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 南京摄山栖霞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9 13:26:21
分享: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区东北二十多公里的栖霞山下,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并非山之初名。据说古时山上盛产野参、当归、首乌、茯苓、甘草等中草药,有滋养摄生之效,故名“摄山”,又名伞山,在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 栖霞寺山门。2010年初秋我带了一个旅游团再次游览了栖霞寺,南京人有一句谚语:“春牛首、秋栖霞”,意思是说旧时的南京人在每年春天的时节,去市西南的牛首山踏青赏花,秋天去栖霞山观赏满山红叶,我们10月中旬去栖霞山,枫叶还未红,没有那个福分饱眼福了。 山门上方悬挂清乾隆御笔《摄山栖霞寺》。乾隆六下江南,六次来栖霞山,五次驻跸栖霞山行宫,前后五次共住45天。乾隆非常喜爱栖霞山,赞誉栖霞山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写出了赞美栖霞山各名胜的诗120首,足见对栖霞山的喜爱程度。 白莲池对面“栖霞古寺”四字悬挂在弥勒佛殿上方。 栖霞寺的明征君碑亭在弥勒佛殿西侧,碑亭门未开,只能从镂空的窗户看一眼亭内的古碑,明僧绍是南朝名士,隐居于摄山,舍家宅创建了栖霞寺。他多次受朝廷征召而不应,世称“征君”、“隐君”。明僧绍的五世孙明崇俨是唐高宗宠臣,为纪念先祖向高宗求立此碑。唐高宗李治亲自起草碑文,由唐少卿高正臣行书书写,王知敬篆书碑额。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寺始建于南朝的宋永明年间,其名字源于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隐士明僧绍的号——栖霞。栖霞寺与浙江台州的国清寺、湖北荆州的玉泉寺、山东济州的灵岩寺并称中国四大丛林。东侧门上的《六朝胜迹》额,点明了寺院的历史悠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历史上三国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共六个朝代在此建都。此外,南唐、明、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栖霞寺主殿毗卢宝殿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三身佛是说释迦牟尼佛有三种不同的身,法身佛指体现佛法的佛本身;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修习而获得的佛果之身;三为“应身佛”右尊,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的需要而显现之身。 栖霞寺舍利塔八角五级,十八米高,虽有残缺,但整体基本完好。 舍利塔为南唐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第一层塔身很高,而上面几层塔身很紧凑。塔身的每一面都刻有佛像,根据介绍,这些佛像都是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这座历经千年风雨屹立不到的舍利塔,已成为江南佛教兴盛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舍利塔。提起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我想起了上午去参观的南京祖堂山下南唐二陵,想起南唐末代国君李煜的那一曲悲情挽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国前后共38年,历经三主,均极力推崇佛教,虔诚度丝毫不亚于毗邻的东南佛国-吴越国。由于战火,绝大部分南唐佛教遗物均已飞灰湮灭,而南京城外栖霞寺的一座石塔却幸运的保留了下来。更为难得的是,这座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南唐孤塔”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建筑和雕塑艺术,称其为南唐佛教的艺术极品,当之无愧。舍利塔上小佛像很清晰1988年被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文字介绍 舍利塔东侧是著名的千佛岩石窟,有"江南云岗"之称,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据《栖霞寺碑》记载,南朝齐代明僧绍死后,其子仲璋与沙门法度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及观音、势至两菩萨。相传佛像雕成后,在佛龛顶上放出光彩,于是,齐、梁的贵族仕子,风闻而动,各依山岩的高低深广,在石壁上凿雕佛像,或五六尊或七八尊为一龛,号称千佛岩。共计南朝造像有二百九十四座佛龛,佛像五百一十五尊。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续有开凿,共计佛像七百尊。山脚下的石窟群 我的美女客人虔诚的在拜佛许愿,是求财?还是求富贵或求平安?不能贪多,只能求一样。 请个讲解员,我就轻松多了,有点时间拍拍照,到处溜达溜达。 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是整个千佛岩中最大的一尊佛像,坐高7.49米,连底座在内通高9.31米;体形巨硕,体现了一种崇高庄严之美。 三圣佛石窟外景 千佛崖石窟开凿在砂岩上,经千百年来风吹雨淋,损坏严重。室内造型屡经后世装点,面目渐非。 石窟里的佛像或座或立,神态各异。 石窟连石窟,就像山体上开了很多“窗口”,每个“窗口”里有的刻了一尊佛像,有的里面有几尊佛像共存。 千佛岩石窟文字介绍 还有点时间,我赶紧到寺的后面看看,绕过弥勒殿,要上山是来不及的,也没有必要,前面有凌云栈道去看看。 六七十米的木梯,爬上去还是有点出汗。 在凌云栈道看环抱在群山中的栖霞寺,多了一份宁静与安详,远离南京闹市区的栖霞寺,就是心中的一片净土。 上了栈道,高岗上的山道旁,立了很多乾隆给栖霞山与寺的赞美诗。 栖霞山乾隆行宫于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负责修建,历时6年,于乾隆十七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时所建行宫中最大的一座。但是这座皇家建筑,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 这首诗是乾隆第一次来栖霞写的,据介绍这是乾隆在100多首诗中对栖霞山评价最高的一首,称栖霞山为“第一金陵明秀山”,有夸大之嫌疑,皇帝之言是金口,旅游界就借用金口做宣传,能卖个好价钱。 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经五次驻跸栖霞山乾隆行宫,前后共有45天。据清代袁枚所著《袁文笺正》记载:“乾隆十六年三月朔 天子南巡狩猎至于摄山……”,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也就是乾隆第一次南巡,当时由于乾隆行宫并没有修建完成,所以乾隆皇帝只能到栖霞山狩猎,后他又可能回到南京城,住在其它的行宫内。足见,乾隆皇帝虽然没有住在栖霞山,但也对栖霞山的美景流连忘返,后几次南巡,乾隆皇帝均住在栖霞行宫内。 栖霞寺值得来看看,一个寺院,三个国宝,一千多年历史,大大小小的战争,尤其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现在的栖霞寺为1919年重建。不过能看到1500多年的千佛岩与1000多年的舍利塔,也就该满足了。面对千年前的造像,我们走入这样的氛围,无不感到一种神秘感,令人肃然起敬。 顾志晔 2016年6月14日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