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 一文带你读懂中国扶贫历史进程及取得的成就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7 20:52:21
分享:

贫困问题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而消灭贫困则需要全社会全员力量的参与、配合和帮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国以后,我国便开始在扶贫这项领域深耕细作,也因此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中国式扶贫也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成就,为全世界的扶贫事业做出了贡献。

说起中国扶贫的历史,一条主线便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定符合基本国情的扶贫政策,从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中国式扶贫,主要包括五个阶段,下面分开讲述。

计划经济下的广义扶贫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长期战乱带来的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迫切需要改变,为了快速扭转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套以行政手段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对于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实施重工业发展战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从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到60-60年代的人民公社,中国政府从农业和农村积累了大量的资源用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在低水平上保证农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全国的贫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率以及一些战略性的失误,尽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带来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现代工业体系,但仍然有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数亿人口仍旧生活在贫困县以下。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挫折以后,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进入了快速扶贫开发的新阶段。

首先中国放弃了不再适用于国情的计划经济体制,将目光投向了以市场经济,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代替了重工业发展战略,确定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扶贫方针。

伴随着这套方针,中国在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替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这种土地制度的改革,大大的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提高土地的产出力。政府还同时放开了农村各地的农产品价格,鼓励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这些改革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给大多数的农村人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消费水平提高了,大多数农民脱离了极端贫困。

平凡的世界 田福军曾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据统计,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85年的1.25亿,中国用七年时间减少了一半的贫困人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从而带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起飞。

大规模开始式扶贫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随着农村改革带来的增长效应和扶贫效应逐渐减弱,农村的经济增长和改善状况也陷入了停滞,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区,农民的收入情况和沿海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开始扩大。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凸显,低收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济收入不能维持其生存的基本需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于1986年启动了直接针对贫困地区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计划,并动员全社会一起扶贫。

从中央到各地,中国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开发机构,确定了全国范围内数百个重点扶持贫困县,并展开了针对性的扶贫计划。

重点贫困县

到1993年,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上个时期的1.25亿减少到8000万人,仅占农村人口的8.8%.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的进程,中国于1994年提出一项“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向世界承诺:用七年的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进一步加大和调整扶贫开发的政策,增加全国贫困县的数量;加大对扶贫的投资;同时动员鼓励民间组织和国际机构参与中国的扶贫开发。

1993年到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扶贫工作的刺激下,到2000年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32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4%。

新时期的农村扶贫

扶贫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的40年间,我国在扶贫工作上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扶贫经验,这些经验在以后的时期,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党的十八大以后,明确了今后三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确保在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扶贫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全民参与运动,以上是我在参加今日头条扶贫课程中所知、所想和所得,今日头条的扶贫达人团正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组织和个人,利用新时代下的科学技术手段,帮助农村改变贫困现状,增加农民收入。有兴趣的可以和我一起交流。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