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形的,模式是有形的。这叫一阴一阳。道借术显形,术借道圆融。道忌狭隘,术忌僵化。道术合一,才能见首见尾,达于化境,随心所欲。这正是“唯精唯一,允执厥中”的体现。
教学能否到达这样的境界?一定能!有这样一位教师,堪称道术合一的教师。在河南南阳,一位叫卢文艺的退休教师,长期致力于数学教学研究。他从《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里悟出了数学之道,根据“匹配对应”和“三量关系”的数学思想,从“类型多多、公式多多”的数学中,提炼出了5个模型,称为“数学直观思维模型”。使用这一个思维模型学习数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六年级的数学。据说,卢文艺还把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课用20个页码提炼出来。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数学成绩基本都是满分。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超过一般人理解力的神话。
教学有法、教学无法、贵在得法。无“法度”则无教学。其实“无法”也在“法”中,任何一种形而上的思想,都需要一种形而下的东西作支撑。就像手机,我们看不到的是信号,需要我们看得见的自然就会显现出来。卢文艺的课堂,看得见的是他的模型,看不见的是他的数学之道。如何言道?道可道非常道,但总得为道找到载体,这就是模式,也叫模型,叫术,叫器。不管它叫什么,反正它是用来表达“道”的。
教育即人学,人学之道,即“相信人、解放人、利用人、发展人”。教师究竟是什么角色?传道者。知识也是道之形式,如果拒绝模式,就等于直接拒绝了知识!知识不可拒绝,但知识不是道之根本。可要得道,却需要先学知识。
按照墨子的说法,知识分3类,即闻知、说知、亲知。亲知是根本。显然,墨子是主张体验的。
知识的学习需要什么条件?一是兴趣,二是基础,三是体验。3个条件其实也是对教学和教师的3个要求,也回应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兴趣,要求教师首先是学习的点燃者;基础,是强调认知建构和学习者的差异性;体验,是主张敢于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今天,我们对教学的研究就是试图找到一个方法,能否满足这3个要求。模式就这样应运而生。我们“被迫”要依靠模式,或者说不得不找到模式。必须声明,并非所有模式都是好的,但我们需要它。
好的模式能事半功倍,但不好的模式事倍功半。好的模式可能不仅有助于学,也有助于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好的模式不仅是能否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它便于让学生找到启智育德的通道。