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田村小学 威海市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18:11:40
分享: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威海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境内先后属东海专区、文登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和烟台地区、烟台市。

1950年5月9日,经政务院批准,撤销胶东行政区和东海专区,组建文登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其时,境内有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五县。1954年10月,威海市由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由文登专区督导。

1956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文登专区,所属县市并入莱阳专区,专员公署驻莱阳。其时,境内设有文登县、荣成县、乳山县和威海市。

1958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专员公署迁烟台市。同年,威海市由省辖市改为专区辖市,属烟台专区。1967年2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烟台专区改称烟台地区,今境内属之。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烟台地区,烟台市升为省辖市,威海市仍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1987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行政区域改设为环翠区;同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

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仍属威海市管辖;1993年7月,乳山县改为省辖县级市,仍属威海市管辖。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13号文批复,撤销文登市,设立威海市文登区,以原文登市的行政区域为威海市文登区的行政区域,将原文登市的汪疃镇、苘山镇划归威海市环翠区管辖。

中韩自贸区

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素有“韩货交易桥头堡”的山东省威海市抢得中韩自贸地方合作先机。早在1990年,威海与韩国仁川就开通了中韩首条海上航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威海已经成为中国对韩经贸往来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城市。专家分析,中韩自贸区将对两国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助于中国经济的企稳。据悉,近期威海市环翠区将与韩国仁川中区厅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一个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的新高地正在强势崛起。

折叠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地级威海市包括环翠区、文登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出口加工保税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海新区、荣成市、乳山市。至2011年底,共49个镇、22个街道办事处、2513个村民委员会、396个居民委员会。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折叠 气候特征

威海威海市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春季

暖空气开始活跃,但冷空气还有相当势力,造成高低气压系流移动、交替频繁,引起气候多变。4至5月份,南北大风交替出现,为全年大风多、强度大的月份。温度低且回升慢,与内陆同纬度地区相比,低2—3℃,季节推迟约半个月。由于暖湿空气尚不能大量输送过来,所以降水量仍较少,只占年总降水量14%。由于大风多,降水量小,蒸发大,经常造成春旱。

夏季

由于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温度偏低。6-7月份,比内陆同纬度低3-4℃,8月份低1℃,凉爽宜人的气候,使威海市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全年以8月份温度最高,年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7、8两月。由于太平洋高压加强北上,夏季季风开始,多为3-4级南到东南风,有利于暖湿空气北上,因而降水多,湿度大,降水量占全年的59%。6月末7月初进入汛期,9月上旬结束,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和9月上旬,暴雨次数频繁,往往形成洪涝,但有的年份,由于太平洋高压控制,山东半岛稳定少动,造成高温高湿闷热天气,形成短期夏旱。由于大气环流的引导,太平洋台风北上,往往造成暴雨和大风天气。

秋季

初秋,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但暖湿空气还有一定势力,所以9月上旬降雨仍较多,有时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还可能受到台风的侵袭。秋季总降水量占全年的23%,多集中在9月份。9月下旬到10月,北方冷空气加强,暖湿空气明显衰退。整个秋季温度偏高,与内陆同纬度地区相比,9月份稍高,10—11月高1—2℃。从10月份起,多晴好天气,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能见度最佳,但往往出现秋旱。从11月中旬起,强大的蒙古高压开始建立,冷空气开始活跃,每旬气温以相差3℃的幅度迅速下降,北向大风次数增多,冬季季风逐步明显。

冬季

受强大蒙古高压控制,不断有冷空气爆发南下,气候干燥寒冷,多偏北风。威海市与烟台市素有雪窝之称,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份,年极端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上旬。整个冬季温度比内陆同纬度地区偏高2℃,且昼夜温差小。季降水量为全年最少,占全年5%。从12月下旬起,由于受海洋作用影响,造成地方性的阴、雪天气增多,雨雪量比内陆同纬度地区多3倍以上,日照时数偏少。

折叠 地质地貌

威海市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有乳山—威海复背斜,其轴在乳山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东向的牟平—即墨断裂,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阶段的伟德山岩体和石岛岩体、崂山阶段的槎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

威海市属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区内除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米~300米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山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构成,山基表面多为风化残积物形成的棕壤性土,土层覆盖较薄,但土壤通透性好。山丘中谷地多开阔,多平谷;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其中,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15.77%,丘陵占52.38%,平原占27.56%,岛屿占0.28%,滩涂占4.01%。河网密布,河流畅通,地表排水良好。地势中部高,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北东南三面环海,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多港湾、岛屿。

折叠 土壤类型

威海市土壤类型有棕壤、潮土、盐土、风沙土、褐土、水稻土、山地草甸土,共7个土类。依其各自的发育程度、附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又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白浆化棕壤、潮土、盐化潮土、褐土、滨海盐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固定风沙土、潜育水稻土、山地草甸土13个亚类、18个土属、153个土种。

棕壤土类是威海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遍及威海市的山丘地区,占土壤总面积的83.5%。潮土类为威海市第二位的分布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13.2%。

折叠 水文

威海市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威海市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母猪河、乳山河、黄垒河三条较大河流贯穿于文登、乳山市境内,总流域面积2884平方公里,占威海市土地总面积的53%,母猪河流域面积最大,流域面积1278平方公里。境内河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有94条,其中大于10公里的有44条,黄垒河最长,全长69公里。河网平均密度为0.22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36左右,2005年径流系数为0.51。

折叠 海岸线

威海市的海岸线,东起牛鼻嘴,西至双岛港,长达95公里。沿海有大小岛屿20个,岛岸线长29.2公里。海岸线绵延曲折,岬湾交错,地形复杂,多为天然良港。岬角地带坡陡水深,如皂埠嘴至赵北嘴沿岸,20米等深线靠近岸边;靖子头与远遥嘴一带,离岸200米水深达40余米。威海市的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港湾海岸是由伸入海中的坚硬岩石组成的岬角和向内凹进的海湾所构成的岸段,因此又把它称为“岬湾海岸”或“基岩海岸”。威海海岸的轮廓,主要受冰后期海面抬升以前原始地形的控制。山地、丘陵突入海中,形成海岬和岛屿,而沿海低地、局部平原、小河入海口,则形成海湾,原始地形的高差,形成了岬湾交错的岸线。海岸受NE—SW向及NW—SE向构造线控制,同时,它又受X型断裂以及沿断裂活动的块断运动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具有NE及NW向的海岬与海湾。其中NE向的较大海湾有威海湾、杨家湾、合庆湾、柳树湾等;岬角有皂埠以东岬角、合庆以北岬角等。NW向的较大海湾,有葡萄滩、麻子港、石岛滩、黄埠港、双岛港等;岬角有靖子头、远遥嘴等。这种X型的构造格局,构成了威海港湾海岸的基本轮廓。在沿岸岬角地带与一些岛屿上,分布着较为平坦的海蚀阶地,地形高程一般在15—25米左右。

折叠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至2010年底,威海市已发现矿产47种,矿点多达320余处。其中,金属矿产11种,矿点120余处;非金属矿产33个矿种,矿点170余处;地热、矿泉水30处。探明矿产地103处,占发现矿点总数的32%,新探明矿产地明显减少。几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较多。其中,金矿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90%,居全省第三位;银矿、玻璃用砂分别占10.36%、75.7%;全省锆英石矿资源储量集中在威海;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十分丰富,达7.4亿立方米。威海市以蕴藏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单一,石油、天然气、煤和化工原料矿产短缺。

折叠 土地

威海市土地总面积为612000亩。在总面积中,低山为145770亩,占24%,可发展林、果和牧业;丘陵为307284亩,占50%,是林、果和油料作物的生产区;平原低地为134947亩,占22%,是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水域面积为23999亩,占4%,其中水库塘坝可养水面2202亩,可供发展淡水养殖。土地利用状况农林牧可利用面积为54589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9%。其中,耕地面积为203,125亩;果园面积为34182亩;林地面积为19978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08810亩。此外,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8433亩;交通用地5,335亩;河库塘渠水域面积23999亩。农林牧可利用土地现状耕地总面积203125亩,占可利用面积的37.2%,农业人口人均占耕地1.25亩,低于山东省人均1.66亩的水平。其耕作主要为旱作,具体可分为旱、菜两种类型,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旱地为200407亩,其中可浇地80172亩、保浇地21974亩。菜地2717亩。林果地林地199780亩,占可利用面积的36.6%。其中,森林地155074亩,占林地面积的77.6%,人均占有林地0.73亩,低于全国人均1.8亩的水平,高于山东省人均0.4亩的水平;灌木林地38859亩;疏林地4273亩;未成林造林地1363亩;苗圃211亩。果园34182亩,占可利用面积的6.3%。未利用土地总面积108,810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9.9%。其中,荒山、荒地97287亩;盐碱地6431亩;砂地4776亩;石砾地102亩;其他213亩。

折叠 水力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威海年平均降水量730.2毫米,年径流量262.4毫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4.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75亿立方米,扣除两者重复量2.73亿立方米,威海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

折叠 生物

威海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威海市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个/平方米;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100余种;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贻贝、青蛤等;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

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250种,其中候鸟、旅鸟占70%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4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2种;其余鸟类及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等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经济植物70科248种,如车前、地黄、天麻、黄芩、远志、半夏等;野生牧草12科92种,如马唐、黄背草、白茅草等;木本植物70科457种,其中乔木315种,如黑松、刺槐、麻栎、法桐、苹果、梨、桃、银杏、板栗等;灌木112种,如紫穗槐、胡枝子等;藤本30种,如葛藤、紫藤、蔓荆、爬墙虎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

地区特产:崮山无花果、荣成黄桃、乳山阳梨、胶东参、海胆、鲍鱼。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折叠 人口

2011年末,威海市户籍总人口2538425,比上年底增加6385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其中市区人口651864人,比上年底增加3384人。所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人口分别为670780人、584548人、571203人,荣成市人口比上年底略有增加,文登市、乳山市人口均略有减少。在总人口中,男性为1270505人,女性为1267920人,男女性别比为100.20∶100;威海市总户数918227户,户均人口2.76人;威海市非农业人口为1300735人,占总人口的51.24%;农业人口1237690人,占总人口的48.76%。人口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威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3年负增长。2011年出生人口15680人,出生率为6.18%;死亡人口19703人,死亡率为7.77%,威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9%。

折叠 民族

​威海市有46个少数民族,分别是朝鲜族、满族、佤族、蒙古族、回族、彝族、苗族、拉祜族、土家族、傣族、维吾尔族、白族、壮族、达斡尔族、布朗族、布依族、傈僳族、锡伯族、侗族、哈尼族、藏族、瑶族、土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黎族、撒拉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畲族、仫佬族、仡佬族、羌族、鄂伦春族、东乡族、俄罗斯族、水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高山族、塔吉克族、独龙族、毛南族、乌孜别克族、京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威海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4433人。对公安户政部门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实有少数民族暂住人口约20000人,共计有少数民族人口约45000人,占威海市总人口的1.6%。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 折叠 综述

威海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90.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10.0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77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51.5:40.5调整为7.7:50.5:41.8。[1]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在消费八大项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4%,衣着类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8%,居住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烟酒类上涨5.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3%。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66945户,增长24.1%,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39733户,增长69.6%。实有注册资本2374.61亿元,增长43.9%,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573.28亿元,增长234.7%。

折叠 第一产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4.13亿元,增长1.8%;林业增加值0.48亿元,增长1.9%;畜牧业增加值31.66亿元,增长4.3%;渔业增加值121.32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9.7%。

根据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6.93万吨,下降3.3%。其中,夏粮产量33.76万吨,下降17.0%;秋粮产量53.17万吨,增长8.1%。夏粮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二是春季连续多月无有效降雨,土地干旱严重,对小麦苗情转化及拔节期内生长影响较大。

全年水果总产量99.07万吨,增长5.4%,其中,苹果88.96万吨,增长6.2%。

全年肉类总产量18.20万吨,下降1.4%,其中,猪肉10.95万吨,增长1.0%;禽蛋类总产量14.15万吨,下降0.8%;奶类总产量17.66万吨,增长1.0%。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40.25万吨,增长1.0%。水产养殖面积7.77万公顷,增长4.6%;养殖产量160.00万吨,增长2.4%。全年投产专业远洋渔船306艘,远洋渔业实现产量20.1万吨,增长21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51.87万千瓦,增长1.3%;农用排灌机械动力40938台,增长2.8%;农用拖拉机283922台,增长0.5%;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5.08万公顷,机播面积23.25万公顷,机收面积22.42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2.00万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80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5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7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39家,总数达到2429家,入社成员14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5万户。

折叠 第二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17家,实现增加值增长11.8%。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4.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2%,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2.9个百分点。在36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幅较高的行业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8%,医药制造业增长15.0%。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1.43亿元,增长9.7%;实现利税561.49亿元,增长11.6%;实现利润354.44亿元,增长12.8%。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8.4%。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3.69亿元,增长8.8%。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9.37亿元,增长15.9%。第一产业投资7.26亿元,下降40.4%;第二产业投资1383.66亿元,增长104.0%,其中,工业投资1270.94亿元,增长101.9%;第三产业投资838.45亿元,下降32.0%。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0.3:62.1:37.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7.23亿元,下降13.3%。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292.55亿元,下降13.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1.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4.42亿元,增长10.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2.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86.70万平方米,增长1.7%;竣工面积729.19万平方米,下降3.1%;商品房销售面积847.46万平方米,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88.1%。

折叠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1.87亿元,增长12.9%。从城乡领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6.88亿元,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4.99亿元,增长11.8%。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7.55亿元,增长13.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4.32亿元,增长11.2%。从经济成分看,非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928.09亿元,增长13.3%;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53.78亿元

山东威海

,增长11.1%。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21.79亿元,增长12.7%,增幅分别比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高1.8和3.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以及消费升级类商品全面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3.6%,中西药品类增长23.5%,通讯器材类增长22.5%,化妆品类增长18.5%,日用品类增长17.0%。

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65.87亿美元,下降3.3%。其中,出口总额113.72亿美元,增长6.3%;进口总额52.15亿美元,下降19.1%。从企业性质看,内资企业进出口额80.11亿美元,下降4.6%,占全市的48.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85.70亿美元,下降2.1%,占全市的51.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77.25亿美元,下降2.2%,占全市的46.6%;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3.18亿美元,下降5.1%,占全市的50.2%;其他贸易进出口额5.39亿美元,增长10.5%,占全市的3.3%。从主要贸易市场看,我市企业与2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与韩国贸易额52.27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市的31.5%;欧盟21.95亿美元,增长4.5%,占全市的13.2%;日本18.35亿美元,下降3.7%,占全市的11.1%;美国16.94亿美元,增长0.7%,占全市的10.2%。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45.83亿美元,增长0.1%,占全市的40.3%;纺织服装出口25.40亿美元,增长15.6%,占全市的22.3%;农产品出口15.28亿美元,增长2.8%,占全市的13.4%。

全市新批准外资项目129个,合同外资9.34亿美元,增长1.2%;实际到账外资10.12亿美元,增长10.0%。从实际到账外资来源看,主要来自15个国家。其中,香港到账外资5.51亿美元,占全市的54.5%;韩国到账外资3.03亿美元,占全市的30.0%;美国到账外资0.85亿美元,占全市的8.4%;欧洲到账外资853万美元,占全市的0.8%。从实际到账外资投向看,第一、二、三产业到账外资分别为0.70亿美元、5.36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到账外资的6.9%、53.0%和40.1%。

全市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25家,完成中方投资额4.2亿美元,增长51.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5亿美元,增长40.1%;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2312人,增长2.8%。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806个,利用国内资金638.08亿元,增长15.2%。

折叠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折叠 民生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0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2元,增长13.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49元,增长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47元,增长10.6%。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3%,农村居民为34.9%。

2012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3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9.6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4平方米。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3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08平方米。

全年发电153.8亿千瓦时,增长12.8%。实际用电量97.5亿千瓦时,增长3.8%,其中工业用电量66.8亿千瓦时,增长3.5%。全年供水总量6378万立方米,增长5.4%。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55.89万人,燃气普及率100%,天然气供气量5762万立方米,增长2.3%。集中供热面积达2985万平方米,增长8.4%。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54条,线路网长度220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770公里。公共汽车846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0960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30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527辆。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5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面积1406平方公里。

全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65个,投资额4.4亿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3天,良好率达到96.4%,其中173天为“优”。

全年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20起,下降2.1%;死亡180人,下降5.8%;受伤115人,下降11.5%;直接经济损失1099.36万元,增长23.0%。

折叠 科技

2012年累计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84项,其中国际先进以上50项。颁发市科学技术奖111项,获得省级奖励13项,国家级奖励2项。全市专利申请量4982件,增长8.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718件,占总申请量的34.5%。授权专利2990件,增长13.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7件,占总授权量11.3%。成为山东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科技支行为全市科技企业提供授信6.2亿元。

折叠 教育

海鲜威海设卫以前只有私塾教育。设卫以后300多年间,卫内仅有一处官办卫儒学,受教育者多是官宦子弟,启蒙教育仍靠私塾。明清两代威海所设的社学和义塾,基本上都属于书塾一类。清末曾设有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水雷学堂等专业学校。英国强租期间,“废科举,兴学堂”盛行全国,威海地方绅商、外国教会、威海卫行政长官署相继在城内和租借地兴办了几所中小学堂,但规模都较小,受教育的人不多,文盲占80%左右。1930年以后,威海卫管理公署整顿学校,取缔私塾,增加经费,培训师资以及开展民众教育、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但受教育者依然很少。

2012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所,国家985工程院校2所,国家211工程院校1所,在校学生6058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7526人;成人中专6所,在校学生5054人;职业中专14所,在校学生10828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39349人;普通初中89所,在校学生87036人;小学106所,在校学生9850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20人,在校生401人;幼儿园29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7878人,全市三至五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5%。

2014年,市教育局以“教育综合改革年”为主题,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各类教育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列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7个实验区之一、全省校长职级制改革3个试点城市之一;成为全国唯一实现新模式校车对市域内农村学校全覆盖的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市域内无非法办园;比全省提前2年实现每县1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满堂红”;在全省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教育工作连续5年排名第一;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4年度工作优秀单位、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十佳示范单位”。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84所,在园幼儿6.13万人,公办幼儿园比例为70%,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比例为75%。小学90所,在校生为10.69万人;普通初中86所,在校生7.90万人;普通高中20所,在校生3.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392人;中小学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为60%。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3.38万人。高等院校8所,在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生6.4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3.59%。

威海市行政区域内高等院校

院校主管部门备注地理位置山东大学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