神主。
后于元末随迁至城内方浜北岸现址,延续至今。清末以来的上海,虽然社会动荡,但自凡夫俗子,到商界巨擘,无数人物的命运也在豫园及其周围这弹丸之地迎来转折。糖业公所、布业公所等二十余行业进驻豫园,金号银号环伺四周,城隍庙的香火也日益兴旺,已有今日繁华景象的雏形。
如今看到豫园商城古建筑的屋脊,就能讲述好多古老的故事,嘿嘿。
九曲桥三步一折、五步一曲、斗折蛇行,移步异景,寓意着走过九曲十八弯之后,将送走以往的曲折和困难,带来新年的顺利和平安。
九曲桥,一转杨柳青青,二转鸟声鸣鸣,三转荷花婷婷,四转水波粼粼,五转秋风怡人,六转菊香清新,七转梅香沁心,八转雪花晶莹,九转春夏秋冬全经历,每一个弯曲处的地板上雕刻了不同季节的花卉,可谓妙趣横生。
申城第一茶楼—湖心亭,这座上海历史最为悠久最具盛名的茶楼,建在一池碧水之中,与九曲桥相连,亭下池内,鱼影可鉴,天生有一种诗情雅趣。红木茶几,古雅字画,使人仿佛置身于当年豫园。门庭若市、络绎不绝,连英国女王也屈驾莅临。
豫园园内有三穗堂、得月楼、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
如今的豫园虽已不见当年的盛大,但精巧雅致的江南园林风格仍然存留。如今的豫园虽已不见当年的盛大,但精巧雅致的江南园林风格仍然存留。
亭台楼阁、水榭假山,人在豫园行,心却悠然温软,因清幽而收获的寂静,对于被城市巨大惯性吞没的人们,多少是一种裨益。
豫园商城里,百年经典的老庙黄金源于1896年“费文元”银楼,以经营黄金珠宝、钻石玉器而闻名遐迩的亚一珠宝,14个上海市著名商标以及众多中华老字号和百年老店。
丰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鲜明的经营特色更使豫园商城成为全上海最中国的地方而享誉海内外,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豫园老街位于豫园商城北端,南连豫园,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可以说是豫园商城中的一朵异花奇葩,万余种传统商品汇集一市,数十家特色商店同处一街,每逢庙会假日,上海人,扶老携幼,熙熙攘攘,摩肩挤背,好似一幅“吃、玩、带”的民俗画,一派国人特有的好风景,尽收眼底。
这些故事的镜头里,终究会以照片和记忆的方式留存。
关于豫园,每一代人的相册里,都有着相似的照片和故事,是我们对于上海,最真实和刻骨的铭记。
今天你到了这里,相信也会留下你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