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是投资中的难点,连巴菲特老师也是欲言又止,从来没有给“巴迷”们一个明确的交代。如果估值像“1+1=2”那么简单,市场也不会有波动了,一切按照一个既定的公式来定价,买卖双方各取所需,相安无事,不会有股灾,也不会有救市。
每天市场都在波动,而且有时候是大幅波动,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如此大变化的,企业的价值也同样。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投资者对企业的估值在短期内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情绪因素。有种说法,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两根阳线改变预期,三根阳线改变信仰。在三天内连信仰都会改变,何况对企业的估值呢。
但是,从长期来看,公司的股价总是与企业的内在价值高度吻合,因此,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如何评估公司的价值,运用好合理的估值体系,以合理的甚至有时折扣价格买人公司的股票,就显得尤为重要。
DCF模型
理论上最准确的估值方式就是未来现金流贴现模型,是把企业在未来存续期内的所有现金流贴现到今日,得到的数值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这个模型是由美国的JohnBurrWiliamns于1937年首次提出,1938年正式出版,书名为“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
Williams的DCF模型指出,企业价值的核心是它未来的盈利能力,只有当企业具备这种能力,它的价值才会被市场认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n表示资产的寿命;CF表示资产在t时刻产生的现金流;r反映预期现金流的折现率。
从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该方法有三个基本的输入变量:现金流、折现率、企业的存续期,也就是寿命。因此在使用该方法前,首先要对现金流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评估中要全面考虑影响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客观、公正地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做出合理预测。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折现率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评估人员对企业未来风险的判断。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企业未来收益风险的判断至关重要。当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较高时,折现率也应较高;当未来收益的风险较低时,折现率也应较低。
现金流贴现法,是通过预测未来企业存续期内的自由现金流,并用恰当的贴现率计算这些现金流终值的现值,从而预测出合理的公司价值的方法。现金流贴现法分析了一个公司的整体情况,既考虑到资金的风险,也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是理论上最完善的估值方法。
理论上完善,并不代表实际可行,三个变量都是对未来的预测,不是有句笑话,“预测是最难的,尤其是对未来的预测"。首先企业存续期有多长,这个只有天知道。企业在未来的每一年能有多少现金流入,即便是企业的董事长、CEO、财务总监,也未必说得清。贴现率多少合适?这个倒是可以参考无风险利率,再考虑企业的状况来确定。但这个贴现率稍稍有点差异,最终的数值就会相差巨大。笔者现在算是理解“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的道理了——味地执着理论的完善、公式的漂亮,对于实践是毫无意义的,这个估值方法对个人投资者尤其不适用。
即便如此,该模型还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当美国资本市场还是一片混沌时,该模型拨开了投资的迷雾,揭示了投资价值的本质。即使在将近80年后的今天,对我们的投资还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那就是要寻求长寿的企业,未来能持续繁荣的企业,能带来大量自由现金流的企业,这才是真正的投资的本源。
PB法
PB就是市净率,P指价格,B指账面价值,PB也就是你支付的价格相对于企业账面价值的倍数。PB通常大于1,有时也会小于1,如2013-2014年的大部分时间,A股中的银行股PB是小于1的。
PB有时也可以考量一个企业的重置成本。如果以PB为1购入一家企业,相当于重新建一家相同的企业,成本与当初建立时的历史成本相同;如果大于1,说明溢价,也就是重新建一家相同的企业,成本会大于当初的历史成本;小于1,就正好相反。
PB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市场对于企业账面资产价值的态度——是增值了还是减值了。但是PB这种估值方式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按照会计准则,企业账面价值是按历史成本计算,再计提一定的折旧等形成的当期的净值,但是有些资产会大幅增值,有些资产会大幅贬值。会计准则的计提方式不见得与市场实际相符,如上地、房产等实际增值可能会远超账面所反映的;而有些如专用设备、运输车辆等贬值的幅度会大于计提的数额。同时账面资产往往只反映了有形资产的价值。但是,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往往并不取决于有形资产,有的行业恰恰相反,如专利、专有技术、品牌力、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管理经验、市场口碑等。
PE法
PE是市盈率的意思,P就是你支付的每股股票的价格,E指每股收益,简称EPS,也就是对应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你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多少。PE的倒数就是收益率,如一家公司每股收益是1元,如果你16元买入,PE就是16倍,20元买入,PE就是20倍,而PE16倍的倒数是0.0625,PE20倍的倒数是5%,相当于说,假如公司把每股收益当年全部分红,你PE16倍买入,一年的收益率是6.25%,这也是股利率的数值;PE20倍买入,收益率是5%。可见,你买入时的市盈率越低,收益率将会越高。
大部分公司当然不会把收益全部用于分红,还需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假如以上的例子中,公司只分配一半,这个时候就要看公司的ROE指标,也就是留存收益将会成为公司的净资产增量,如果下一年度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5%左右,你会觉得回报太低了,如果能超过10%,当然不错。
另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公司今后净利润是否能保持增长,最好是持续增长。因为只有增长,EPS每股收益才能不断增长,才能使你的PE指标不断下降,意味着你的潜在收益率会不断提高。
稳健均衡策略所选择的行业和公司以稳健增长型为主,主要集中在消费品领域,如医药、医疗、娱乐、旅游、食品等行业,因此PE是最好的估值方式,既容易掌握,也容易理解。笔者建议个人投资者主要采用这种估值方式。
那么PE多少才合理呢?当然是越低越好,但市场中充满了“聪明钱”,只有在大熊市或者股灾发生的时候,才会有绝对低的PE出现,但这个时候,你会比一般投资者勇敢吗?
在第一章提到过一个公式:
价值=当期利润×
这也可以作为我们买入一家公司时的一个参考,也就是未来10年公司若能持续复合增长15%的话,最高的PE不要超过40倍,若能达到20%,不要超过50倍。请注意:连续10年复合增长20%是很难达到的目标,即使有,也是相当稀少的。
一般情况下,PE最好控制在20倍以下,这样需要公司在未来10年的增长率为5.75%。这不难做到,若大大超过,就会给你带来惊喜,这也是安全边际的意义所在。彼得·林奇创造了一个PEG指标,其实也就是结合PE和增长率的关系来确定买入时的PE倍数,有兴趣的投资者不妨推演一下。
本节的最后,介绍一家公司,先不说公司名称,请投资者猜一猜它可能处于什么行业?该公司2002年上市,14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19.06%,净利润复合增长23.41%,2015年7月8日收盘价19.6元,PE13.36倍。你关注过这家公司吗?2015年7月8日你会出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